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市南发布《老舍青岛文集》
2015-01-21 10:10:37 凤凰网

    2014年适值老舍先生诞辰115周年暨寓居青岛80周年,为加强老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传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助推文化青岛建设及市南区文化发展,青岛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组织出版了《老舍青岛文集》,于2015年1月19日在老舍故居(骆驼祥子博物馆)举行了首发式。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明,市文物局局长郑安新,老舍先生后人舒乙、舒雨,中国老舍研究会、文物出版社、青岛老舍文化研究会相关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了首发式。

    据了解,《老舍青岛文集》共分五卷,收录了老舍先生写青岛和在青岛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首卷收录诗歌、散文与杂文、日记与书信;第二卷收录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文博士》和两个未完成的长篇《天书代存》《小人物自述》;第三卷收录短篇小说集《樱海集》《蛤藻集》;第四卷收录《火车集》《集外小说及小说译作》及戏剧《大地龙蛇》;第五卷收录文论集《老牛破车》《现代文学思潮讲义》《世界文学史讲义》及讲演稿等。

    为保证文集的严谨性与准确性,市南区以青岛市老舍文化研究会和老舍先生在青岛的旧居——骆驼祥子博物馆为依托,组建了由文物专家、地域文化学者和大学教授组成的编委会,全书历时一年半、数次易稿而完成。这套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著名作家的地域全集。全面收录了老舍与青岛有关的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其各种体裁代表作的形成与完善过程,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有《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有《断魂枪》,散文有《想北平》和《小型的复活》,文化创作经验谈有《老牛破车》,这些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全面展现了老舍先生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其次,注重以文证史,呈现一部城市的备忘录。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老舍以一个战士的姿态和决心准备投笔从戎,中断了《病夫》《小人物自述》两个长篇的创作,转而撰写抗战文章,与青岛共同经历了一段特殊岁月,深刻记录了当时青岛面对历史危难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南来以前》《乱离通信》《这一年的笔》等文章,完全可以当作历史文献来读,它不仅是一个人的记忆,也是一座城市和一个民族的苦难心史。在《南来以前》这部书信体文章中,他用极其精炼的语言记录了1937年8月4日的青岛:“此地大风,海水激卷,马路成河。乘帆船逃难者,多沉溺”,通过饱含深情的笔触,完成了与城市、历史的共同见证,有着国事与家事深刻结合的非凡力度。

    第三,力求呈现老舍人生与写作的重大转折。虽然从1934年9月至1937年8月,老舍先生在青岛仅住了3年时间,但这一时期对他的人生道路具有特殊的意义。1936年,老舍辞去国立山东大学的教职,开始做一名“职业写家”,走上以写作为生的道路,以《骆驼祥子》为代表的大量作品,典型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现代文学创作的基本风貌和时代特色,深刻体现了青岛文化高峰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说,青岛阶段是老舍文学生涯中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成为他人生与文学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最后,致力于将文集编纂与地域文化研究相结合。老舍是20世纪30年代寓居青岛学者与作家群的代表人物,力求通过文集的编纂整理,全面梳理那个时代青岛的文化生态与地域精神。全书除了收录95万字的老舍原作,还编写了《老舍青岛年谱》及20万字的注释,不仅对老舍的青岛行迹、交游及作品背景详加说明,还对涉及青岛的历史、人物、事件、地理、掌故等均予以注释,提供了一个探寻上世纪30年代青岛人文意向的独特视角。

    《老舍青岛文集》的出版,是市南区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盘活名人文化遗产的一次有益探索。全市挂牌保护的41处名人故居中有39处位于市南区,该区根据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不仅重视名人故居建筑的保护,依托老舍故居辟建了骆驼祥子博物馆,而且注重名人衍生品的创意开发,延伸文化记忆,激活文化效应。《老舍青岛文集》的出版,突破了名人故居静态化单一化保护方式的不足,着力打造可看、可亲、可思、可共享的名人文化体验载体,对于激发老城区文化活力具有示范意义。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