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十统筹”助力青岛职业教育
2015-01-21 09:59:18 青岛日报

    五年来,“统筹”无疑成为青岛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关键词,由30年前的“四统筹”派生为“十统筹”。在青岛市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进程中,压实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深深辙痕。 统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政策

    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市级政府顶层设计。青岛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关于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落实鲁政办字[2013]126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快了推进《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的立法步伐,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依法规范各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职业教育在规划上优先安排、在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二是合理确定教育结构。坚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不动摇,坚持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不动摇,从根本上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实施整体推进。建立了青岛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统筹规划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发展,在教育费附加使用、基础能力建设、招生计划和录取等方面一并考虑、整体推进。

    统筹重点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

    我市全面实施了以名牌学校、名牌专业为主要内容的“双名牌工程”,通过统筹规划、集中财力,建成了一批与我市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2014年,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原则,重点进行了公共基础课改革、精品课程和市级骨干专业评审,提升中职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6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4所;全国首批示范专业3个,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6个,重新评定市级骨干名牌专业40个,精品课程120门。2014年,2所中职学校的教学成果获得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经费

    我市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国家免学费政策的基础上,将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学生。为优先保障职业教育发展,我市将市本级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提高到40%,将区市两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提高到30%。按照专业类别出台了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拨款标准,全市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达到3200元,最高标准达到5200元。加大公共资源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开展了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学历教育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同等待遇试点。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通过异地置换、撤并薄弱偏远院校等方式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与我市经济结构更加匹配的职业学校布局。我市投资2亿元,地方与国家共建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所有区市均建有1-2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或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其中,胶南总投资5亿元整合6所学校新建职业教育中心。胶州市建成了总投资2.7亿元的职教中心。全市农村公办职业学校已经由40所合并成11所,校均规模由1500人增至4000人。

    统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加快推进中职与高职一体化“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建设,2013年又开展了高职与本科“3+2”、中职与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目前,在校中职生约40%升入高职或普通高校进行深造。印发了《青岛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融合贯通试点方案》,在部分学校开展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积极扩大社会培训的规模和范围,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初步构建起了上下贯通、左右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和“人才培养立交桥”。同时,在全市开展了中高职专业联盟建设、研发中职和本科专业建设方案,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等六方面加强衔接和沟通。

    统筹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为建立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专业链,近五年来,我市共新增3D打印技术等100个为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撤并了12个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与青岛海信模具等4家大型企业共建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技术及设施设备优势,引入现代学徒制理念,在企业内部建立承担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教学任务的实训基地,推进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协调教育、人社、发改等部门共同建设青岛蓝领网,为企业招聘、院校培养以及职业技术人才求职搭建了一个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平台。安排3600万元建设了120个现代化技能教室,提高学生实训水平。

    统筹推进职业教育“立德树人”

    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以“文明修身”工程为总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节约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评选了“自铸成金”等18个职业学校德育品牌;组织实施“我的职业梦想”、开展优秀毕业生进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等专题活动,开展“职教义工社区服务站”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转变观念、增强自信、明规守矩、发挥特长。

    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了具有职业院校岗位特点的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招聘机制,重点招聘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400万元支持公办职业院校聘用行业企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从改革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全面实施了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在全国率先推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指导意见,通过召开教改现场会、课堂观摩交流、教材优化整合、课例研讨推广等形式,积极推进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四门公共基础学科的课程改革进程,让学生体验到了基础课的魅力。在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中,我市分别有7人和13人入选,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3%和18%。

    统筹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办学体制改革

    我市把职教集团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来抓,组建了现代制造业、旅游服务业等5个市级职教集团和西海岸职教集团等区域性职教集团。全市有80%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入了职教集团,涵盖了92%的专业和90%的学生,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规模以上企业200多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招生、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赋予了职教集团必要的事权和财权,推动集团开展紧密型合作。

    五年来,市财政安排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职教集团建设,先后支持西海岸职教集团探索以产权为纽带、校企一体的发展模式,支持电子信息集团、物流职教集团和旅游服务集团创建示范性职教集团,促进教学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效连接,推进职教集团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以“青岛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青岛职教国际视野。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合作的平度“双元制”项目已进行了二十多年, 2014年,教育部和德国教研部联合在我市举行了中德(青岛)职教合作示范基地揭牌仪式,鼓励和支持首批10个项目工作站与德国相关机构就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师资、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等项目开展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中德职教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目前,青岛市职业院校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常年开展合作办学、教师交流培训、国际学生交换、研修,专业共建等活动。全市90%以上的中职学校和全部高职学院均有国际合作项目。

    目前,我市共有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58所,在校学生10万人;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8所,在校学生8万余人。全市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我市被列为国家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山东省市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城市,成为继上海、重庆之后全国第三个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我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市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半工半读”等办学模式改革经验先后在全国推广。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