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地下街贯通市南最大商业区 15亿店王创黄金街

来源:青岛财经网——青岛财经日报-- 2011-07-20 13:31:29 字号:TT

    记者日前从相关部门获悉,台东利群、海信广场、佳世客、麦凯乐四家百货店将在今年年底携手跨过年销售15亿元大关,其中,东部商圈就占据了三家,而就在这方圆不过一公里的范围内,因为这三家大型商场,“东部商圈”已站稳了青岛高端商业的霸主地位。近几年百丽广场、银座商城,加之将已经落座的华润万象城、青岛中心、远雄广场等高端商城,在以香港路为中轴的青岛主干道周边,商业中心范围正在逐渐扩大。而作为15亿销售卖家最为聚集的区域,一条还未建成的地下购物街,串起岛城大店,成为一条消费黄金街。

    早在2010年,市南区发改局就布局了一份商业蓝图:西有国际贸易中心、凯莱酒店、万邦中心等综合体高端商业为中心的五四广场组团;中有阳光百货、银座商城、远雄国际广场综合体为核心的银座组团;东有以麦凯乐、佳世客、银座家居、燕儿岛路综合体、泛海国际购物中心等组成的燕儿岛路组团;北有巴黎春天、大信购物中心、中央国际综合体为核心的山东路商圈组团;南有由百丽广场、海信广场、心海广场等组成的奥帆中心组团。而地下有米兰道名品广场、金街广场、太古百货连接奥帆中心澳门路、东海路、香港路,南北贯通。

    地下通道贯通商场大店

    记者从市南区 解到,开发利用城了市地下空间,打造全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地下商业核心区已被列入市南区十二五规划中。根据规划,市南区将统筹规划新建工程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重点完成东海路和湛山广场等地下工程建设,新增地下空间面积10万平方米;同时 ,以全面贯通百丽广场

    佳世客三大商场为契机,打海信广场 、造全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地下商业核心区。

    在这份蓝图中,多数商场已经落定也成就了今日的“商业王牌军”,仅剩地下商街尚未贯通。“原本计划将于今年开业的金街广场和米兰道广场,由于办理手续问题还将推迟一段时间开业。”相关人士透露,计划贯通东海路到漳州路的地下商业街将延期开业。金街购物广场定位于欧美高端品牌,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商场分为上下两层,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米兰道名品广场的经营内容主要分为餐饮休闲、精品服饰及综合商品三部分,内部拥有36平方米、24平方米及十几平米的店铺200余间。记者采访发现,这三处地下街中太古广场已经试营业。记者在现场看到,营业面积、 约36000平方米的太古广场,南起香港中路,穿越漳州二路北至漳州一路,营业内容较为丰富。其中,餐饮独树一帜,成为解决周边楼宇公司就餐难问题的一剂良,药。

    15亿“店王”串起购物街

    尽管地下商业街还在建设当中,但沿街的商场表示,期望他们尽早开张纳客,那样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客源。“地下商街是商圈的人流主力,他就像人的血脉一样,流向各个器官。”商场方面认为,地下商业空间的内部设施在面积、层高和采光方面上讲,从一定程度上,十分符合小商品销售条件,而小商品往往是客流的主要吸引力。

    记者从市南区发改局获悉,2010年市南区13家大型商场税收达5600多万元,今年这个数字还将继续飙升。海信广场企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商场销售额为13.5亿元人民币 今年计,划是超过15亿元人民币,上半年销售额已超过了9亿元,因此下半年有可能会超越15亿元的计划销售额。”记者获悉,海信广场是我市大型商场中销售额增长最快的门店,每年都增速50%~60%。此外,最早落座东部商圈的佳世客购物中心,也将成为今年进入15亿大关的又一“店王”。

    “东部商圈的聚集效应在不断增强大店效应也开始显现,商圈的商业能力在壮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以香港中路为中轴的主干道两侧,除了写字楼外,多数商铺都已进入商业销售增长期,更值得借鉴的是,香港路周边的各个商场定位,几乎没有同质化。

    名牌“大店”排队落座

    尽管“店王”云集,但即将开业和落座的大店还是络绎不绝,据悉,深圳万象城、远雄广场、青岛中心这些高端商业都将解开面纱,而一直在奢侈品中独领风骚的海信广场也一直为二期工程的实施而努力。“根据目前调查来看,海信广场的面积已经无法满足一线品牌的要求,一楼已经挤满了各类商品的尖端品牌。, 政府也在努力协调规划方面推进其二期项目的实施。”市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的消费力已经让许多品牌认识到了青岛,一些品牌也希望通过各类方式进入青岛开店,分得一杯羹。

    在刚刚开业的百丽广场里,1400个免费停车位让消费者购物不再为停车头疼,其中的特色商铺更是吸引了诸多时尚达人提供了优良的商品。诸如此类定位的商铺,将成为东部商圈的未来消费, 趋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商场在运营方面已经没有什么秘籍类的技术含量,更多的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大店云集在给商场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快速淘汰基础不牢的商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也是一种商业现状。”同时他也表示,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消费者,大家将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低廉的价格,而下一年进入15亿的大店也许将不再屈指可数。(本报记者 赵王月博)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