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青岛港卸下第100万个集装箱

来源:青岛晚报 2011-06-18 09:23:45

    12月23日上午9时30分,第一百万个集装箱在青岛港8号码头吊装上船……至此,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准箱,成为我国沿海第二大集装箱运输港。当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的吴官正专门发来贺信,热烈祝贺青岛港再创喜人佳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港进入了大规模投资建设的黄金时代,在老装卸工人杨震宇的记忆里,青岛港从卸下第一个集装

箱到第一百万个集装箱,用了21年的时间,而到突破一千万个集装箱,仅用了12年。

    遥想当年青涩

    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人事部的综合主管杨震宇,作为青岛港口一个老资格的集装箱装卸工人,他亲手卸下了青岛港口第一个进港的集装标准箱,也亲身经历了从第一万个集装标准箱到一百万、一千万个的跨越式发展。回忆过往,杨震宇如数家珍,“上世纪60年代的青岛港口几乎看不到什么机械,一筐矿粉大约150公斤,还有100多公斤重的糖、盐、纯碱,装卸全靠肩扛手抬,卸一条万吨船得让上百名工人忙活一个多星期。我清楚地记得第一个集装箱进入青岛港口时的情况,那是1976年4月2日,那时候我还是装卸队的班长,我们班当时就是七八个人,第一次见到集装箱,谁也不知道集装箱应该怎么挂,再加上当时我们码头上连个集装箱的装卸工具都没有,真是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根本不知道从哪下手。后来,我们还是用人家船上的简易吊具,费老劲了才把船上的90个箱子给卸了下来。卸这90个箱子,我们整整用了两天,哪像现在,一个泊位卸90个箱子一个半小时就全干完了。”

    畅谈奋斗突破

    到1997年,青岛港口已经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拥有6个集装箱专用深水泊位,11台大型集装箱装卸桥吊,居全国沿海港口之冠,新老港区集装箱堆场面积也达150余万平方米。并于1996年底首先建成投产了全国大陆沿海港口惟一可停靠第五代集装箱船舶的专用深水泊位,并于1997年1月12日成功接卸了中远集团首艘下水的第五代大型集装箱船“鲁河”轮。

    此时的杨震宇已是集装箱装卸队长,“当时的港口竞争非常激烈,除了拉货源,扩大港口腹地,加强服务,留住货主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杨震宇对当年发生的一件事情仍然记忆犹新,“1997年初,正是大年三十,青岛市塑料厂的一批箱子从日本抵达。当时的情况是,塑料厂的原料已经用完,面临停产,这批集装箱无论如何也要尽快卸下。然而天公不作美,赶上了大年三十,天上又下着鹅毛大雪,码头上的轮胎吊都因为雪天打滑没法用,船上的集装箱也全都被厚厚的积雪冻住了,眼瞅着这船集装箱就没法按时卸下来了。”

    “为了不让塑料厂遭遇停产的命运,我们装卸队全都取消了休假,上码头卸货。我们在码头上垫上草包等各种防滑的东西,然后上船清理积雪冰渣,光清理冰渣就用了两个多小时,很多人的手都冻木了,完全没知觉了。就这样我们从大年三十一直忙到了大年初一下午,才把整船的集装箱给卸了下来,连年夜饭都没捞着吃。”杨震宇笑着说,“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塑料厂的人感激的表情,我们也都没啥怨言了。”

    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小事情,青岛港人用自己真诚的服务态度赢得了信誉,扩展了货源,并在当年胜利地完成了100万个集装标准箱的突破。

    展望无限未来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均出现两位数的跌幅,然而青岛港口却“逆势上扬”,截至当年12月23日,青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越1000万标准箱。这是继当年12月13日青岛港口吞吐量胜利超越3亿吨后的又一喜事,青岛港口的外贸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矿石吞吐量同比增长9%,外贸矿同比增长16%,矿石中转量突破2000万吨,继续雄踞世界最大矿石中转基地;原油吞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

    如今的杨震宇已经59岁了,明年就要退休了,现在老杨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去集装箱码头转转看看,看看自己干了一辈子的港口的新发展。“每次看到青岛港的发展变化,我都会由衷地感到欣慰,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个世界十大之一的港口工作而自豪,也为自己是一个青岛港人而骄傲。”

    当今集装箱装卸作业代表着世界航运界最先进的生产力,集装箱船舶的准班率直接影响到船公司和港口装卸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青岛港口集装箱发展战略重点西移获得巨大成功后,随着箱量的不断增加和新设备、新流程的投入运行,使装卸效率成倍提高,青岛港口的“振超效率”已经第八次打破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目前青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排名全球第八强。

    从第一个,到第一百万个、一千万个,青岛港口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

-
相关链接

上一篇:1992年建一园三区三线加快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