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聚焦大沽河综合治理> 权威解读 > 正文

林业局副局长胡晓平:水清、岸绿、景美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2-22 15:47:52

    权威解读

    《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中提出,要通过河道整治,打造大沽河生态景观长廊;通过大堤绿道的建设,形成贯穿城乡的健身路径;通过两岸土地的合理利用,打造连山通海的度假轴带和田园理想的社区群落,将大沽河干流沿线地区打造成为岛城生态范例、田园生活画卷、沽河文化长廊。

    胡晓平介绍,去年7月,市林业局启动了大沽河区域湿地、林地现状调查,并聘请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院、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等专业机构着手制定大沽河区域湿地、林地系统规划,现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其中提出了“一面、一轴、三带、四区、八园”的总体布局。“一面”即沽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一轴”即沽河生态绿轴;“三带”即堤防绿道生态游览带、生态基干林带、生态保护控制带;“四区”即莱西湖自然保护区、大沽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北墅自然保护区、棘洪滩水源地保护区;“八园”即少海国家湿地公园、桃源河湿地公园、大沽河鸟岛湿地公园、七级流浩生态公园、沽河岔口湿地公园、移风店槐香生态公园、水集湿地公园、小沽河湿地公园。

    森林覆盖率低湿地破坏严重

    胡晓平介绍,大沽河流域是青岛市森林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最新调查显示,该区域有林地面积10419.8公顷(15.6万亩),加上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森林覆盖率15.4%,再加上四旁绿化,林木绿化率18.4%。但是,这与我市提出的森林覆盖率目标相差较大。同时,大沽河两岸没有形成连续的防护林带,树种较为单一。

    大沽河还是青岛市重要的河流湿地资源,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种类型,湿地面积22.7万亩,湿地率22.1%。流域有野生鸟类10目20科147种。但流域内采挖砂活动对河流湿地破坏严重,河滩湿地耕种农作物还造成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

    绿化率40%以上湿地率28%以上

    按照《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林业部门在制定大沽河区域湿地、林地系统规划时提出,将以森林建设和植被恢复重建为手段,点、线、面相结合,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办法,调动沿河各区市和受益群众的积极性,全面做好绿化美化。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大沽河“水清、岸绿、景美”,构建健康稳定的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将大沽河区域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景观长廊和生态旅游区。

    具体目标包括:利用5年时间,滨河区新增林地11396公顷(17.1万亩),总量达到21816公顷(32.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32%以上,加上四旁绿化增长,林木绿化率增加到40%以上;新增4345公顷(6.5万亩)湿地,使湿地总量达到19153公顷(28.7万亩),湿地率增加到28%以上。大沽河两岸将成为森林覆盖高、湿地范围广、生物多样性丰富、“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宜游的生态廊道。 “一面一轴三带四区八园” “根据《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我们在规划大沽河区域湿地、林地时提出了一面、一轴、三带、四区、八园的布局。”胡晓平说。

    “一面”,即沽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将大沽河流域北墅水库、黄同水库、尹府水库和产芝水库上游区域,划定为重点水源涵养区,开展中幼林抚育、残次林改造、疏林地补植和宜林地无立木林地新造林工程。同时,建设大沽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工程,新造林总面积2044.1公顷(约3.1万亩),栽植苗木511万株,主要是对莱西、平度境内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的新造林、疏林地进行补植造林。

    “一轴”,即沽河生态绿轴(景观轴线),主要包括三部分:水岸带湿地修复工程 (大沽河支流河岔口湿地修复工程)、生态岛建设工程、滩地湿地修复工程。其中,水岸带湿地修复工程将结合青岛市大沽河河道防洪治理规划提出的堤防建设工程,构建水岸湿地修复带,主要栽植芦苇、蒲草、千屈菜、红蓼、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生态岛建设工程将结合采砂残留的砂丘,经过人工整合建设生态岛,岛上种植水生植物为主,点缀旱柳、垂柳、水杉、枰柳等耐湿乔木树种,供鸟类栖息;滩地湿地修复工程规划退耕还林(果)面积1720.5公顷(2.6万亩),规划退耕还湿面积4014.6公顷(6万亩)。

    “三带”,即堤防绿道生态游览带、生态基干林带、生态保护控制带。其中,将在堤顶公路两侧缓坡上建设以乔木林为主的堤防绿道生态游览带,使之成为青岛市的南北骨干“绿道”,估算总长度400公里;在堤防工程外侧建设200米宽的基干林带,莱西湖外建设500米宽的基干林带;基干林带外侧构建以农田林网为框架,经济林、丰产林、围村林、村庄绿化为重点的乡村绿化体系,作为生态保护控制带。

    “四区”,即在大沽河的上游和下游建设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2处市级自然保护区。其中,莱西湖自然保护区定位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湿地生态系统和水源地为保护对象,规划面积约23平方公里;大沽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定位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北墅自然保护区位于小沽河上游,定位为青岛市级自然保护区,以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棘洪滩水源地保护区位于桃源河上游,定位为青岛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水源地和野生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八园”,即利用大沽河和小沽河自然景观资源,建设8处湿地公园或生态公园。其中,少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大沽河入海口西侧,是集自然生态、滨水休闲、度假旅游、历史人文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水复合功能区;桃源河湿地公园位于大沽河入海口东侧,将打造具有东方特有浪漫情调的农业生态空间、休闲旅游空间;大沽河鸟岛湿地公园位于青银高速公路和G204之间,河漕内挖沙遗留的的沙岛经过人工整合将变身鸟岛,绿道延伸至水岸边,设置观鸟屋、观鸟亭、观鸟阁等设施;七级流浩生态公园位于即墨市七级镇西侧,流浩河与大沽河在此交汇,将整合河岔口地形,建设岛群,河滩地退耕还果,建设板栗、核桃、银杏等特色经济林,打造“有机果蔬”为特色的生态公园;移风店槐香生态公园位于青新高速公路与大沽河交叉处,这里保留有一处刺槐林,是大沽河沿岸仅有的两片面积最大的刺槐林之一,此处规划建设以大刺槐林为特色的生态公园;大沽河和小沽河河岔口主要位于莱西境内,河流交汇处河道宽阔,规划为沽河岔口湿地公园;水集湿地公园规划为城市湿地公园,设置景观和服务设施,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休闲、游憩服务;选取潍莱高速公路南北两侧、黄同河和猪拱河之间的小沽河段建设小沽河湿地公园,以绿道系统为轴线,沿河增设亲水平台、观鸟设施等,规划为郊野型湿地公园。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市农委副主任孙念梅: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