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王清宪调任安徽省委副书记:挥手告别青岛的牵挂与不舍

2021-01-30 06:10    青报观象山

(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小岛,作者青山子)

2019年1月29日,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王清宪接替张江汀,出任青岛市委书记。

2021年1月29日,王清宪来到青岛两周年,再一次迎来农历新年的时候,他挥手作别青岛。

这一天,新华社发布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决定:王清宪同志任安徽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离开青岛的前2天,1月27日,王清宪到市北区、崂山区、即墨区,调研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情况,一上午走访了5家企业。

在青岛工作期间,王清宪力推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将其视为青岛经济突围,城市能级晋升、位次前移的关键举措之一。

现在来看,27日的那次外出调研,更像是一次临行前的告别,挥手自兹去的牵挂与不舍。

blob.png

01

时间过去两年,但青岛人对王清宪在青岛的“出场方式”依然记忆犹新。

2019年2月6日,大年初一,来到青岛第8天的他,在办公室里面向全市干部写了一篇短文——《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新春之际写给我的同事们》。

“此刻,我望着窗外,穿过五四广场,远眺浩瀚的大海。我的脑海涌出诗人海子那句最打动人心的诗句一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时此刻,这诗句是眼前的景,又何尝不是心中的情!”

“我们青岛人就是美,我们青岛人就是帅!”

这篇笔触细腻、感情真挚的文章很快在青岛刷屏,一下子拉近了他与青岛人之间的距离。

不仅如此,通过这篇文章,王清宪开宗明义地抛出了主政青岛的一大思路: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

在王清宪看来,“青岛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而只要干部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只有干部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才有可能去谈解决别的问题。干部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

此前的一年,中央巡视组曾指出青岛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青岛市存在“小富即安”心态,“头雁效应”不够强,“关键少数”没有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部分干部精神不振,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较为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得不够严不够实,重点领域廉洁风险较多。

此后的两年,围绕“搞活关键的人”,一系列的行动就此展开。行动上,选派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100天,派干部前往上海就现代服务业进行专业化实训;制度上,竖起“三化一型”的标尺;落地上,大力选拔年轻干部。

目前,青岛已选派5批干部去深圳体悟实训,每批次150人左右,总人数达750人。

去年11月,青岛一次遴选100名年轻干部,其中,副局级30名、正处级40名、县级市正科级30名,是青岛近20年来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

王清宪直言,这是一次“非常之举”。背后则是王清宪希望以此激发干部动力、提升城市活力的大逻辑。

“组织上选拔年轻干部,不是让大家稳稳当当、按部就班的,而是让大家去‘攻山头、炸碉堡’的,要努力当好青春之岛、创业之城的生力军。”王清宪说,“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blob.png

02

无论在何种场合,王清宪从来不吝对青岛的溢美之词。

2020年两会期间,王清宪讲述了一件小事。他说,来青岛的一年里,一直没有抽出时间走到海边、面朝大海近距离地感受这座城市。(2019年)12月30日下午四点多忙完工作,他无论如何都要到海边走走。

“我从沙滩迈上岸边的礁石,在那儿坐了一个半钟头,从夕阳夕照到夕阳西下,再到城市的万家灯火,我一直这么看着,心里想着:青岛这座城市太好了,作为青岛人真幸福!”

对青岛的喜爱,延伸至施政理念,则是“为全省、全国发展作出与青岛独特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

2019年3月,履新青岛不足两个月的王清宪,带队前往深圳考察,并在推介会上喊出了“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的推介语,一语道破了青岛本身具有的特殊地位,让“搞活一座城”有了更为清晰的抓手,让青岛与国家战略深深绑定。

与国家战略的紧密,也是王清宪在青岛期间的多次提及的,几乎每次活动都要推介一番,“青岛既是内外双循环的‘双节点’,又是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所有这些,都在无形中提升着青岛的城市地位。

深圳归来后,直到离开青岛,王清宪一直与各路企业家频繁互动、见面,密度之高,称得上史无前例。

2019年9月,“青小岛”曾做过一次统计,从主政青岛开始到9月份,王清宪会见、拜会的企业家接近80人(不包括重大活动期间的集体会见、座谈),平均一个月见10位企业家。最多的一天,曾与5位企业家见面。

在与企业家的接触过程中,王清宪一直扮演着“青岛推销员”的角色。从青岛地理优势,到被赋予的国家战略,一次次地介绍给来青岛的客人和关心青岛的人。

2020年王清宪会见企业家的频率有增无减。“青小岛”统计公开报道发现,去年见诸报道的王清宪会见以及参与的有关企业家的活动至少98次。

王清宪认为,企业家是城市青岛发展的合伙人,成全企业家就是成全青岛高质量发展。

上述行动和表态,传递出王清宪和青岛尊重企业家的鲜明信号。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更加突显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角’地位,努力为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更大价值提供开放创新、便利舒心的发展平台,打造最适宜的发展生态。”去年11月,王清宪在全市企业家座谈会上说。

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家前来,王清宪许诺“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倒逼营商环境的改善。

blob.png

03

这两年,王清宪为青岛谋划多个宏大的愿景,最突出是当属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具体实施上,他更加强调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试图培育青岛的经济发展的“热带雨林”。

与之相关的风投、资本、5G、人工智能等,接连成为城市经济的热词。

对于资本,王清宪尤其看重。

“有了资本,还得有项目。不然,资本来了,没地方投资也不行。所以,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资本与产业、技术、人才相融合的闭环生态系统。”

“要想聚人,先要聚钱,用资本的力量撬动人才集聚,推动科技创新。”

所以,青岛两年来接连举办创投风投大会,成立科创母基金等等。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青岛在资本领域开始了“大跃进”。

以基金为例,截至2020年9月末,青岛辖区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334家,同比增长32.5%,增速居全国首位;管理基金数量769只,同比增长54.1%,增速居全国第二位;管理基金规模979.26亿元,同比增长26.4%,管理基金规模约占整个山东省的40%。

资本赋能青岛打造经济发展的“热带雨林”,工业互联网则被王清宪认为是未来青岛的突破方向。

“时代给了青岛机会,可以说天地同力。如果说信息技术制造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我要说,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是青岛。”去年5月,王清宪在2020·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说。

期望之高,可见一斑。

王清宪频繁为工业互联网站台,亲赴一线推动。去年3月份到11月,他先后主持召开4次专题会议、3次赴海尔调研。11月24日的专题会上,青岛还邀请来自全国的投资人、产业专家、咨询机构等,共同为卡奥斯“会诊”。

在1月27日,离开青岛前的那次调研中,他再次表示,以工业互联网串联产业转型升级主脉络,推动更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壮大,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发展强势。

两年来,王清宪一直试图用更为现代的理念和产业、更为接近“一线城市的标准”来重塑青岛。

比如,2019年青岛专门召开了“平台”负责人座谈会,聘请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启迪、正和岛、亚马逊、创业黑马、前海方舟、华夏基石、亚布力中国、猪八戒等11家机构为青岛市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为青岛发展出谋划策。

此类做法,在青岛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对于青岛这座城市而言,很多做法是有些超前的。因此,能否在未来产生更大的效果,尚需时间的检验。

blob.png

04

攻山头、炸碉堡,15个攻势,顶格推进……青岛两年期间,王清宪的倡导的“方法论”和“打法”彰显了他打破陈规、勇于改革的魄力。

将一切都摆到台面上的攻势答辩,算是其中非常大胆的创新与突破。

从2019年4月中旬开始,15个攻势答辩会陆续举行,新颖的形式向外界传递了青岛公开决策与施政的姿态。

市委书记或市长主持会议,牵头市领导以及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主要起草人作为答辩人在答辩席就座,“评委席”包括副市级以上领导同志、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受邀专家学者。答辩中,主答辩人借助PPT演示,利用1个小时时间汇报攻势作战方案的具体内容,随后主、副答辩人接受台下提问,对大家所提问题逐一作答或给予回应。

“推动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开化、透明化,锻炼了干部面向群众、面向媒体的能力,促进了各方参与,是民主行政的有益探索。”王清宪说。

在公开答辩中,青岛的一些短板得到充分暴露。2019年4月25日“双招双引”攻势答辩中,王清宪曾提出了一个“灵魂之问”:都说青岛好,大学生本地就业比例咋不高?

今年举行的民营经济攻势质询答辩会议上,臻牛营销(推广)机构董事长张文龙直言:近两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但是仍然有不少企业感觉出台政策与政策管用、落实兑现,相差“最后一公里”。有的能找到政策,但是写得比较学术,难以理解;有的根据政策说明填报了申请,但是很长时间没有回复,落实兑现比较困难。

不可否认,公开的质疑,会更容易促进问题解决,提升整座城市的品质。

顶格推进是王清宪主政青岛期间,在推进项目方面另一个探索。

王清宪曾表示,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制定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处的扶持政策,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落实。

顶格推进的深层次意图,则是避免各部门遇事出现推诿扯皮。

他自己以身作则,多次召开“顶格推进会”,比如,伟东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项目汇报专题会,比如听取海尔《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的发展规划,等等。

去年,青岛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重点产业链,分别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产业专班,带头走出去招商,直接听企业家、投资人讲投资方案,当场回答问题,提高协调效率。

blob.png

05

媒体出身的王清宪,对利用舆论监督推动工作格外重视,并通过青岛官方媒体,重新竖起了“舆论监督之剑”。在对待民间声音上,显示出“宽容”的一面。

2019年2月18日,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上任未久,便授意青岛日报专门成立一个新部门——“舆论监督部”。

“舆论监督为青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是任何一种监督都不能代替的。”他说。

去年7月,电视直播问政节目《问政青岛》播出第一期,如今已开展12期。节目中,许多爆料令人震惊,嘉宾点评直白火辣。10年修不好的双积公路、沉睡的世博园、企业20年拿不到土地使用证……一系列关乎企业发展,关系民生福祉的难点堵点被公之于众。

在舆论的推动下,许多问题加速解决。比如,半年来《问政青岛》促进了全市100多条道路的打通或整修。

王清宪多次指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用媒体、善待媒体,积极面对媒体,主动发出声音,讲好青岛故事,不断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舆论环境也是发展环境。”他说。

王清宪还亲自点题“三我”活动,让更多老百姓发声。相比于官方媒体主导的舆论监督,让市民“吐槽”青岛,是更大胆的举动。

正因为如此,活动提出之后,不少青岛的领导干部表示担忧:市里刚提出来的时候,我们也感觉这不就等于点了个‘炮仗’吗?要是大家都给政府部门提意见,能驾驭得了吗?

事实证明,“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三我”活动成为青岛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截至去年底,“三我”活动主平台共收集群众诉求252万余件,办结率99.1%,群众满意度95.8%。

而这正是王清宪“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初衷。

blob.png

两年时光,700多个日夜悠忽而过。两年里,青岛经历着痛苦的经济转型,接受了疫情的严峻考验,见证了多个盛会的高光时刻,更期待着再现城市的辉煌……

2005年,王清宪在博士毕业踏上新起点时,曾写下《感谢生活》一文,其中说到:人生苦短,时空永恒;智者所能有限,钝者所悟无极。百川归海,都是由动到静;万物齐一,皆有苦辣酸甜。

15年过去,王清宪从青岛开启了人生的新起点,青岛也将迎来新的主政者。

如人如城,皆有酸甜苦辣,一切留待时光。

作者|青山子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岛人,王清宪

2021-01-30    青岛主城

定了!扩建学校、扩大招生……今年青岛教育重点办25类大事

2021-01-3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新疆姑娘忙"充电"、木工师傅为"第一高"赶工…他们首次留在青岛过年

2021-01-3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卡奥斯挺进深蓝 涉海企业云上“结网”!

2021-01-3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将新开辟416路公交线路 满足百合花园小区等居民出行需求

2021-01-30    海报新闻

大厨教你做过年菜系列之一 五彩绣球大虾好吃又好看

2021-01-30    青岛新闻网

青岛年内开启的这家美术馆满足你所有想象

2021-01-3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1月29日0至24时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1-01-30    青岛卫生健康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