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2012区市财政向民生倾斜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2-02-07 14:25:16

青黄公交实现“一卡通”

    近日,青岛各区市陆续召开两会,“民生”是代表委员们广泛提及的一个“热词”,而民生问题也是各地政府普遍关注的话题,各区市纷纷出台了2012年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将财政更多地向民生倾斜。

    开发区

    购置156辆清洁能源公交车

    日前,记者从青岛开发区相关部门获悉,2012年开发区为民办的10件实事出台。这10件实事总投资达到177378万元,项目涉及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住房保障、道路交通、环境整治、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内容。

    开发区2012年“十件实事”的突出特点是与群众需求契合度高。如应广大来往于青黄之间乘客的要求,实施公交优化工程,与市内通行“一卡通”并享受打卡8折优惠;隧道至胶南公交线路可在区内设置站点;购置156辆清洁能源公交车提高乘车舒适度。针对日渐增长的入托和入学需求,开发区实施教育一揽子工程,在南、北城区各建1所规模为15个班的公办幼儿园,新建一所凤凰岛中学,购置70辆专用校车,优先解决偏远村居学生乘车问题。针对区内急救车辆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问题,开发区提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从院内将院前急救功能剥离出来,成立急救中心,新购置8辆救护车,并配备2套DV视频实时无线传输系统和心电监护图像无线传输系统,这一举措将使急症病人的救治水平大大提高。

    今年开发区为民办的10件实事另一个特点是普惠度高。10件实事涵盖建设、教育、卫生、市政等15个部门,实施范围遍及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其中,提高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可为全区1.6万名参保群众提高待遇;广受关注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区市民文体中心项目、“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图书馆及基层图书室建设项目、道路绿化、居民楼院整治项目等,都将大大提高开发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记者 安源 通讯员 臧富贵)

    即墨

    烟青路综合整治年内开工

    近日,即墨市出台了2012年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道路交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

    一、实施烟青路综合整治工程,整修鹤山路等城区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开工建设烟青路(城阳界至营上二级站)综合整治工程,打造进出城区的南北向景观大道;对鹤山路(烟青一级路至泰山一路)、大同街(墨水河桥至龙泉河桥)、黄河三路(泰山二路至烟青一级路)、湘江二路(烟青路至青年路)、泰山三路(鹤山路至黄河三路)、长江二路(嵩山二路至青银高速路口)等道路路面破损路段进行整修,建设长江路小学、德馨小学过街天桥,改善城区道路通行条件。

    二、实施村村通公交车工程,建立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出行。加快城区公交发展,新增公交线路2条,更新和新增L N G天然气公交车35辆;加强城乡公交换乘站建设,开通城乡公交线路9条、镇村公交线路38条,逐步建立起以城区为中心,镇公交换乘站为节点,联结镇与镇、镇到村的一体化城乡公交体系,统筹解决群众出行和农村中小学生乘车问题。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对各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提档升级,配套完善200处中心文化大院和200处中心农家书屋,建设44处标准化公共电子阅览室,创作富有即墨特色的动漫或戏剧作品5部,年内组织惠民演出110场,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

    四、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大食品检验检测力度,年内开展农产品、禽畜、水产品及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检验检测20万批次,筑牢食品安全基础防线;在城区建设100家放心食品店(点),示范带动广大业户守法诚信经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严厉打击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净化食品消费环境。

    五、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及安置房3200套,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600套4. 5万平方米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2600套32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继续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和集体办村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农民个人自负60元),并同步提高住院结报比例和最高结报金额,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七、建设市人力资源市场,搭建优质高效就业服务平台,新增城乡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6万人。建设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市人力资源市场(含市职工档案管理中心),为城乡就业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求职和招聘登记服务;年内新增城镇、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6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次,为12万名自由职业者、大学生、退休职工等人员提供档案管理及劳动事务代理服务。

    八、搭建市镇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金融基层服务、信用平台,提高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能力。建设市镇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法律服务和创业辅导等服务;年内协调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和过桥资金15亿元,协调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贷款2. 5亿元,培训企业管理人员500人次,服务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依托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金融基层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和“三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依托青岛银行建设金融信用平台,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提供依据,防控融资风险。

    九、加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工程,新设探头400个、设18个分中心,并在重要路口设置治安卡口5套,实现全市城区、各镇驻地、进出我市交通要道路口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

    十、启动实施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增强抗旱防洪和水源保障能力,改善沿河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防洪、蓄水、兴业、富民为目标,重点实施堤防、水源开发利用、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综合治理,使大沽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其中,2012年重点实施堤防工程,完成部分河段河道疏浚、主河槽护岸、堤防填筑,拆除重建穿堤涵闸,改建取水口。(记者 綦峰岩 通讯员 吕栋)

    平度

    投7560万元建390套保障房

    近日,平度市出台了2012年为民要办的8件实事,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道路交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问题:

    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投资7560万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90套、2.52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380套,廉租住房10套。

    二、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医疗费补偿比例,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筹资总额34318.5万元,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并进一步提高对参合农民的补偿比例,扩大群众受益面,降低参合农民就医负担。

    三、实施农村五保老人进城集中供养工程,开工建设平度市福利服务中心

    在市区开工建设一处1500个床位的福利服务中心,一期工程投资9870万元,建设1000个床位,其中,900个床位用于供养农村五保老人,100个床位用于残疾人康复托管,提高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水平和残疾人康复托管水平;二期工程建设500个床位,用于社会养老。

    四、实施居民小区环境提升一期工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分期分批对建于2000年以前、200户以上、无房屋维修基金的住宅小区实施综合整治,主要实施破损路面修补、墙面粉刷、绿化改造、乱搭乱建清理、排污管道整修等,改善居民生活环境。2012年实施一期工程,总投资2080万元完成对永安新村、教师新村、千佛阁小区、原棉纺厂住宅区、木材公寓、红旗路新村、人民路小区、东宁园小区、同和教师新村等住宅小区的整治。

    五、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扩大农村规模供水覆盖面

    投资6942万元,新建大泽山淄阳水厂,扩建云山水厂、兴平水厂,提高农村规模化供水能力和供水水质;实施张舍、田庄、麻兰3个镇的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解决部分村庄的自来水老化失修问题。

    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在市区和国省道增设交通安全管理设施。

    投资1274万元,市区和国省道部分交通事故易发路口增设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系统和交通标志,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在部分国省道交通线干线设置中央隔离设施。

    投资2694万元,国道206线设置13.7公里中央隔离墩,省道218线设置25.6公里中央隔离墩,省道220线设置5.598公里中央隔离墩,提高公路通行安全性。

    七、实施平古路大修工程,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

    投资3386万元,对平古路古岘至水泥厂段、麻兰镇三里河至白沙河段进行大修,对水泥厂至三里河段进行中修。

    八、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办学条件

    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投资2.62亿元,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其中,加固校舍面积31万平方米,拆除重建校舍面积9万平方米。

    实施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

    投资5500万元,为10所农村中小学新建伙房餐厅5000平方米,为50所农村中小学的20万平方米校舍解决取暖问题,为30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水冲式厕所7500平方米,解决部分学校师生吃热饭、用热水、取暖过冬和旱厕卫生问题。(记者 綦峰岩 通讯员 李培强 张德杰)

    城阳

    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

    实施23处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完成18个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开展600场以上群众性文化活动、增设130处视频监控点……记者从城阳区获悉,城阳区2012年“十大实事”正式获准实施:该区计划投资2.98亿元,重点做好中小学建设、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学前教育扶持、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社区供水管网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完善、文化超市”“ 惠民工程、主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城阳区人民医院扩建、城阳一中扩建等10件惠民实事。

    据介绍,城阳区今年实事重点解决的是群众意见最集中、受惠面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一些民生问题,其中涉及到教育和医疗的在10件实事中分别占据了四项、三项,占据了大头。以教育为例,中小学建设项目2012年计划投资9010万元,建设城阳街道仲村小学、流亭街道赵红路小学二期、夏庄街道山色峪小学、惜福镇街道中心小学、红岛街道北部中心小学,完善天泰城学校、棘洪滩街道锦绣小学、上马街道桃源小学和河套街道小学设施配套;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项目共计划投资6183万元,完成对处学校77个单23体建筑的加固工程,加固面积11.8万平方米;学前教育扶持项目计划投资760万元,按照省定办园标准新建、改建公办性质幼儿园12处,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城区内筹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2处,为社区集体幼儿园实施伙房、取暖、盥洗室等生活设施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资助等;城阳一中扩建项目2012年计划投资2700万元,项目位于城阳一中校园内东南,占地约19.3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包括教室、实验室、室内运动场馆等,年内完成教学楼主体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是该区今年民生工作的又一重要目标。为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该区计划实施总投资7000万元的区人民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其中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在区人民医院院内一期西侧新建病房楼,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拟设置床位400张,配静脉输液配送中心、化疗中心、血液透析室等,年内计划完成主体工程。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该区计划投资743万元为辖区内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各种医疗设备

    楼顶防水、污水管道、以及进行包括路面硬化、科室改造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此外,该区今年继续把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纳入了惠民实事。今年城阳计划投资2000万元在2011年实施重大疾病救助的基础上,将病种由7大类12个病种,扩大到与医疗保险相同病种范围。

      据了解,升级改造的社区供水主管网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受当时条件限制,管网建设标准较低。随着社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区规模的扩大,水管网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存在着管网布局不合理、原有管路管径小、供水量不足、管网漏损严重等问题,此项工程完工后能解决1.45万户居民吃水问题,使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其他实事还有投资605万元的“文化超市”惠民工程,计划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600场以上、放映电影1500场、建成30处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为200个社区文化中心配备200名专职管理人员等;投资1800万元的主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工程,将增设视频监控点130处等。(记者 马芳 通讯员 张晓武 王刚 张建厚)

      胶南

    泊里王台试行城乡公交一体化

    记者从刚刚闭幕的胶南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获悉,2012年,胶南市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将重点办好12件实事,总投资142392.9万元。这12件实事分别是:

    一、敬老工程:其中将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补贴,完成市老年公寓三期工程续建项目。

    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将在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2处,在镇(街道)新建 处、改扩建17处。19

    三、学生就学条件改善工程: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未完成校舍安全工程的市直学校、镇(街道、区)中小学加固校舍17.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7.2万平方米。实施小学生校车安全工程:实现农村小学生班车全覆盖,新增车辆131辆(新购113辆,新租18辆),并按乘车学生数给予交通补贴。投入1900万元,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增加取暖设施并进行伙房、厕所改扩建。

    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将新建廉租房100套,城市经济适用房110套,农民经济适用房548套。

    五、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将对7个镇(街道)8处农村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

    六、社区便民就医工程:在不断改善农村居民就医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居民步行15分钟就医圈。2012年先行在珠海街道、隐珠街道新设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在市区相关区域设置4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七、便民出行工程:其中将先行在泊里、王台试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为逐步实现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积累经验。

    八、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经济开发区、度假区、王台镇、海青镇、大村镇、珠山街道等6个农村特色文化广场;改扩建172处农村文化活动室;为20处城市社区文化中心配套室内文化设施器材。

    九、全民健身场所建设工程:在镇(街道)、社区(中心村)和行政村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场所97处。在镇(街道)驻地建设中等规模健身场所2处、一般规模健身场所5处,在社区(中心村)建设健身场所30处,在行政村建设健身场所60处。

    十、让市民吃上“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猪肉加工企业布局,迁建关闭定点屠宰场。

    十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暂用名胶南市灵山学校)建设,在原职业中专片区新建一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十二、财贸系统企业解困。(记者 范镇)

     胶州

    治理大沽河建生态屏障

    近日,胶州市出台了2012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兴办的10件实事:

    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大发展

    新建胶东、李哥庄、胶北、马店、九龙5处综合文化站(每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新建57处公共电子阅览室(镇办18处、社区39处)。各镇办设立独立的综合文化站,并配备1至2名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文化管理人员。

    二、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

    新建中小学校舍面积8万平方米,加固校舍面积2万平方米,共消除不安全校舍面积8万多平方米。

    三、改善幼教办学条件,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新建李哥庄、胶莱、马店、铺集、九龙镇中心幼儿园,扩建胶北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扩建10个镇办的12处村办幼儿园;总建筑面积27384平方米;为机关和教工幼儿园配备设施设备。

    四、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实施规模化供水

    新建李哥庄镇贾疃净水厂及管网延伸;改建里岔镇供水厂、胶北镇王家庄水厂、胶莱镇水厂及管网延伸;实施城市自来水向马店镇、胶西镇管网延伸工程。

    五、实施大沽河治理,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实施标段(胶济铁路—正阳路)范围内的河道清淤、堤防修筑、穿堤涵洞、险工护砌等工程,保障大沽河防洪安全,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和现代农业发展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特色区。

    六、更新公交车辆,提升公交通行能力

    更新110辆公交车,提升公交通行能力,方便群众出行。

    七、完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提升市场服务水平

    计划分两年对市场建设服务中心直管的胶州农贸市场、胶州西路农贸市场、青州路市场、西湖农贸市场、湖州路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完善我市农贸市场设施,提升市场服务水平和对外形象。2012年对胶州西路市场、青州路市场、西湖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主要实施改造吊楣、柜台、地面、给排水,安装强弱电、监控系统,装修门头等。

    八、建设公益性怀念堂,推进殡葬改革

    在城市公墓南侧新建一处大型公益性怀念堂,以推进殡葬改革,树立绿色、文明、节约的殡葬理念。项目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设计骨灰存放格位8.88万个,配套建设服务区、办公区以及停车场等。

    九、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急诊急救水平

    配备急救专用救护车5辆,其中,为里岔和胶北两个新增设的急救分中心配备2辆急救专用车,对人民医院分中心3辆急救专用车进行更新。为7个镇急救分中心配备急救专用设备,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市整体急诊急救水平,缩小急救半径,保障急救工作安全、快速、高效运转。

    十、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保障道路畅通安全

    根据道路安全设施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在我市辖区内国省道及县乡主干道建设电子监控系统,共设置治安卡口4处、闯红灯电子警察19处、超速电子警察29处,并建设后台机房等配套设施。通过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化管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保障行车安全。

-

相关链接

上一篇:出台10件民办实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