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蓝色硅谷 青岛领军

来源:青岛早报 2011-10-26 06:24:56
青岛打造蓝色硅谷

青岛打造蓝色硅谷

    【核心提示】

    500余位国内外嘉宾齐聚青岛,共谋蓝色经济发展大计。记者昨从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二届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将于10月28日至29日,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蓝色经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围绕这一主题,邀请国内外高层次海洋经济、科技、管理专家,就区域创新集群与海洋科技产业化、

海洋科技进步与蓝色经济区建设、深海战略与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陆海统筹与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环境保护与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能源开发与蓝色经济新动力、区域经济合作与蓝色经济区新模式、金融创新与蓝色经济区融资多元化八个方面的议题举行主旨演讲和专题演讲。

    论坛期间,还将举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展,设综合展区和半岛沿海七市展区两大板块,全面展示全省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及建设成果。青岛板块将突出蓝色硅谷和西海岸经济新区两大战略性规划,介绍两大战略规划的发展定位及重大项目情况。

    据悉,这也是青岛“中国蓝色硅谷”宏图伟业首次亮相国际性会展活动。

    【新闻内存】

    高水平嘉宾论蓝色大计

    据介绍,本次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共邀请了海内外嘉宾500余人。国内嘉宾方面,国家主办部委(单位)、涉海大企业、金融机构、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省直部门、沿海6地市51县市区的300余名嘉宾将出席论坛,其中,国家部委副部以上领导13人;两院院士12人,演讲嘉宾10人。国外嘉宾方面,美国、英国、俄罗斯、挪威、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瑞典、德国、韩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日本、新西兰、菲律宾、丹麦等17个国家的92位嘉宾将出席论坛,其中演讲嘉宾9人。海外嘉宾整体层次在国内同类活动中属较高水平。

    发展定位:当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动机”

    蓝色硅谷是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青岛建设蓝色硅谷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积极落实国家海洋战略,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出的全新战略构想。打造蓝色硅谷,意味着青岛将着力依靠自主创新,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努力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保护的示范区,成为国家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加快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海洋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与国外海洋学科交流,参与国际重大海洋科研活动,引进利用国外智力资源,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和科普基地。

    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在海洋基础科学、近海应用技术和深海应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增强我国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建设中国海洋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城。加快海洋科技成果孵化区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引擎。通过蓝色硅谷建设,提高海洋科技研发和海洋高技术企业培育能力,不断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输出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带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引擎。

    功能布局:“一区一园”集聚发展

    按照“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原则,蓝色硅谷建设实施 “一区一园”的总体布局。“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南起崂山科技城,北至即墨温泉镇沿滨海公路区域。“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

    在核心区重点规划建设三个功能区:科技创新驱动区。该区域是蓝色硅谷的智慧中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重点规划建设科教、研发创新、海外归国人才创业“三大组团”,集中布局海洋科研、教育、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重大平台项目,培养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海洋科研机构最聚集、科研力量最强、充满活力的科教研发创新区;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该区域是蓝色硅谷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培育中心。重点规划建设崂山生物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创业园、青岛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利用现有基础,强化资源整合,集中布局科技成果孵化器及产业项目,提升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区。该区域是蓝色硅谷政务中心、商务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布局政务服务区、金融商务区、居住区,发展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融合发展海洋科技研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进政务服务、金融商务、生活服务三大组团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投资建设,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具备了快速承接蓝色经济高端产业项目的条件,是蓝色硅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重点建设海洋生物与医药、涉海高端装备与节能环保、新一代电子信息三个新兴产业功能区,同时积极发展科技研发、创业孵化、金融、中介服务及各项社会事业。

    重大举措:六大工程推进硅谷建设

    实施六大推进工程,实现硅谷建设“快起步,大开发,早见效”。

    科技研发机构集聚推进工程,重点抓好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两大战略性工程建设,加快海洋科研机构集聚步伐,营造海洋科研机构向硅谷集聚的良好环境。

    创新型企业培育推进工程,培育一大批初创性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重点企业,形成企业发展梯队。

    人才培养引进推进工程,重点加快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工作,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引才聚才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人才向硅谷集聚的特区环境。

    信息化建设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我国北方数据中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造“数字蓝色硅谷”。

    公共服务推进工程,规划建设蓝色硅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青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筹建中国海洋人才市场。

    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工程,规划建设鳌山湾、北宅水源地两大生态保护区以及海岸线、滨海公路多条生态廊道,实施多项青山绿水工程,建设鳌山森林公园。

    人才战略:打造蓝色经济“创智谷”

    集聚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吸引科研创新平台向硅谷集聚,切实将蓝色硅谷打造成发展蓝色经济的“创智谷”。

    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人才高地。大力实施引才计划,尽快引进一批高层次海洋前沿技术研发团队和精通市场运营的专业人才;大力实施育才计划,运用好海洋科研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加强高校海洋学科建设,不断扩大蓝色经济领域各层次人才规模;大力实施用才计划,建立蓝色硅谷人才激励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海洋新材料产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等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国际领先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推动院企合作,联合建立各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努力在海洋基础科学、近海应用技术和深海应用技术领域取得研究突破,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全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规划:引导优势项目向硅谷聚集

    培育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以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深海装备等为重点,建立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库,扶持壮大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项目。引导优势蓝色产业项目向硅谷聚集,促进蓝色经济规模化发展。加快各类孵化器建设,扶持科研人员和产业技术人员带头创业,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

    营造国际一流的投融资环境。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积极吸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入驻蓝色硅谷,加强对初创期企业的资金扶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扩大企业融资渠道。

    建设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环境。推动青岛新国际机场建设,打造蓝色硅谷与国内外城市交流的便捷交通网,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立蓝色硅谷与半岛城市群的快速通道。加快蓝色硅谷区域能源、水源和市政设施的高标准规划建设,利用中美、环东亚、亚太新国际海底光缆在青岛登陆的条件,设立专用通信通道,建设高性能数据、海洋数据、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共享平台,打造“数字蓝色硅谷”。

    新闻解读

    建“蓝色硅谷”未涉及行政区划

    蓝色经济区提出两年多来青岛成就斐然 今年上半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了275亿元

    昨天,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蓝办主任任振刚在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蓝色硅谷的建设是否会涉及行政区划?

    任振刚:因为行政区划报批是很复杂的事情,现在还没涉及到。

    记者:蓝色经济区提出已经两年多了,青岛在这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任振刚:两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青岛市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去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683亿元,增加值557亿,同比增长17.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今年上半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了275亿元,同比增长22.7%。大家能看出来,同比增长的速度有较大的提高,高于全市GDP近12个百分点。应该说海洋产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记者:目前蓝色经济区融资进展如何?

    任振刚:我们采取了多渠道融资,多方面筹集资金的措施。首先要争取国家的资金。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国家在更多的方面,在重大项目布局,特别是资金安排方面有了一定的倾斜。二是青岛市在财力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三是更多地争取银行贷款。四是更多地吸引外资。(记者 官华晨)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打造中国蓝色硅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