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探访正在消失的筒子楼:做饭屁股挨屁股(图)

来源:大众网-城市信报-- 2011-01-06 11:29:24 字号:TT

    家庭C

    楼上晒衣服湿了俺家的

    出场:租房者刘玉喜(化名)一家、房主郭先生

    居住时间:半年

    房屋大小:20平方米

    位于瑞昌路、杭州路、人民路三条主干道区域范围内与人民路以东、顺昌路以北区域的约23栋筒子楼,将与南侧的机绣花边厂及电梯厂统一改造拆迁。1月3日,记者来到这里进行调查。

    老机械厂职工郭先生已经在破旧的筒子楼里面住了40多个年头,去年因为儿子买了房子才搬出去,“我在里面住了大半辈子了,没有暖气,只能靠蜂窝煤取暖,没有水龙头,只能靠楼道里面唯一的厕所接水,原来连个独立的水电表都没有。”

    因为受不了冬天的寒冷,老人在儿子郭其栋(化名)的安排下住进了宽敞的高层住宅,把自己原来住过大半辈子的小“宿舍”租了出去。“租房子的人也很难找,在这里住的基本都是在附近卖菜、烧烤做生意的,很多人住着住着就受不了了。”老人说,“现在换得很频繁,多的时候,一天里搬家的都有三四家。”

    现在住在郭先生房子里面的是从临沂来青岛打工的刘玉喜(化名)一家,“我们是朋友介绍的,找房子的话便宜就行 ,也没什么别的要求。”刘玉喜一家三口住在20平方米的房子里,虽然辛苦,却也很温馨,每天早上刘玉喜外出摆摊,妻子在家中做饭,附近还住着很多“老乡”,相互照顾之下,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半年。

    半年来,刘玉喜的妻子在洗衣服的时候老是头疼不已,他们租的房子在二楼,晾完衣服之后准备收回屋时,总是感觉衣服湿漉漉的,后来才发现,大家晾衣服拉出来的绳子都是在一个位置,下面晾的衣服干了,上面刚刚挂上去的衣服流下来的水又把下面的弄湿了。“这没办法,不能怨上面楼层的,错开晾也不行 ,风一刮,水直接就跟瀑布似的往下淌。”晴天下来的“暴雨”让衣服晾好几天都干不了,有时候还得重新洗。

    “我们这边的楼一层有十户 ,一共是五层,原来我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互相串门,谁家在干什么甚至都能听见,真是感觉跟一大家子似的。”郭先生告诉记者,“虽然隔音不好,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小偷不敢光顾,谁叫一声“小偷来了”,整个楼的人可能就起床抓小偷了。

    调查

    厕所厨房成矛盾焦点

    通过对几处筒子楼里的调查,厕所和厨房成了住在筒子楼里最大的矛盾,几乎所有的筒子楼里的住户都没有独立厕所,为了早上争夺厕所,很多人甚至早起早排队。偶尔还会有捂着肚子到处上下楼找厕所的场景。如果筒子楼不拆除,厕所之争还将继续斗争下去。

    走进这些筒子楼里,那些各式各样、自己在楼外建造的违法厨房有些令人惊讶。原本整齐的窗户上,被居民们包起了小屋,有的甚至能加到二三平方米。这些小屋成了一个个特色厨房,看着就让人感到一阵阵恐慌,总觉得很不牢固,随时有可能掉下来。有的窗户上还没了玻璃,摇摇欲坠。

    筒子楼里狭窄的面积成了住在这里居民的心病,很多人都抱着能多占一点是一点的心态,生活似乎是和争 、抢联系在一起的。

    经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很多筒子楼里面的原住户已经搬走,有些片区的租房者甚至高达80% 。“我们这一个楼的原住户很少了,一共五十来户 ,原住户也就是不到十户,很多都已经租出去了。”家住人民路筒子楼片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现象

    租客组成新团结户

    筒子楼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那一时期内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时过境迁 ,矛盾逐渐成了筒子楼里的焦点。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岛城某网站曾做过这样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84.1% 的网友认为,问题应该由政府出台政策解决。据了解,四方区在2008年年初共存在筒子楼344座,涉及居民 1.4万户 ,占全市筒子楼的一半。四方区采用改造和拆迁等多种方式对筒子楼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当今在租房群体中一部分资金不足或者刚涉足社会的年轻人,非常热衷三四个人团结租房,甚至有些人一租就是三四年,结婚了还在一起共同租房,这样就产生了这个特定时期的“新团结户”,该如何解决这一部分人存在的问题,是否可以为这一部分人,尤其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廉租房,应该也必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记者手记

    在这里,近邻比不上远亲

    从筒子楼刚建起来就一直住在里面的张大娘很有感触,她说以前都是把远亲不如近邻挂在嘴边,现在住在这里发现近邻不如远亲了。以前住在一起的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关系特别好,一家包了饺子,几家都分。但慢慢地,一个单位宿舍的筒子楼住户搬走了百分之九十,租房子的人大多是打工和做生意的,平时忙来忙去从不和周围的人交往。很多人住几个月就搬走了,自然没有什么感情。平时遇到点麻烦想找邻居帮忙就变得越发困难。张大娘说有一次她发烧家里没人,想找邻居帮忙去买片退烧药,结果到邻居家敲了半天对方就是不开门,好不容易遇到个邻居,对方听了后赶紧跑开了。

    筒子楼正在慢慢消失,很多居民都说这是青岛最差的居住环境了,以前有人情味在,都住得很惬意。但物是人非,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感情淡了,留下的全是隐患,人老了,经不起排队、噪音、昏暗的光线。这些带着几代人回忆的筒子楼,最终还是应该存在于记忆中。(记者 李隽辉 李玮 郭振亮 许瑶)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