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蛟龙号深海基地缘何落户青岛 专家详解历程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2011-08-10 11:16:49 字号:TT

    ◆核心提示

    7月21日至8月1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连续5次进行下潜试验,突破5000米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创造了新的下潜纪录,也是中国走向深海的标志,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蛟龙号”未来保障和支撑基地,位于即墨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正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为“蛟龙号”的入驻做好准备。

    “蛟龙号”缘何“安家”青岛,又为何选在即墨鳌山半岛?海试后还能干些什么?8月4日,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接受了记者采访。

    建国家深海基地是争取来的

    “蛟龙号”为何最终落户青岛?李乃胜说,实际上,“蛟龙号”走过了一条“发起在无锡,目标在上海,落户在青岛”的道路。

    李乃胜说,2002年科技部的863计划作为重大专项正式启动,深潜器进入轰轰烈烈建造过程中,当时考虑需要一个基地。因为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制造,无锡702所是第一个牵头单位,自然想到无锡建基地,但当时国家海洋局也考虑建在上海,上海也是重要的海洋基地,准备形成一个“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集体形象。

    “为何最后来到了青岛?2004年2月底,国家海洋局着手考虑基地建在何地。了解到这一信息后,青岛市政府敏锐把握、积极争取。同时,青岛的自然条件优越,总体上是花岗岩为主的岩石基海岸,非常有利于港口建设;青岛的自然灾害影响较小,每年的台风在山东半岛正面登陆很少,即便正面登陆,风力也会很弱,极少会发生因自然灾害而仓促搬家这样的事等。”

    李乃胜说,海洋研究方面的“国字号”大院大所多集中在青岛,当时国家原来布局的一些东西都在青岛,不可能为了这个基地,科学家都要跑到上海去。

    在配套设施齐全方面,当时大洋一号在北海分局改装完成,船就在青岛,国家海洋局又刚建了大洋样品库,将来深潜器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采样,采回来的样品放在哪里?因为大洋样品库具备这个条件,不可能放在上海再往青岛运样品。综合这些因素考虑,最终选择了在青岛让“蛟龙号”“安家”。

    看好鳌山卫的地理位置

    基地建设为何最终选在即墨鳌山半岛?李乃胜说,实际上在争取国家深海基地落户青岛时,国家海洋局就开始对具体选址进行考察,当时对麦岛、红岛、沙子口、鳌山卫这4个地方都进行过详细考察,后来将焦点放在沙子口南姜码头和鳌山半岛。经过一番权衡和考察,2005年8月,基地最终选址在鳌山半岛。

    李乃胜说,作为当时参与人员,自己也是偏向于鳌山半岛的,首先这儿自然条件优越,属基岩海岸,天然适合建港。外面有一个柴岛,对港口起到天然避风的作用。还有一个就是水深条件非常适宜。

    “选择鳌山半岛作为基地,和当时整个中国海洋科技规划融合在一起。”李乃胜介绍,从2001年—2002年,科技部的202号文明确表示,支持青岛建海洋科技城,当时的想法就是先建一个海洋中心,再上升到海洋科技城。海洋科技城得有一个核心,当时的规划想的就是鳌山半岛。

    李乃胜说,选择在鳌山卫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鳌山港基本上是个处于闲置状态的杂货港,几乎没有货源,自然条件又很好,非常适合建成将来的海洋科技舰队,其他地方都没有这样的港口条件。

    青岛海洋科技走向深海

    国家深海基地建在青岛,对青岛来说有什么意义?李乃胜说,有利于进一步确立青岛海洋科技国家队的地位,也标志着青岛海洋科技走向深海。

    国家深海基地建在青岛,将成为青岛吸引、凝聚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同时,李乃胜说,深潜器还能够带动相关技术发展。深潜器里面有很多高新技术集成,是深海作业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这将会带动相关产业包括材料领域的一些产业的发展。

    李乃胜介绍,参照国外同类深潜器能做的事而言,“蛟龙号”深潜器的用途主要包括海底观察、海底科学取样、进行各类海底作业、海底救捞抢险等。

    ◆相关链接

    国家深海基地将在即墨鳌山卫镇建设。深海基地批准征地面积390亩,征用海域62.7公顷,总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4.9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的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并服务于山东半岛和青岛市的蓝色经济区建设,为青岛在海底观测监测、深海探测作业、深水油气资源与海底矿产资源勘查、深海生物资源利用、海上新能源发电等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薄克国)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