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第四届档案馆日活动昨举行
2014-06-11 10:08:43 半岛都市报

    6月9日是国际档案馆日,也是青岛第四届档案馆日。当天上午,青岛市“人民群众走进机关”开放日暨第四届档案馆日活动在青岛市档案馆举行,邀请普通市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走进档案馆。当天还举行了档案微电影《寻找逝去的记忆》首映和档案原件展等。青岛市档案馆还宣布新开放一批馆藏档案,约有两万件,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青岛商会的相关史料。当时商会在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青岛的历届政权也都给予了商会较大的活动空间,有“隐形政府”之称。

    远程服务 市民足不出户可查档案

    青岛档案信息全域共享服务平台和“青岛档案”微信服务平台两个服务系统于6月9日启动。据市档案局局长潘积仁介绍,这两个系统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登录“青岛市档案信息网”或关注“青岛档案”微信查阅青岛市11个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此外,“青岛档案”微信还将推送“历史上的今天”、“岛城影像”、图文并茂的“老青岛”和“信息动态”等档案栏目。

    为了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让市民了解档案工作,市档案馆制作了微电影《寻找逝去的记忆》,6月9日上午举行了首映式。影片讲述一位德国老人在青岛查档寻根的故事,通过微电影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生动阐释档案在维护历史 、促进国际交往中的特殊价值,是国内首部以档案工作为题材的微电影。

    除了各种数字化档案信息和服务,当天现场还举行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原件展,青岛作为被德、日侵占长达30余年的城市,保留了丰富的外文档案,共计5.7万卷,以德、日、英、俄文档案居多,其中以德占时期的海关档案、市政建设档案、邮政档案、诉讼档案最为丰富,展览中展出了一些外文档案和1904年10月德国人绘制的台西镇规划图等。1946年第一批归国劳工名册则是日本强征中国劳工罪行的真实见证。此外,还有1949年9月青岛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时任青岛市市长马保三就青岛接管管理工作、市政建设工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原件。

    开放史料 展现青岛工商业“发动机”

    6月9日的档案馆日活动上,还宣布新开放了一批馆藏档案,据市档案局副局长杨来青透露,这批档案约有两万件,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青岛市商会全宗》部分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和全文数据。

    依照清政府颁布的《商会简明章程》,1910年青岛商务总会正式成立,这是青岛第一个依法成立的现代商会。商务总会设董事20人,会长、副会长各1人。当时在德战时期,中国人力争成立商会,是为了给华商争取利益。“青岛开埠之始,市政权操诸外人,华商稍能自振,代表同业以参预市政者,仅傅炳昭、丁敬臣、包幼卿、周宝山、成兰圃与胡存约数人而已。”代表同业,参与市政,正是现代商会最重要的两大职能,《胶澳志》只言片语便点中要害。

    新中国成立前,商会在社会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青岛的历届政权也都给予了商会较大的活动空间,这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隐性的社会管理职能,有“隐形政府”之称。尤其在20世纪30年代,青岛商会的这种隐性管理职能被当政者有效地指导和运用,使商会成为了一部青岛工商业的发动机,直至1949年11月退出历史舞台。

    市档案馆此次开放的这批青岛商会档案资料,市民通过网络即可查阅,包括商会组织章程、职员名册以及青岛市商工企业、同业工会、社会团体以及物价、消费 、经贸状况、股份、资产负债等的调查 、统计表册等文字档案和照片等。这些完整系统的青岛商会资料,也折射出青岛数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修复时光 宣纸加糨糊为档案整容

    当天走进档案馆的约80位普通市民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分组参观历史档案库房、实物展陈室,观摩档案缩微、修裱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向市民现场演示修复技巧,用宣纸作为“补托”起到加厚和固定的作用,然后用淀粉兑水调制的糨糊将宣纸和纸质档案粘贴在一起,为了保证干燥后档案能平整光滑,还要将宣纸贴到有一层布面的墙板上晾晒两天。

    有参观者担心含水量很高的稀糨糊会让纸质档案上的文字晕花,工作人员表示,宣纸和纸质档案粘贴在一起后,他们会再用报纸吸附掉多余的水分,档案上的文字并不会出现晕花的现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也买了档案托裱机,但还是宣纸加糨糊的传统办法好用。”去年,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修复了两万多页的纸质档案资料,让一些破损的时光印记得以“整容”并能持久保存下去。

    参观者还观看了《见证青岛开放30年展览》和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赴美征集的《1945年青岛日军投降仪式》珍贵历史影像资料片,该影像片根据当年的新闻资料片剪辑而成,完整展现了当时参加受降仪式的美军如何经太平路、莱阳路前往跑马场主会场及跑马场整个受降仪式的全过程,最后日军“放下屠刀”,军官一一将佩刀交到一张铺着白布的长条桌上。

    八旬老人捐完整家史

    当天,还有两位热心市民向青岛市档案馆捐赠了档案,为城市留存鲜活的记忆。原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邵名堉先生捐赠的家庭档案非常齐全完整,有族谱、证书、工作日记、家人学籍资料、著作 、照片、光盘、实物等,其中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海军司令部颁发、司令员萧劲光政委刘道生签署的军属证,接收挪威“北斗号”科考船资料,不同年代的粮票等珍贵档案。

    出生于1933年的邵名堉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养成了珍视家族成长资料的习惯,“我儿子今年54岁了,他的出生证、小学中学时期的成绩单都保存着,我25岁的孙女档案更齐全,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研究生毕业时的所有成绩单都在,此外,我还把这些年来的30多册工作和生活记录也都捐了。”邵名堉认为,捐赠档案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于社会,“我和家人随时可以来查阅这些档案,而且放在档案馆里比放在我家里更安全,这里温度、湿度等各种保存条件都更好。”

    此外,摄影爱好者齐树青捐赠了自己的30多张照片,齐树青告诉记者:“这些照片都是我最近五六年来拍摄的青岛山、海 、城的风光,是从几万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很多照片拍摄难度都非常大,为了拍摄石老人日出,每天四五点钟起床,连续去了20多次,一共拍到了三次,而其中满意的照片也就一两张。”当天,市档案馆也在展览中心一楼专门展示了邵名堉捐赠的家庭档案,并举办了齐树青摄影作品展。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