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摘登
《青岛科技大学报》电子版  2006-10-10 10:27:06

    一、学院定位

    在学校“十一五”规划框架内,继续坚持特色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稳定本科教育,重点发展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坚持“规模、
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经过5年的努力,把我校高分子学科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橡胶工程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大力促进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向研究教学型学院发展。二、总体目标

    (1)学科平台建设

    十一五期间围绕高层次学科平台建设力争在以下几点实现突破:

    ———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认真实施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以此为基础尽快将其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明确工作方向、找准现实差距、提高学术水平,协调优势资源,尽快争取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坚持特色发展,突出重点,增强学科实力,提升学科层次,把高分子学科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

    此外,博士后流动站和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也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发展目标。

    (2)科研工作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着重注意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的培育与申报。同时针对科研力量分散和低水平重复的不良现象,大力倡导团队意识,弘扬合作精神,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壮大科研总体实力,提高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争取高层次科研课题和奖励。继续坚持发挥工科专业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大力加强应用研究,促进成果转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的联合,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坚持科研为经济建设服务。今后五年科研工作的重点主要有:

    ①强化学术团队建设,整合人力资源,完善科研课题组负责制,构筑优秀创新团队,为提升本学科整体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力奠定基础。

    ②提炼学术思想,稳定学术方向,强化学术创新,培植重大课题,提升科研层次。在继续坚持传统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科研工作重点瞄准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性高水平科研项目,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显著增加,争取实现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高层次项目的新突破;争取新增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以上,横向课题30项以上,科研经费突破1000万元。

    ③注重提高学术水平,加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催生标志性科研成果。今后五年内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00篇以上,授权专利15项以上。注重科研成果的总结,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积极申报各种科技成果奖励,争取获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奖励10项以上。

    ④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的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产学研合作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支持,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不断扩大学院的影响力。

    (3)实验室建设

    ①依据学科建设规划,积极改善教学和科研实验条件,全面完成高分子材料制备、材料成型加工、材料性能测试、材料结构表征、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与印刷工程等各个实验平台的建设;提升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将高分子物理实验室和橡塑工程实验室建成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争取其中一个成为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

    ②继续努力争取学校和各级政府支持,继续加强与国内外有关工业界和科技界的全面合作,促进学院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加快实验室建设的现代化,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析测试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验平台。

    ③加强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充分调动和发挥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强化效益意识,把设备资金投入与项目开发结合起来,促使仪器设备投入尽快出成果、见成效。

    ④注重专业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本科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行开放性实验制度,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面对学生开展开放性试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⑤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打造山东地区高分子材料行业的技术服务中心。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实验室水平的不断提高,依托学院高分子学科专业实验室,完善青岛市高分子材料行业技术中心和山东省高分子材料质量检验监督中心的建设,同时与青岛市质监局合作建设国家级橡胶轮胎检测中心,与德国Bayer/Lanxees公司共同建设工程塑料检测中心。

    (4)师资队伍建设

    至2010年,学院教职工(包括重点实验室)预计达到150人左右,在一线专任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应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综合素质、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今后五年的工作要点将是:

    ———重点培养和引进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构筑多个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团结敬业、富有活力的学术团队。

    ———注意培养一批专业基础好、学术水平较高、事业心强、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充实校级学科带头人,有计划的从国内外特别是海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引进学术水平高、处于研究前沿的青年学者,同时有计划的选送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学学习,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为学科建设的长期良性发展打好基础。

    (5)教学工作

    ①研究生教育

    加强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对学院新一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工作有:

    ———继续完善学位点的建设,全力争取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争取获得包装工程与印刷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达45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达360人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培养,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制度和教学督导评估制度,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不断探索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创新机制。

    ———逐步实行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培养负责制,强化导师梯队的构建,结合研究生培养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和“教学创新团队”工程。通过遴选团队学术带头人、建立相关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保证每个团队稳定一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加强研究生学位课程建设,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培育优秀硕士、博士论文,积极培养和争取获得省级优秀研究生论文。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研究生做出创新成果;加强研究生高水平教材建设,争取出版研究生教材2-3部。

    ②本科专业建设

    ———总结本科专业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挖掘专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编出高水平的教材,争取5年内出版8部优秀专业教材。

    ———注意加强印刷工程和包装工程两个新专业的建设,使这两个专业的综合实力五年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加强本科专业教学管理,5年内承担校级以上教学立项18项以上,省级教学立项8项。巩固高分子物理省级精品课程的成果,扶持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建设,再争取建设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力争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每个专业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为核心建设课程群。每个专业培养省级教学名师各一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

    ———认真细致的做好本科专业教学评估准备工作,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今后五年本科专业达到3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3个,各类在校学生规模达到2500人左右。

    

页面功能 【 小字】【打印】【关闭

 下一篇:

引进人才信息

 

 青岛科技大学报社 版权所有 2001-2005 TEL: 86-0532-84022614 84022779  news@q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