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闯出大市场、做成大产业!青岛这两地以小辣椒和小矿石“点石成金”

2024-01-05 09:23    青岛日报

不是辣椒主产区,却成全国最大加工出口集散地

胶州市延伸打通辣椒产业“全链条”,二O二三年辣椒产品交易总额达一百六十亿元

世界辣椒看中国 中国辣椒看胶州

●胶州市通过“飞地辣椒”和“订单辣椒”,在全国建立300余万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

●形成了一条种植、采收、加工、出口的完整产业链,拓展出辣椒种子研发、机械生产等新产业链

●到2025年底,在上合组织国家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5个跨境农业“订单种植”基地,种植规模1万公顷以上

“小辣椒”做成“大产业”

现有辣椒加工企业365家,其中72家具有出口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5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7家

在全国建立300余万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解决80余万人就业,让100余万农民受益,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48亿元

2023年,胶州市辣椒产品交易量约120万吨,交易总额达到160亿元,辣椒产品出口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

中国产辣椒粉和辣椒酱,在韩国卖“爆”了。

近日,央视财经报道,中国产辣椒粉和辣椒酱在韩国受青睐,辣椒粉已经占到四成市场份额,韩国去年自中国进口辣椒酱总量超10万吨。

在辣椒行业内,一直有着“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胶州”的说法。韩国进口的众多辣椒产品中自然少不了“胶州产”。“胶州辣椒加工企业每年出口韩国的辣椒产品中,仅辣椒酱就有4万多吨,还不包括辣椒粉、辣椒碎等辣椒产品。”青岛市辣椒产业商会会长王勇表示。

从辣椒种植起步,胶州市大力推动辣椒一二三产融合,构建形成集辣椒育种、种植、加工、出口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成为“立足青岛、带动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新型专业化加工基地,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

据统计,胶州市现有辣椒加工企业365家,其中72家具有出口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5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7家,企业内辣椒收购人员及个体辣椒中间商4000余人。2023年,胶州市辣椒产品交易量约120万吨,交易总额达到160亿元,辣椒产品出口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做大做强,掌握世界市场价格“定价权”

——建立300余万亩种植示范基地,精通各国进口标准

青岛和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义孟表示,当下是生产旺季,新采购的辣椒会直接用来生产,该公司每年加工辣椒2万余吨,仅出口韩国的辣椒产品就有1万吨左右,销售收入过亿元。

作为辣椒新兴产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每天有近300车辣椒运往全国各地。“从巴彦淖尔发出的近300车辣椒中,有250车是运往胶州的,每车载重30吨。”王勇介绍,胶州市拥有30万吨的冷链仓储量,旺季时基本全部装满辣椒。

不仅在内蒙古,胶州市还在山东、吉林、辽宁、新疆等地“放种”,通过“飞地辣椒”和“订单辣椒”的方式回收辣椒。截至目前,累计在全国建立300余万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不仅自身辣椒加工产量需求得到了满足,更带动各产区辣椒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当地经济结构完成由简单的小规模种植到生产、加工、物流、劳务等全链条的革新转变,解决80余万人就业,让100余万农民受益,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48亿元。

胶州市辣椒加工企业在新疆和硕县建立辣椒种植基地。

把“小辣椒”做成“大产业”,胶州市不仅有庞大的生产量和交易量,还有掌握世界辣椒市场价格“定价权”的实力。“日本对进口辣椒有300多项不得检出农药残留的要求,欧盟对矮桩素等生物素的使用有所限制,各个国家对辣椒进口都有不同的标准。”王勇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胶州市已经掌握了这些标准,积累了做强辣椒出口产业的重要资本。

种植起步,延伸打通辣椒产业“全链条”

——“环球辣椒网”成了全球交易“晴雨表”,产业链形成闭环

每天早晨6点半至7点半,上百个辣椒品种在“环球辣椒网”上交易,成交价格迅速传向全球,成了全球辣椒交易的“晴雨表”。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胶州市适时升级交易模式,建起“环球辣椒网”,搭建线上线下双向交易平台。胶州市辣椒产业协会秘书长徐光介绍,以前,每天都有大量的货车出现在于家村辣椒交易市场;如今,越来越多的交易在线上完成,外地来的货车直接将辣椒运往加工厂。

从种植起步,历经40余年发展,胶州市辣椒产业不仅形成一条种植、采收、加工、出口的完整产业链,还拓展出辣椒种子研发、机械生产等新产业链。其中,胶州市自主培育的“红龙13号”辣椒,迅速打破了我国以进口国外辣椒种子为主的局面,在新疆地区广泛种植,辣椒品种深受市场喜爱。时至今日,胶州市已累计登记辣椒品种93个,年繁育销售辣椒种子2.2万公斤。

在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之间,还有一条十分重要的纽带——辣椒经纪人,他们在加工企业与种植户之间架起桥梁,让整个辣椒产业链形成闭环。

辣椒经纪人与企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专注于加工生产和出口贸易,经纪人精通于和种植户打交道。胶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服务科科长王越兴表示,在胶州市,辣椒企业采购人员有4000余人,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

提档升级,打造千亿级辣椒产业平台

——创新“上合跨境”供给模式,建设5个跨境农业“订单种植”基地

青岛中建联合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和介绍,自去年5月份入场以来,自己一直负责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展览馆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建设,预计将于年底完工。该项目计划明年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李和告诉记者。

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约10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约240亩,主要建设辣椒交易中心、冷链仓储中心、香辛料文化展馆、香辛料大数据中心、交易展厅等。

为进一步推动辣椒产业提档升级,胶州市按照“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发展思路,站在“全域上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把辣椒产业纳入《上合新区六大地标产业“聚优培强、破局成势”攻坚行动方案》中,以建设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为契机,挖潜胶州市本地头部企业,联合共建集辣椒种业、种植、加工、交易于一体的“蜂王型”辣椒集团,打造千亿级辣椒产业平台。

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昔介绍,近年来,胶州市新增一批面向印度等上合组织国家的辣椒加工出口企业,借助上合示范区平台深入开拓世界大市场。为此,胶州市将升级“飞地辣椒”模式,变“国内飞地”供给为“上合跨境”供给模式,到2025年底,在上合组织国家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5个跨境农业“订单种植”基地,种植规模1万公顷以上,推动胶州市辣椒产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曹森)

不再开采石墨矿,却成全国石墨新材料产业高地

莱西市南墅镇聚力打造国家级“绿色碳谷”,石墨新材料产业集聚度达百分之八十一

技术输出地标准制定地

●莱西市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无污染“零排放”的天然石墨深加工基地

●南墅镇拥有国内最大的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中国石墨工业的发源地、技术输出地、标准制定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石墨产品集散地

●长达80年的产业积淀,独具优势的人才资源,企业在创新之路上的不断进取,当地政府对产业的精心培育,成为产业发展的“密码”

打造国家级“绿色碳谷”

现有石墨新材料企业40余家,其中,规上石墨新材料企业20家,2023年青岛市重点项目3个、山东省优选项目2个

石墨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产业集聚度达81%

洛唯纯化石墨生产项目具备年产25万吨锂电高纯石墨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投资60亿元的碳一新能源项目正加速建设,10万吨石墨深加工基地主体完工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产销量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37.5%,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位。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赛道”,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疾驰”,离不开石墨这一“关键因子”。石墨是动力电池负极的常用材料,如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已跃升为石墨第一大消费领域。莱西市的石墨产业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新能源汽车中,不少都有“莱西元素”,这其中,南墅镇的表现最为亮眼。

踏上风口,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产业集聚度达81%

坐落于莱西市南墅镇的青岛洛唯纯化石墨生产项目,投资10亿元,生产工艺行业领先,具备年产25万吨锂电高纯石墨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创造税收0.8亿元,是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无污染“零排放”的天然石墨深加工基地。

莱西市南墅镇青岛洛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

公司研发总监栾小贺告诉记者,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石墨提纯及高端碳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配套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目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栾小贺介绍,自2018年建厂以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东风,公司逐步发展壮大,成长为行业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技术密集型企业。

不远处,投资60亿元的碳一新能源项目正加速建设。这是一家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创新驱动型科技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锂电池功能材料及固态电池有关材料,将在莱西市南墅镇打造“三基地一总部一院一馆”产业生态。目前,10万吨石墨深加工基地主体完工,青岛石墨研究院已建成投用。作为国内新能源材料行业的领先企业,碳一新能源项目落户,是莱西市打造全国高端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的重要落子。

南墅镇拥有国内最大的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中国石墨工业的发源地、技术输出地、标准制定地。南墅镇党委书记孙嘉善介绍,目前,南墅镇已落户石墨新材料企业40余家,其中,规上石墨新材料企业20家,2023年青岛市重点项目3个、山东省优选项目2个,基本形成“石墨矿资源——石墨深加工产品——石墨应用端产品——信息技术设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石墨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产业集聚度高达81%,是全国最大的石墨产品集散地,在全国石墨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产业规模、市场主体、技术创新、品牌影响方面积厚成势,稳居行业领军地位。

“南墅石墨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不夸张地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上‘一路疾驰’,离不开南墅的贡献。”孙嘉善自豪地说。

创新赋能,向精深加工挺进

——稳居全国产业高地,通过科技创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让人想不到的是,南墅镇这个全国石墨新材料产业高地,如今已不再开采石墨矿。这却并不影响其在全国石墨新材料产业中的地位。

郑金忠今年62岁,是土生土长的南墅人。“南墅石墨开采始于1943年,我父亲就是山东南墅石墨矿的工人,我从小就住在矿厂家属院,从记事起,矿上就一直在开采矿石。”郑金忠告诉记者。

“从2005年开始,由于产业转型升级等原因,南墅就慢慢不再开采石墨矿了。而是采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石墨原材料,在当地粗加工后运到南墅,然后开展精深加工。”青岛百兴石墨有限公司总经理封雨鹏表示,这几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南墅镇石墨新材料企业的首要任务。

技术创新无止境。事实上,对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的渴求,是南墅镇石墨新材料企业共同的心声。青岛南墅泰星科技有限公司主打石墨烯产品,公司董事长刘希山介绍,iPhone12的摄像头就用到了泰星科技代制造的散热膜。“不过我们生产的都是基础膜,属于基础性产品。我们也在尝试生产中高端产品,积极联合专家学者攻克技术难关。”刘希山说。

政企合力,打造“绿色碳谷”

——产业积淀深厚,人才资源独具,企业不断进取,政府精心培育

近日,南墅镇被纳入2023年山东省特色小镇清单管理,这是对这个矿产小镇的再次肯定,也是石墨新材料产业崛起的印证。矿产小镇不采矿,却依然能站稳全国产业高地,其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长达80年的产业积淀,独具优势的人才资源,企业在创新之路上的不断进取,当地政府对产业的精心培育……这是采访中,当地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业内专家共同揭开的“密码”。

创新成为南墅镇石墨新材料企业的执着追求,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我们创新建立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集碳材料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于一体的青岛碳材料研究中心,引进平台公司21家,柔性引进专家研发团队4个;引进石墨烯专业研发机构,成立紫荆石墨烯产业研究院,依托北京、深圳专业研发人员,开展石墨烯应用研发,加强石墨烯研究成果转化。”孙嘉善介绍。

采访中,多位被访企业负责人提到了莱西市投资1.78亿元建成的国内首个石墨专业污水处理厂——南墅污水处理厂。该处理厂创新建立闭路循环、“零排放”污水处理方式,打破发展瓶颈,推动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这种‘共享式’的污水处理厂,精准解决了辖区企业痛点。”莱西瑞盛达石墨公司总经理孙中雷介绍,多家外地石墨企业被这种专业污水处理方式所吸引,前来投资设厂。

经过精心培育,南墅镇石墨新材料产业渐成“生态雨林”。“我们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国家级‘绿色碳谷’,为擦亮‘世界石墨看中国,中国石墨看南墅’的亮丽名片而努力。”谈到未来,孙嘉善信心十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短评

“莫名其妙”“无中生有”与“点石成金”

刘岱

“不种”辣椒,却成了全国最大辣椒出口集散地;不采石墨,却成了全国石墨新材料产业高地。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义乌发展作出的生动概括——“莫名其妙”“无中生有”与“点石成金”。

胶州、莱西辣椒和石墨产业的发展,乍一看有点“莫名其妙”,细一品实是“无中生有”,再一想恰是“点石成金”。

胶州建起“环球辣椒网”、升级“辣椒飞地”,成了全球辣椒交易“晴雨表”;莱西南墅镇输出技术、制定标准,打造出国内最大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可以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辣椒之乡‘不种’辣椒、矿产小镇不挖矿石”的这种“莫名其妙”和“无中生有”,恰恰是因为二者懂得发挥平台作用,勇于自我革命,延链补链强链,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实现资源要素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互动耦合,进而掌握“话语权”“定价权”,以小辣椒和小矿石“点石成金”,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市长坐镇部署,2024年青岛海上游谋求突破

2024-01-05    青报观象山

2024年第一架“青岛造”飞机下线

2024-01-05    青岛主城

【咱们青岛人】真心相待收获双向奔赴 她用爱守护“夕阳红”

2024-01-05    青岛新闻网

图个明白|消防安全小贴士之家庭消防安全

2024-01-05    青岛新闻网

9356元!青岛2023年四季度平均招聘月薪出炉

2024-01-05    青岛日报

在青岛落地了吗?新能源号牌汽车前两小时免收停车费

2024-01-05    青岛电视台今日

青岛早知道|2024年第一架“青岛造”飞机下线 邮轮港区启动区地下空间初现雏形 青岛2023年四季度平均招聘月薪出炉

2024-01-05    青岛新闻网

青岛今天晴间多云有轻雾,市区最高气温7℃,最低气温-2℃

2024-01-05    青岛气象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