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大头条> > 正文

60年青岛经济实现大跨越

来源:青岛日报-- 2009-09-16 05:42:49 字号:TT

    

    奥帆中心鸟瞰。 张 岩 摄

    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那天起,青岛经济年年岁岁都在发生着巨变。

    这些巨变所结出的丰硕果实,不仅让世人看到了青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成就,更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沿海开放城市、一个计划单列城市、一个最具活力城市和一个品牌之都的魅力,看到了她在区域经济中的龙头带动作用,看到了她为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青岛经济实现了让全世界瞩目的大跨越。而青岛,也在这不断的超常跨越中成长和崛起。

    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

    GDP,是一、二、三产业所创造的生产总值,即经济总量。它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指标。

    下面的一组数据,见证了新中国60年来青岛经济总量实现的惊人跨越:

    1949年,青岛完成GDP仅有2.87亿元。1952年完成6.74亿元,3年翻了一番多。到1978年,青岛完成GDP达到38.43亿元,按现价计算,是1949年的13.39倍。

    1978年以后,当改革的大幕从中国农村而后到城市迅速拉开后,青岛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7年,青岛GDP突破100亿元,达到111.75亿元;1991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05.65亿元。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青岛经济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速度。1993年,青岛提前实现了“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2000年,青岛GDP突破1000亿元,达到1150.07亿元。2004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163.8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位次,也由2000年的第七位跃居第五位。

    随着工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的加快,以及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青岛经济又有了新突破。2007年,全市GDP达到3786.52亿元。2008年,全市GDP越过4000亿元大关,达到4436.18亿元。

    经济总量从100亿扩大到1000亿,青岛用了12年。从1000亿到2000亿,用了5年。从2000亿到3000亿,用了3年。而从3000亿跨进4000亿,青岛仅用了1年。

    60年来,青岛经济按现价计算,总量扩大了1545.5倍。

    青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大幅度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2005年,青岛首次跨入全国城市十强、副省级城市四强行列。2006年,郊区五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

    城乡走上富裕大道

    沐浴着新中国60年来的阳光雨露,今天的青岛,已经成长为一个较富裕的城市了。它的“致富之路”,可以从《青岛统计年鉴》中清晰地看到——

    1949年,青岛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527万元。1952年,突破1亿元,达到1.98亿元;1978年,上升到13.07亿元。

    青岛真正的富裕,还得从改革开放以后说起。从那时起,青岛以改革为动力,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大力培植财源,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青岛地方财政收入从24.23亿元一路飙升到80.01亿元。至2002年,突破了百亿元大关,达到110.89亿元。此后一直显现出良好的增势,2006年,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5.77亿元。2008年则突破了300亿元大关,达到342.44亿元,如果按现价计算的话,相当于1949年的2242.57倍。

    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财政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1949年仅支出306万元,而到2008年则达到369.41亿元。在这个增加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条件日趋改善,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有了翻天覆地般的提升。

    如果把财政收入比作城市富裕的“硬”指标,那么能源综合利用率可以看作一个“软”指标。这个指标所显示的不仅是青岛单位GDP产出的背后消耗了多少能源,更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从一个侧面表明了青岛对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更深刻更全面理解。

    近两年,青岛的能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而能耗不断下降,是全省17城市中完成节能指标最好的城市。2007年,青岛万元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4.94%,2008年又比2007年下降5.97%,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计划指标。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计划的62.9%,为保证完成今明两年节能目标,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青岛市政府也因此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节能突出贡献单位”奖。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30年里,青岛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经济结构极不合理,服务业仅占全部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几乎与农业所占比重相当。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不仅全面、深刻地改变了青岛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进程,大幅度提升了综合经济实力,经济结构也在优化升级中发生了意义深远的根本性变化。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1978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2.7:52.7:24.6,农业比重过大,服务业比重太小。这种经济结构很难推进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978年以来,青岛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紧紧抓住新的历史机遇,通过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家电电子、汽车造船、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经过30年的调整优化,特别是近几年青岛确立了新的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全市服务业呈现出“增速明显加快、总量日趋壮大、投资快速增长、贡献日益突出”的良好发展态势,青岛三次产业逐渐绘就了新的发展蓝图,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2008年,青岛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比较合理的5.1:50.8:44.1。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比1978年提高19.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态势,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实现了跨时代的产业大转移目标。

    工业迈出巨人步伐

    青岛工业是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打开尘封的记忆,青岛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工业城市却令人汗颜: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岛工业主要以轻纺工业为主,数量少、规模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有2.2亿元,仅相当于目前一家中型企业的年产出。

    改革开放以后,青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同时利用沿海开放优势,先后实施了技术引进战略、名牌战略、大集团战略以及工业园区战略、大项目带动战略、产业集群战略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从打造名牌产品,到发展品牌经济;从发展工业园区,再到发展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促使工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日趋牢固。

    1978年,青岛工业总产值为56.5亿元,总量虽然是1949年的25.68倍,但也仅仅是现在海尔集团一家企业的二十几分之一。1985年,青岛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1.39亿元。1996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117.37亿元,开始接近海尔集团现在的年产出总量。

    进入21世纪,特别是青岛工业进入“十五”、“十一五”时期,青岛工业开始迈出巨人步伐,产出总量快速发展。2001年,青岛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239.85亿元。2008年,青岛工业总产值达到8122.73亿元,按现价计算,是1949年的3692.15倍。

    伴随着近年来几次较大的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青岛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势头好的产品大幅度增长,成为青岛产品新形象的代言者。

    与此同时,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使青岛工业结构发生巨变:1949年,青岛轻重工业比例为84.61:15.39。到2008年末,青岛轻重工业比例发展变化为42.91:57.09。根据国际上的有关定理和标准,青岛已进入工业化中高级阶段。

    品牌成为城市名片

    追忆历史就会发现,新中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青岛经济始终有一座灯塔照耀着辉煌历程,这灯塔就是为青岛经济跨越式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品牌”。

    如果把“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比作青岛的城市特色,那么,品牌经济就是这座城市的经济特色。

    青岛是全国最早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城市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金花”产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直至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品牌城市,青岛抓住经济转轨的历史机遇,牵引品牌战略不断升级。青岛的企业家则充分利用市场开放机遇,精心运作打造品牌,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最先让人们感到品牌力量的是海尔和青岛啤酒。1991年,他们在我国首次评出的10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占据两席。从此,青岛品牌经济的道路越走越宽,又先后涌现出海信、澳柯玛、双星、喜盈门、即发、白雪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品牌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截至2008年末,青岛已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36件、中国名牌产品68个、中国出口名牌9个、全国质量管理奖企业5个,知名品牌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品牌经济的发展,为青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08年,全市品牌经济总量达到36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45%。在刚刚公布的2009中国企业500强中,青岛有8家知名企业入围。

    近30年的精心耕耘,使青岛在推进品牌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即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行业—名牌产业—名牌产业集群—品牌经济—品牌城市。期间,品牌、大企业、企业家共同成长,成为青岛经济的中坚。

    人们普遍认为,“这里诞生的品牌,已经影响了中国,正在影响世界。”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青岛拥有了“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品牌之都”、“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具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众多光环。最近,青岛又获得了“2008中国制造业名城”、“中国500强企业集中10大城市”、“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新的称号。

    如今,品牌已成为青岛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新中国的60华诞即将到来。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时刻,讴歌共和国60年沧桑巨变,展现60年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辉煌60年”专栏,集中反映我市在经济实力、改革开放、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市民素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发生的巨变,敬请读者关注。本报记者 刘芳滨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