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小强跑会:解决毕业生就业难 贵在有四“心”

1
青岛新闻网 2010-02-23 10:36:39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青岛新闻网 首发】

青岛新闻网2月23日讯  昨天下午,参加青岛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578名政协委员悉数报到,陆续提交了部分提案。其中,涉及经济、民生话题的占了较大比例,有的政协委员就备受关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建议。

市政协委员李静递交了《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案》,提出了四个“心”,分别为:政府要有恒心、高校要有创新、毕业生本人要有信心、用人单位及社会要有耐心的解

决对策。

供求结构失衡 就业机制不完善是主因    

    李静在提案中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到了四点,分别为高校毕业生供求结构性失衡、毕业生就业机制不够完善、毕业生、社会和用人单位就业观念有待回归理性、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其中供求结构失衡方面,李静提到,从时间结构上来看,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从区域比较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在能力结构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的需求。对于毕业生从学习到工作的转换,高校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

    此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力度不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有待改革,就业政策有待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亟待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有待加强等……上述这些均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所在。

    解决对策:坚定四个“心”

    面对高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李静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和社会各层面共同关注和努力。为此,她提出了四个“心”,即:政府要有恒心、高校要有创新、毕业生本人要有信心、用人单位及社会要有耐心的解决对策。

    其中,提到政府抓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是包揽就业,不能走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分的老路,而应坚持以市场配置为主体,政府进行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服务,来实现积极促进就业的目标;而造成高校毕业生越来越“愁嫁”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严重滞后,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可联合政府、企业定期举办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可调整办学思路,合理高校定位,设置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发挥特色专业的优势;可进行教学改革,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针对毕业生,李静鼓励他们要本人有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培养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把就业目标同自身的能力匹配,应该将国家发展规划与自身的职业规划有机结合,投入到西部开发、广大农村等基层建设中。此外,还提到,用人单位及社会要有耐心,要与社会家庭也应有长远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不能只拘泥于眼前利益,更不能竭泽而渔。(青岛新闻网记者 李志强)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小强跑会:青岛城乡旅游应纳入城市十二五规划
下一篇:小强跑会:崂山旅游资源应进一步惠及岛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