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 正文

送变电公司:建智能电网 争国优工程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10 11:12:20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2010年12月15日,山东送变电历史上第一次捧回了“国优金奖”——该公司参与施工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受到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的表彰,荣获2010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同时,他们施工总承包的寿光站—莱州站—烟台站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荣获“国优银奖”。

    争得这两项国优荣誉,是山东送变电开展全面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该公司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中,实施了“工程质量争优夺旗”、“安全稳定强基固本”、“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提升”等15个工程方案。他们以系列项目工程为抓手,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强化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控,建设了一批经得起历史考验、在国网公司叫得响的品牌工程。

    “必须实现公司范围内所有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现行国家、行业相关规范要求!”该公司经理张光辉强调:“要确保达标投产率、创国网优质工程率、施工工艺标准应用率三个100% !”

    密州变:剑指“国优”目标

    “你看,这是我们首次在主控楼室内使用‘激光投线仪’控制瓷砖铺贴标高和平整度。”密州500千伏变电站项目经理何勇军介绍说:“这样不仅精准快捷,还几乎达到了零误差!”

    密州变在前期策划时,目标就直指“国家级优质工程”。他们围绕争创国优工程,编制了《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细则》、《18项反事故措施》等一系列安全、质量规程。在“两型一化”设计中策划了6大类25小类98项;强条设计措施计划22类117项。

    “220千伏区GIS大型基础在省内第一次采用顶面下沉施工方案、所有建筑物屋面墙面均采用挤塑聚苯板——这是工程施工的两大难点!”何勇军分析说。施工中项目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以质量问责制实现6级质量纵向控制。他们实行工艺样板制和试点制,坚持工艺创新和美观实用相结合,锻造过程精品。总长185米的220千伏GIS设备基础建成后,基础水平顶面上589个预埋件误差全部控制在2毫米以内。建筑物墙面上安装的挤塑聚苯板不仅美观密实,抗高压、吸水率、防潮防腐、导热等指标完全合乎优质标准。

    在密州变建设中,项目部策划实施了22条工艺改进亮点,10项新技术应用了8大项38小项,四新技术应用了16项。全站基础采用了竹胶合板支模、清水砼混凝土施工工艺整体浇筑,表面平整光滑。防火墙顶部增设了滴水檐,墙面采用了FBT环保外墙涂料。500千伏HGIS组合电器安装中,严格控制SF6微水含量达到 50ppm以下,优于国家标准。一次设备安装,500千伏、35千伏管型母线省内第一次采用新型金具连接,有效解决了管母焊接造成的弯曲及变形。全站24档软母线,317根设备引下线采用全站仪进行档距测量,准确度达到毫米级。全站2587根电缆敷设进行了三维建模。

    6月17日,密州500千伏变电站以“分部分项工程优良率100%,单位工程优良率100%”、“零缺陷移交”等优异成绩一次投运成功,并被评价为“近年来工程质量最好的变电站”。

    菏—郓线:勇抗“安全流动红旗”

    11月4日,2010年第三次输变电工程安全管理流动红旗竞赛情况揭晓,由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菏泽电厂—郓城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荣获国家电网“线路工程安全管理”流动红旗。

    “沿线施工区地下水位高,安置好受力地锚是安全的关键,我们有绝招!”菏—郓线项目经理朱德墩说:“我们采取开挖排水沟或覆盖防水塑料布的方式,即杜绝了耕地漫灌和雨水对地锚的浸泡,又保证了施工安全。”

    在线路建设中,项目部在安全文明施工各方面进行了多项管理创新,形成了很多亮点。组塔时他们配备了风速测量仪,确保高处作业人员和施工安全。塔片起吊时使用了防磨靴,有效保护了铁塔镀锌层。改良了拉线缓松器,调整组塔拉线时更安全方便。架线时,他们采用无线视频实时监控导线走板、跨越架等风险点状态,减轻了作业人员工作强度,确保了放线过程安全。“项目的QQ群可不是聊天用的,这是我们及时掌握施工动态,与各施工队、班组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朱德墩指着自己笔记本电脑说:“我们还通过手机短息、flash动画等方式,提醒施工人员重要安全事项……”项目部自行编制了《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指南》系列丛书,《应急施救口袋书》更是人手一册。在施工现场设置饮水点和吸烟区,处处可见安全漫画,安全氛围浓厚;完工的铁塔张贴醒目了“禁止攀登”警示牌,增强安全意识。

    菏—郓线更加注重安全措施的细节管理,力求做到“措施无漏洞、施工无隐患、处处有保障”。项目部对全部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体检、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他们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和安全活动学习,及时传达学习安全文件和要求,对安全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项目部还有效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加大日常巡视和检查力度,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消防、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形成了全部安全闭环管理。

    宁—东直流:为科技创新插上翅膀

    “可折叠双水平臂自升式起重机组塔”、“100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展放”、“飞艇跨黄河展放导引绳”、“可拆装式基础保护罩”……这些代表当下国内送变电行业领先技术的名词,都出自同一个地方:±660千伏宁东~山东第12标段山东送变电项目部。

    2010年4月9日上午,山东送变电以2×(一牵二)同步方式,第一次成功展放了世界上最粗的100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为确保顺利完成任务,该公司购置了整套专业设备和专用工器具,有德国原产大型张力机,有订制的牵引板、卡线器等,还有专门用于100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的液压设备、断线器和剥线器。他们还根据规程编制了大截面导线压接施工作业指导书,利用项目部建立的“标准化工艺示范区”,进行100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压接、附件安装等工艺试验专业培训。他们严格按照直线接续管液压操作的“顺压”7大工序,随时测量控制尺寸,精确到微毫,还总结出了确保导线质量“一保三防止”的多种办法。在国网技术学院国网公司建设部举办的100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施工关键技术培训班上,该公司还作为示范单位给学员们进行了教学演示。

    2010年5月,济阳县黄河岸边,宁~东大跨越7567号铁塔开始组立。远远望去,高高竖起的可折叠自升式双水平臂起重机械煞是醒目。这就是山东送变电开发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新型第二代智能组塔起重机QTZB2510。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施工安全,这种起重机上除了具有起重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外,还开发了一套起重机智能控制系统。看!施工队长刘磊端坐在指挥棚中,通过电脑视频,就可以多角度对各个重要控制点进行监控和调整,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就立即进行解决处理。在现场,项目经理党洪太介绍说:“这种动态人机界面显示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检测设备工作状况。特别是遇到危险状况时,能够报警和自动安全控制,还能够进行智能故障诊断、自动记录危险工况参数等。这个人性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项目,还是国网公司2010年度第一批重点科技呢!”(王文峰)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初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