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十大民间艺术藏品出炉 馒头磕子上榜(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2-02-19 06:58:45

  民国时期街头电线杆上的广告画、解放初期陶土制作的馒头磕子、可以让耳朵舒展着睡觉的耳枕……这些民间早年常见的老物件,与象牙材质的象棋和鎏金铜佛像一并入选 “青岛市十大民间艺术藏品”。昨日,青岛民俗馆举办“鉴宝会”,近百名市民带着家中的210多件“宝贝”来请民俗专家鉴定,经过一上午的鉴定评选,10件具有青岛本地民俗特色的民间艺术品被评为十大民间艺术藏品。

  现场

  排队请专家“长眼”

  “我这个紫檀木笔筒是我爷爷传下来的,你给看看是什么年代的。”上午9时许,记者在海云广场的青岛民俗馆看到,众多提着大包小包的市民围在民俗馆门口,排队等待进入鉴定现场。原来,这些市民包里都装着家传的 “宝贝”。因为对这些 “宝贝”不摸行情,“宝贝”的主人想请“鉴宝会”民俗专家帮忙给 “长眼”。45岁的孙先生带着一个黑褐色的木质笔筒走进鉴定现场,请专家给看看是什么年代的。民俗专家拿起笔筒,里外仔细查看了一番表示,从笔筒外层“包装”来看,应该是民国初的物品,但由于笔筒上没有任何花纹和字迹,从民间艺术品角度来说没有太大价值。

  纵深

  艺术藏品突出民俗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鉴定的艺术藏品五花八门:老本的《康熙字典》、陈旧的玉镯、泛油的老皮影、生锈的烛台、釉色陈旧的瓷器……甚至连建国前用来自制卷烟的木质卷烟器都出现在鉴定现场。“这些老百姓日常使用的老物件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们这次举行的民间艺术藏品鉴定,重点是在民俗使用器具上。”山东民俗学会专家鲁汉告诉记者,送来鉴定的藏品不乏制作精良的玉器、瓷器和古字画,但为突出民俗特点,没有青岛地区民俗特征的藏品都没能入选十大民间艺术藏品。市民戈女士带来的一对绣花枕头吸引了专家的目光,这对枕头的特殊之处在于枕头中间有一个小孔,由于年代较久,枕头边上已撒漏出里面的麦糠。鲁汉告诉记者,这种中间带有空洞的枕头是胶东地区早期的“耳枕”,是为了防止孩子侧脸睡觉时压着耳朵,中间的空洞就是让耳朵舒展开的地方。

  进展

  馒头磕子入选“十大”

  从莱西赶来“鉴宝”的刘女士抱出一个半米多长的馒头磕子,与常见木质馒头磕子不同,这个刻有鲤鱼花纹的馒头磕子重达20多斤,是用陶土烧制而成。“我姥姥给了我妈,我妈又给了我。”刘女士告诉记者,这个陶土的馒头磕子以前在过年的时候还做过馒头,现在过年不蒸馒头了,这个磕子就扔到了床底下。这个不算起眼的馒头磕子立刻引起民俗专家的注意。鲁汉告诉记者,馒头磕子是典型的胶东民俗物品,而这种陶制磕子是莱西民窑烧制,莱西类似烧制磕子的窑口建国后逐渐绝迹。“和其他铜器玉器相比,这个馒头磕子的市场价值可能微不足道,但它代表了一个民俗时期的特征。”最终,3名民俗专家全票通过,这个馒头磕子与清代鎏金铜佛像、象牙材质象棋、刺绣耳枕、盘金绿桌帷等10件藏品一同被评为“青岛市十大民间艺术藏品”。据介绍,青岛民俗馆近期将为这些入选藏品提供展位,让市民近距离观赏这些“老青岛”用过的老物件。(记者 赵健鹏 摄影报道)

  十大民间艺术藏品

    清代鎏金铜佛像

    盘金绿桌帷

    象牙象棋

    刺绣耳枕

    清代写真画像

    青岛成丰德广告画

    清玻璃料珐琅彩首饰盒

    九拼胭脂盒

    陶制鱼形磕子

    民国珐琅火锅

-

相关链接

上一篇:投资1072万世园会隧道开建 单车道宽6米(图)
下一篇:口腔医院推行预约挂号 看牙不再大排长队(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