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类 > 正文

评论:青岛保税港区转型升级的“神来之笔”

来源: 作者: 2015-06-16 09:08:09 字号:A- A+

    【互联网+在山东 全国网媒采风行】

    【青青岛评论】    

    2015年,青岛保税港区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5月4日,区政府与海尔集团旗下的日日顺跨境贸易平台就共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达成了合作协议,此前日日顺平台下的海贸云商外贸自5月1日上线至今仅一个半月时间,就实现了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外贸额,可以预期两大平台的连接将大幅促进跨境贸易的增长;6月2日,青岛海关同意将物流园区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区域,其中招商局码头的7号仓库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指定监管仓库;此外,与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平台战略合作项目也正在积极筹备中。可以说,2015年是青岛保税港区跨境电商的破冰元年。

    自海关总署2012年12月底开展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工作以来,国内各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利用其所特有的进出口试点政策优势,开展了各类型的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模式的研发和实施。目前国内已经拥有郑州、杭州、重庆、上海、宁波以及后来的广州获得进口试点城市资质,而青岛、长春等城市则获得了跨境电商出口政策支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12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7月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开展以来,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累计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金额达30多亿元,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已备案企业达5000余家,增长势头良好。

    青岛保税港区全面推进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是区管委积极响应中央、省、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号召的战略举措,也是把握顺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立足于本区产业基础,推动本区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神来之笔”。

    近年来,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一度下跌,橡胶的国际市场价格从每吨1500美元直落到3000元人民币,区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仓储物流企业业务量也因此大幅缩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管委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认为传统的以大宗商品为主要货种的仓储物流行业经济附加值低,产业水平落后,受到国际因素影响剧烈;而传统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互联网+”为特征的跨境电商建立联盟,丰富自己的产品线,扩大服务范围,提高边际利润率,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牵一发而动全身,物流仓储行业的战略转型必将提升保税港区整体的产业水平。在不久的将来,保税港区的仓库内会看不到橡胶、棉花等大宗原材料,取而代之的将是汽车、服装、电子产品、婴幼儿奶粉等高端消费品。

    尽管产业前景无限光明,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需要区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例如:简化清关审核,优化通关流程,允许商品以批量的形式进行清关,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和打击违法侵权行为,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培育自有品牌和自建平台等。一些关键性的措施更是需要区政府与海关、检验等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才能顺利实施,但不可否分的是,政府的助力将会给这个朝气蓬勃的行业注入更强的生命力。(特约评论员 刘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gaoxiang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