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眼中的“网络自由”

1
青岛新闻网 2011-03-07 09:39:56 新华网    新闻报料

金艳 绘(资料图片)

………………………………………………………………………………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任沁沁程士华)两年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刚开通微博的时候,有一个美国人给他留言说:“以前都是看‘洋教士’到中国布道,现在终于有中国法师向洋人讲经了。”

  学诚法师回复:“佛教是无国界的,佛教徒是有国家的。网络是没有国界的,但网络上的内容则是有界限的。”

  2006年,学诚法师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和尚博客”;2009年他创建中文微博,随后又逐步增设7种语言微博,与各国、各地区的网友交流。

  在中国,通过博客、微博等传递、获取信息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4.5亿,手机网民2.77亿。

  “中国人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学诚法师说,网络让天南海北的中国人走得更近。

  学诚法师坚持每天更新博客,即使出席“两会”期间也不例外。迄今,学诚法师已发布博文7800多篇,网上点击量630多万人次。

  “通过博客和微博,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便捷地了解着佛教。”学诚法师说。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专门提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系统”。

  实际上,中国人接触网络的方式和途径更加多元。一个叫“网络问政”的词也开始流行。在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率作用下,各地官员纷纷上网与网民交流,开通博客、微博,查看民情、掌握舆情。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开通微博,一时成为“网络红人”。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参加审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