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揭秘特殊环保职业嗅辨师:用鼻子监督城市环境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19 13:22:33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曾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做《闻香识女人》,双目失明的阿尔帕西诺能靠对方的香水味道辨别其身高、头发乃至眼睛的颜色。

  有人认为这只是一部电影,一个浪漫的故事而已,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就在我们身边,有一群普通人,他们用鼻子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打分。与阿尔帕西诺优雅的特长不同,他们的工作是“闻臭”——你没看错,就是这俩字。

  他们的工作是缉拿城市中的“恶臭分子”,用鼻子为气味“定罪”。

  他们的鼻子是一道标准

  半年前,谁也不知“嗅辨师”为何物

  与“嗅辨师”蒋智伟的初见,是在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实验室内。

  记者眼前的他,昨晚刚刚完成一次空气样本的检测,眼神略显疲惫。身兼嗅辨师与判定师的蒋智伟,因为这次下沙区块的专项检查,已经一个星期没回家了。

  见记者盯着看,蒋智伟摸着自己的鼻子,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我的鼻子不挺拔,也不秀气。要说神奇,是因为我们的鼻子是一道标准。”

  嗅辨员其实“管”得挺宽:各工厂企业、市政设施等都是嗅辨师鉴定工作的范畴,另外,公厕、河道、垃圾堆放地等场所也是最容易产生“臭”味的区域,一旦接到群众的投诉,嗅辨师就会开始工作,检测臭味浓度是否超标。可以这样说,哪里有强烈异味,哪里就有嗅辨师。

  “我们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完成恶臭的监测和分析,并赋予法律效力,能作为对企业处罚的依据。一旦确定臭味超标,环境监管部门会据此责令有关单位对臭源进行治理。”

  正是因为嗅辨师的判别结果关系到某些企业或工程的环境达标,因此这个职业没有向大众公开招聘,也是为了保证结果能尽量客观公正。现在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共有30余名嗅辨师,基本上都是环保局内部的职工。

  “现在许多城市工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污染源距离生活区并不远,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老百姓对影响自己身体健康的周边环境也都非常在意,所以我们就出现了。”蒋智伟的话说得很实在。

  有一件事让他觉得很自豪:他是第一批上岗的8名嗅辨师之一。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是在2008年开始“恶臭”分析项目的相关研究,2010年8月取得计量认证资质(意味着向社会公众出具的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这才开始执法检查并走入公众视线。

  楚留香干不了“嗅辨师”

  在这个特殊职业里,80后唱主角

  聊过了职责,这场关于“嗅辨师”的对话渐渐入题,是以一个接一个的“不能”作为开场白的。

  蒋智伟告诉记者,要干这份工作,首先就得从自律做起。“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涂化妆品、不能有鼻炎、不能吃葱姜蒜,甚至不能穿刚刚涂完鞋油的皮鞋。”因为根据规定,在需要监测的前一天以及监测过程中,嗅辨员不能感冒,不能使用带有香味的物品,饮食也需要注意,忌吃辛辣、油炸食品。

  小蒋得出一个半开玩笑的结论:爱打扮的美女和古龙笔下的楚留香(有鼻炎)是当不了“嗅辨师”的。

  记者笑问,如果你是个火锅控怎么办?小蒋说:“那就等到45岁以后再开禁吧。”

  原来“嗅辨师”并不是一个终身职业,要经常闻各种各样的恶臭,对“嗅辨师”的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臭味里面大都含有不好的成分。”小蒋还记得,刚开始做恶臭鉴定时,闻到了某汽车工艺中“最原始”的臭味,“那味道真的很厉害,就算我们闻过很多臭味,但仍然恶心坏了,头昏了好一会儿。”

  因此基本到了45岁这道坎,嗅辨员就会“退役”,说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职业”毫不为过,而现在杭州的“嗅辨师”大都和蒋智伟一样,都是80后。

  蒋智伟告诉了记者一个秘密:到现在为止,女友仍不知道他是一名嗅辨师。“每次接到任务,我都只告诉她要加班。怕她知道后,担心我的身体。”

  每次嗅辨都须“六人行”

  入行标准很简单,只要你的鼻子够平民

  要拥有怎样的鼻子才能做一个“嗅辨师”,答案很简单,只要你的鼻子够普通。

  “因为你是代表普通人的水平,因此太灵敏或者太不灵敏的鼻子都不行。”蒋智伟给记者介绍了一遍他们工作的流程,听起来像是一个淘汰制的游戏:

  两名判定师将采集回来的样本根据现场的浓度确定稀释倍数,样本以纯净空气适当稀释后,置于三个嗅袋中的一个,另两个嗅袋仍装纯净空气。随后由6名“闻臭师”分别以嗅觉判断哪个嗅袋中含有臭气。在每一轮闻臭气时,嗅辨错误的嗅辨员会被“淘汰出局”,让能闻出来的继续闻,直到6名嗅辨员都闻不到臭气为止。这个过程中塑料袋里的臭气浓度也会逐步降低。

  最后,根据专业公式,计算出该气体样品的臭气浓度。“干这个性格得果断,因为其实经过稀释,气味已经很淡,有时候就是靠你瞬间的判断,如果犹豫不决,就会错过最佳的评判时机。”

  “如果工作了一小时,就一定会让鼻子休息5分钟,走到室外,闻闻新鲜空气,让鼻子放松下来。”小蒋教了记者标准的“嗅辨姿势,“在当年的培训中,老师就让我们不要直接凑到样品袋上闻,而要稍微和鼻子有点距离,然后用手将臭味轻轻扇到鼻中。”

  一路听来,记者眼中的嗅辨师是个考人耐性的行当,因为每一次恶臭分析都要持续60—9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你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会比平时更累”。再加上每次分析必须在采样当天完成,所以“嗅辨”工作一般都是在晚上,如果有好几组数据,工作量会非常大。

  作为新兴行业,嗅辨员的工资会不会很高?蒋智伟告诉我们,嗅辨员目前都是环保局的职工“兼职”的,除了嗅辨,他们还要做大量其他的环境监测工作,工资待遇均和其他的环保工作者一样。

  苦吗?小蒋习惯性地摸摸自己的鼻子:“当时选择这个职业,就是因为自己是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现在虽然辛苦,但想到自己是在帮助老百姓,创造一个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还是很有职业自豪感的。”

  去年,全国激增嗅辨师千名

  本报讯中国的“嗅辨师”从何处来?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把年轮往前拨上9年——2002年,天津建成了当时我国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恶臭污染控制的实验室,并且为国家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此后,又陆续为各地培养了一大批嗅辨师。

  本报记者致电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邹克华,邹克华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共有嗅辨师三四千人。江浙区域步子迈得比较大,但全国许多省市都还没有“嗅辨师”。

  有一个数据让记者很感兴趣:现在的嗅辨师中,有1000名都是在2010年一年中增加的。“在未来嗅辨员队伍还将细分,目前已经出现了专门‘嗅辨’汽车内部空气环境的嗅辨员,不排除以后会出现其他类型的嗅辨员。”

  说到这里,记者想到了已经应用到环境监测当中的“电子鼻”,为什么不能用仪器来“嗅辨”呢?据邹主任介绍,恶臭气体一般是由很多气体混合而成的,普通仪器对于单一气体很敏感,而面对混合气体时,它们就不“感冒”了,这时,就需要人的鼻子来“明察秋毫”。(张彧 潘越飞)

  嗅辨师的鼻试怎么考

  嗅辨员资格认定由国家恶臭实验室认定,除了理论考试、现场提问外,还有一场严格的鼻试——应试者要分清楚五种标准臭味,分别是花香、汗臭、水果香、粪便臭味、甜胶臭。

  主考人会把5条无臭纸中的三条一端浸入无臭液一厘米,另外两条浸入标准臭液1厘米,然后将五条浸液纸间隔一定距离平行放置,同时交被测者嗅辨。当被测者能够嗅辨出5种标准臭液的纸条时,才能成为嗅辨师。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意总理性丑闻女主角诉苦 称被当成妓女很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