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幼儿园不享校车引热议 条例要求就近入园家长接送

来源:央视《新闻1+1》-- 2012-04-13 13:11:07 字号:TT

  主持人:

  刚才王教授说到了一个词“一窝蜂”,其实我们也注意到前不久校车事件频发之后,各地的确有一种购买校车的潮流。其实校车就是一个硬件,买了之后会有很多软件的问题,比如说校车买了,停在哪里,怎么维修,怎么维护。另外有了校车、有了专车之后就要有专职司机,有了人就要有编制,有了编制就要有财政的安排,一系列的问题怎么解决,所以真是不应该一窝蜂地去购办校车。

  其实校车安全的事情之所以出现,也是跟前一段时间另外一种一窝蜂密不可分的。我们继续来关注。

  解说:

  就近入学,今天在新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中,我们看到了对于这一点的具体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极其教学点的设置、调整,应当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等有关有关方面的意见。

  赵晓光 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司司长:

  那么解决校车的问题更多地应该提倡解决就近入学,再有通过发展公共交通,这应当是解决学生上下学安全最好的办法。

  解说:

  校车事故让全社会心痛,而在对校车质量的担忧之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引发关注,那就是不合适的撤点并校。2001年,为了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我国实施了农村撤点并校,将临近村落的学校进行合并,发展成中心学校。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字,1997年,全国农村小学数为512993所,2009年为234157所,总量减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学校数为64所。然而,原本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做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盲目跟风,不顾学生就学路程、寄宿条件等,为合并而合并。

  对此,去年12月,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明确表示,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要就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以免造成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使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得不保障,甚至因此失学。并还是并,到底该怎样决策?

  家长:

  合并学校,并来并去,这些小孩9月23日都没开学。

  家长:

  这里不开学,大家都没书读。

  解说:

  2011年9月,在广东清远英德市黄花镇岩背中学已经到了开学的时间,学生们却无书可读。由于岩背村经济条件差、师资水平低,英德市一直想把岩背村小学和中学合并到镇里的中学和小学,却遭到了不少家长的反对。因为到黄花镇读书,学生们来回的交通费开销变大了,加上一个学生一学期的食宿费1200元,很多家庭无力承担。

  家长:

  负担不起,我一个月挣1800元,你叫我怎么负担,我两个小孩读初中。

  记者:

  你还想不想读书?

  原岩背中学学生:

  当然想读啦,在这里肯定想读。

  记者:

  那你爸爸妈妈怎么说?

  原岩背中学学生:

  他们提议不读了,如果不在这里读太贵了。

  解说:

  负担变重怎么办,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对于交通开销的在意,是否也会转变成对校车质量的打折呢?而在本次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也规定,是否撤点并校还要听家长的。

  资料: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极其教学点的设置、调整,应当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等有关方面的意见。

  解说:

  撤点并校到现在已经十年的时间了,当我们看这十年的成就的时候,可以看到通过这种方式,一些学校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学校也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学校变少了,必然造成一些农村学生上学的路就变远了,上学的路变远了,也就变得风险更大了。路远和风险之间,到底它的相关性有多大,我们来听听,来自农工党的全国政协委员李蓝,他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上说到这个问题,来听听他的观察是什么样。

  李蓝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我做了一些统计,关于撤点并校和校车事故的关联性,统计的结果是密切相关的。我统计了24起校车事故,其中只有两个是城市的孩子,150个孩子都是农村的。把原来村里的学校并掉以后,导致学生要走很远的路,有的十几里、二十几里。

  最典型的就是江苏的校车事故,那个学校是很好的学校,也是强行并掉了。四川有一个大学,在陕南做过一个调查,根据他们在陕南这个县做的调查结果,由于撤掉了将近一半中小学,所以这个县一年节约教育经费1700万,他们节约了、少开支了,结果导致撤点并校,地方很自觉、很主动一个重要原因。

  国务院规的定是很清楚的,就是中小学就近入学,这个是基本原则,但是在执行当中有很大的偏差。我的要求是重新评估,如果群众意见特别大的,已经被强撤并掉的该恢复的就得恢复。

  主持人:

  撤点并校是一件好事,而且撤点并校是一种趋势。如果回头看一下国务院还有教育部相关的文件能够看到,我们再看《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决定》的时候,就已经看到,国务院已经注意到,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要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为布局调整而造成学生辍学,这是从学生辍学的角度。2006年教育部的文件,也是说要先建设后撤并,而且要严格防止以布局调整为名减少教育投入。2012年的时候,教育部的工作重点是坚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审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调整。

  如今看来撤点并校的好处在于能够把教育资源整合,而且可以解决一些农村的学生减少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现实的情况下,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强撤,当地政府并不是出自学生考虑,应不应当撤点,然后再把几个学校并起来,而是出于自己的政绩考虑,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行为,对学生来说并不公平。中小学撤并之后,孩子们动辄就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再要靠走,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解决途径。因此,学生家长也希望用车,但是又没有足够的钱去支付交通费,于是黑校车也就应运而生了。近年来,其实我们看到的很多事故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发生的。

  撤点并校是为了孩子,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添了很多麻烦,甚至给孩子的生命都造成危险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想一想哪个更重要。那么本次学生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其中我们也注意到,没有包括高中生和幼儿园的孩子,高中生不坐校车可以理解,但是幼儿园的孩子为什么这次也被屏除到了没有享受到校车服务之外,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2011年12月的一天,早上八点,家住乐都县达拉乡甘沟山的小依琳已经起床,4岁的她要到早教点接受学前教育。过去,因为距离家最近的幼儿园也远在25公里外的乐都县城里,入园对一家人而言变得可望不可及。但现如今,小依琳再也不必为接受学前教育发愁了。因为从前年开始,早教点来到她家附近,上学的距离仅仅只有一公里。

  老师:

  王依琳小朋友,早上好。跟爸爸说再见。

  王依琳:

  爸爸再见。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