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卧底纸杯厂:赤手包装不消毒 合格与否靠目测

来源:大众网 2012-04-23 14:27:01

    近年来,一次性纸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饮水的便利工具。我们使用的一次性纸杯安全吗?纸杯是怎样加工的?加工过程中有没有不规范或不卫生的地方?4月12日,记者远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对纸杯加工厂展开调查。

    河北省石家庄市有几家规模很大的纸杯加工厂。4月13日,信报两名记者以应聘者的身份,卧底进入石家庄郊区的一家名为倍洁的纸杯厂,成为了操作工和模切工。卧底过程中记者发现,纸杯出厂并

不消毒,是否合格,全部靠肉眼来看;多数纸杯上也不标注生产日期。4月15日,记者又暗访了石家庄的一处纸杯厂,发现该厂生产的纸杯为“三无产品”,QS标志、生产日期等均无。

    对两家纸杯厂卧底和暗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两家纸杯厂是把纸张等原料印刷好之后直接进行加工,对纸张的来源等问题均讳莫如深。据调查,纸杯纸的生产由造纸厂来负责,模板纸则有印刷厂来印刷。那么,纸杯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是否安全、卫生,是否让人放心?

    4月14日下午,记者曾联系到所卧底纸杯厂附近的一家印刷厂。老板表示,只要有模板就可以印刷纸杯纸,而在模板上,QS标志随便印。

    4月16日上午,记者又赶赴石家庄市藁城的一家造纸厂继续调查,结果发现,造纸现场卫生条件恶劣,情况更加糟糕。而老板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只要给出厚度,就能造出纸杯纸;厂里的纸已经加了增白剂,如果想要更白的话,还可以多加。

    经过多天的暗访和卧底调查,记者希望为您揭开一个真实的纸杯加工产业链……

    1 应聘 连名字也没问就让去上班

    藏在村庄里,偷偷招工人

    4月13日上午,记者电话联系了位于河北石家庄市倍洁纸杯厂。听说记者是来应聘的,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你下午来我们厂里,咱们见个面就行,合适的话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4月13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这家纸杯厂时发现,偏僻的厂房隐藏在郊区一个小村庄里,厂房两侧都是菜地,一户农家小院的大门口挂着纸杯厂的招牌。

    工作人员巩女士招呼了记者,“你们如果没有驾照的话,就只能干操作工人了,去生产线上制作纸杯。”巩女士说,“我们这儿分白班和晚班,白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具体上白班还是晚班,得看车间主任的安排,不过一年干下来,肯定是白班多晚班少的,这点你们放心。”

    随后,巩女士带着记者来到生产车间逛了一圈。整个车间并不大,摆着一台模切所用的平压压痕切线机和六七台纸杯加工设备,车间里噪声很大,有七八名工人正在操作设备,切割后的碎纸片掉了一地,车间里显得很杂乱,生产好的纸杯扔在纸箱里等待包装。

    简单看了看情况,巩女士把记者带出了车间。“你们现在就可以试试机器,如果觉得干得了,就要长期在这儿干下去。”就这样记者应聘成功了。令人不解的是,整个面试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查看任何证件,连名字都没有问。

    不签合同也不给上保险

    记者答应在这儿长干之后,巩女士就说起了工资。“咱们这儿工资多少不一定,是计件工资,但你们放心,管吃管住,即使你啥都不会,我们也有个保底工资,给你开到1500元钱。”看到记者两人一同来应聘,巩女士接着说,“如果你们去干模切的话,工资我给你开高一些,保底工资1800块钱,因为那个活更累点。”最终,记者决定分别从事不同的工种,一人做模切,另外一人在操作机器做纸杯。

    谈妥了工资,巩女士特意叮嘱说,“我们这儿收入都是自己算自己的,你也不要去打听别人,我们的工资都是不公开的。有人能赚2000多元,有人就挣1500元。”说到这儿,巩女士对之前关于保底工资一说改了口。“很差劲的那种人,我们也不给他保底,有些人事可多了,又是上不了夜班,又是这样那样的,活也干不好,这些人可能只拿到1200到1300元吧。”她还警告记者,“车间里有的是人跟我打报告,你要是问别人的工资,被我发现了得扣钱。”

    记者在参观生产车间时注意到,模切机器运转起来速度非常快,工人的双手就在机器间穿梭,很危险。但是巩女士表示,“在这儿干活没有保险,只要你不把手戳到机子里就没事。”她很不以为然,“再说了 ,干啥活没点危险啊。”至于合同,巩女士说,“不签合同,如果干得可以、能长期干,有住宿的地方。”

    在厂房内记者观察发现,整个加工厂的纸张都是现成的,原料区并没有太多东西。模切后的碎纸,也都集中回收在仓库内。“咱们做纸杯用的模块纸是哪里来的?”“你问这些干什么,干好你的活就行了。”巩女士很警惕。

    2 加工 拆纸杯模板竟用锤子砸

    工人不知QS标志啥意思

    4月14日,记者第一天的工作开始,要做的是该纸杯厂整个制作过程的第一道工序:模切。也就是把已经印刷好的淋膜纸切割成扇形,用来制作纸杯。

    纸杯厂只有一台模切设备,叫做平压压痕切线机。上班之后,巩女士让记者跟着工人黄师傅来学习操作这台机器。“这个活就需要熟练,干熟了,速度也就快了,干的活才能多。”说完,黄师傅就给记者演示了一遍。他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三张淋膜纸,放进机器里,大约两三秒种后,大张的淋膜纸上就出现了压痕,黄师傅就将纸张放到一边,继续进行模切,如此周而复始。

    不过,记者在一旁观摩发现,纸杯还没开始加工 ,每张淋膜纸上都已经印好了“ QS”标志。一位正在给纸杯点数目的女工人告诉记者,厂里制作纸杯所用的纸张都是从别的村里直接进货,到厂里时已经印刷完毕,也包括“QS”标志。“我也不知道这个是干啥用的,反正都印好了,提前印上去也省得咱们费事。”这位女工说,“我们只管做杯子就行了。”

    纸杯模板先用锤子砸

    随后,记者又跟黄师傅攀谈了起来。他告诉记者,自己来这家纸杯厂工作一年多了,一直干模切。“这个机器很危险,不能走神,一个不小心可能就得受伤。”黄师傅说起模切机器时,一脸严肃。“你前边还有一个学徒工,姓侯,他现在也不太熟练。像我干模切是把机器调到连续上,这样干活快,但是小侯只能用单切,虽然慢点但是安全。”

    说完,黄师傅就给记者安排了个活。“你先干拆纸吧,跟着小侯,模切机器没有两三个月很难熟练,这个不急。”

    淋膜纸经过平压压痕切线机之后,纸张表面就会出现切痕,而所谓拆纸,就是根据这些切痕,把整张纸拆成一个个扇形来做纸杯。小侯年纪也不大,黄师傅上机器,他来拆纸。记者看到,小侯把纸张搬到地上后,首先抡起了锤子,对着即将做成纸杯的原材料一下下地砸了下去。小侯把锤子上包着黄色的胶带,对着纸杯纸正面、反面来回敲了十余下,就随手放在地上,等下一批纸需要拆时,就直接从地上拿起来继续砸。

    小侯解释说,纸张虽然经过了模切机器,但只是出现切痕,要拆下来还是得费点劲。“这些纸结实,用锤子砸一砸,咱们能省点劲。”他笑着说,又拆下了一摞扇形纸本纸,随手放在地上,积攒多了后一起放到纸箱里。

    3 包装 不戴手套和口罩,赤手抓纸杯

    工人赤手包装纸杯

    14日下午,老板带另一位记者去见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带记者上机器操作,负责纸杯装袋和数纸杯个数,查看纸杯是否合格等。

    操作机器的流程很简单,把模块放入机器后,机器自动便把纸杯切割好了。加工出纸杯后,操作工人需要把纸杯从机器上拿下来,挨个装袋。车间主任告诉记者,一次装袋100个,分两排,一个箱子里面就有上千个纸杯。

    记者负责的机器旁边还有两个工人,不停地数纸杯,把纸杯装袋,中间偶尔拿出几个不合格的纸杯。整个机器加工过程中,操作工连手套也不戴,直接赤手抓刚生产出的纸杯。操作工的活几乎没有一丝休息时间。拿下一摞纸杯,数清楚个数,装袋后放在箱子里。这期间,机器不断加工,另一堆纸杯已经加工好了。

    在工作中记者发现,生产出的纸杯第一时间并没有消毒程序。对此记者咨询车间主任,得到的答复是,机器加工就是高温消毒。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得知,根据国家对一次性用品的规定,进入生产区要换工作衣和工作鞋,戴工作帽,直接接触裸装产品的人员需戴口罩,清洗和消毒双手或戴手套;生产区前应相应设有更衣室、洗手池、消毒池与缓冲区。在这家加工厂内,记者没有被要求换衣服,也没有消毒双手和戴手套。

    是否合格主要靠肉眼看

    记者旁边有一位女操作工,她很熟练地数着纸杯,并不停查看每个纸杯。“这加工出的纸杯合格不合格,怎么看?有没有标准?”记者询问这位女操作工。她告诉记者,“数纸杯的时候,你就挨个看杯子底是不是空的,底部是不是脏的。”记者这才知道,纸杯是不是合格,全靠肉眼观察。杯子有硬伤,比方说纸杯壁上有瑕疵,不完整,得挑选出来。在操作机器的过程中,记者看到,确实有出现脏纸杯的情况,检查出来的脏纸杯需要集中处理,扔到垃圾桶内。

    下午,记者看到车间主任在填写消毒表格。“这个消毒表格是干什么用的?记录纸杯消毒吗?”“这是员工消毒记录,员工洗手消毒。”

    整个模切剩下的纸张,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捆绑以后放在仓库内。让记者意外的是,机器操作工把纸杯包装好以后,直接装箱,贴上胶带就是成品了,中间并没有其他检测、消毒等环节。

    4月15日下午的时候,记者曾到石家庄市南三条大型批发市场探访。在二楼纸杯批发区域,记者看到标有本地厂家的纸杯价格要低很多,甚至连包装上的印刷字体都不清晰。对此,老板直言,质量差一些。

    4 纸杯多无生产日期,纸张来源成谜

    4月14日下午,记者正在干活时,黄师傅招呼记者一起去帮忙搬箱子,一辆小货车正停在车间外面。“这些都是来拉货的车,咱们到库房里把做好的纸杯给他们搬一车上去 。”

    进入库房后记者看到,各种品尝杯、纸杯都已经码好放在库房里。黄师傅指了指墙角堆好的纸箱,告诉记者说里边是包装好的纸杯,这一批是专门提供给石家庄某乳业品牌的品尝杯。记者仔细看了看要搬走的纸箱,侧面的批号和生产日期两栏全部空着。除了这一批纸箱,记者在库房里转了一圈,发现其他包装好的纸箱上也均没有标注生产日期。

    随后,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一起搬纸箱的一位工人。“应该就是这两天生产出来的吧。”这位工人表示,他也拿不准,不过存货应该不会积压太久。

    “那这些纸箱上为啥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啊?”记者问。“有啊,你来看看。”这位工人给记者指了指角落里的一个箱子,上面用黑色白板笔潦草地写上了“低温”二字,以及生产批号和2012年4月13日的生产日期。“这些应该都是一批生产出来的,生产日期啥的写一个箱子上行了,没必要那么麻烦。”这位工人不以为然。小货车上已经堆上了几十个箱子,但是标有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的纸箱却不超过5个。

    记者了解到,这家纸杯厂并不是自己生产纸杯纸,而是直接从外边进货。纸张究竟是从何而来?安全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多方打探,但是整个纸杯厂的人对此都三缄其口。

    早在应聘时,记者就曾经跟巩女士打听过纸张来源的问题。但是巩女士对此却似乎非常警惕。“你老问这个干什么?”她反问记者。“这个纸杯制作工序你要是研究的话,要研究的东西多了,你又不干这个。我们就是纸杯厂,你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活。”

    在生产车间工作时,记者也跟几位工人打听过,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或不方便说。工人小侯和记者比较熟,一次闲聊时,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些内幕。

    “ 咱们自己不造纸,做纸杯的纸好像都是从旁边的方村印好了拉过来的,那边应该有印刷厂或造纸厂吧。”小侯告诉记者说,“每隔几天就有车给厂子里送纸,我也是听别人说从方村里拉过来的,离咱们贾村也不远,就二三里地吧。”

    于是下班之后,记者便赶赴方村,想要找出该纸杯厂的纸张来源。但多位村民均表示,整个方村并没有什么造纸厂或印刷厂。该家纸杯厂的纸张来源成了一个谜。

    ◎好的地方 全部为淋膜纸杯没有涂蜡纸

    记者在卧底过程中发现,该纸杯厂生产的纸杯基本均为淋膜纸杯。生产车间里挂着一张淋膜纸杯主要工艺流程图,上面标明了原料控制和纸杯成型的温度控制两个关键控制点,上面对杯壁黏合温度、预热温度、压花温度、运转速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记者曾和其他工人聊到过该纸杯厂生产的纸杯类型,一位生产线上的工人说,厂里不做涂蜡纸杯。“涂蜡纸杯好像是说不能装含油的东西,碰见高温也会熔化,挺不安全的,咱们这儿都是淋膜纸杯。”

    而在记者结束卧底之后,也曾经以纸杯购买者的身份打听过该纸杯厂的用料问题,得到的答复是,纸杯全是用PE淋膜纸做的。对方表示,“我们只提供PE淋膜纸做的纸杯,这个比较环保、卫生一些,没有涂蜡纸杯。”

    ◎记者手记 生产纸杯是个良心活

    俗话说“病从口入”,纸杯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厂家如何做纸杯,还真是个良心活。记者卧底纸杯厂发现,纸杯生产中有些地方并不规范,比如QS标志随便贴;员工不消毒,直接用手翻弄生产出的纸杯,仅凭肉眼挑选次品。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卧底的这家纸杯厂,纸杯加工后也没有消毒程序,而且很多纸杯没有标注生产日期。而根据国家规定,纸杯要符合《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不得用于包装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单位要作好各环节的卫生工作,防止污染;要标明食品用纸的标志及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等。

    如果市民用了劣质、不卫生的纸杯盛水,隐患不小。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产品还是少用为好。

    ◎相关链接 选一次性纸杯有小技巧

    1、检查纸杯外包装上是否有QS认证标志

    经过质监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才会被打上QS标志。对于有些违法商家私自将不合格产品打上QS的做法,消费者只需要在国家等质检网站上,将产品的 QS认证号码输入进去,就可以查询到产品的所有信息。如果包装上的信息与其不能一一对应,消费者就不要购买了。

    2、看纸杯的纸张颜色

    挑颜色接近原木本色。正规厂家生产纸杯的纸,都是用原生木打浆做的,因此它的颜色不会太白。不合格的纸杯,一般都是商家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回收的废纸或者再生纸做的。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漂白纸张,往往会添加荧光增白剂,这种物质进入人体有害。

    3、闻闻杯子的气味

    合格的一次性纸杯闻起来不会有异味,但是一些淋膜不规范,或者使用的聚乙烯和油墨不合格,杯子闻起来就会有异味,这里面就有可能含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中山路商圈压力山大 服装店1天卖5件饭店门可罗雀
下一篇:实拍俄罗斯导弹巡洋舰 号称航母杀手(组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