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女童误服避孕药提早发育 最小性早熟者仅1岁半

来源:青岛早报-- 2010-12-19 06:07:55 字号:TT

    青岛每年确诊性早熟500余例,比10年前增加了5倍,其中七成性早熟都是“假熟”。昨日,卫生部发布儿童性早熟诊断治疗指南,男孩9岁前、女孩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即为“性早熟”。记者从岛城医院儿科临床了解到,岛城儿童的青春期发育比10年前提前了一年,发育起始年龄男孩在12-14岁,女孩在10-12岁,不健康地过早发育会引起孩子身高、心理、内分泌等多方面的问题。

    误食避孕药女孩发育早

    4岁女童玉玉误把避孕药当成了糖丸,一个月之内竟陆续服下40粒,受之影响孩子的乳晕逐渐变黑。经专家诊断,这是因为孩子服用避孕药而造成的假性性早熟,幸亏及时发现否则后果更严重。“真后悔把药片放到抽屉里。”昨天上午,来自莱西的陈女士看着怀里的玉玉一脸懊悔。她告诉记者,他们家里的药物一般都会放到抽屉里,之前孩子也没去动过。“可能是因为避孕药外面裹着一层甜甜的糖衣,孩子误认成是糖豆了。”陈女士发现不对时,抽屉里的两板近40粒药都已经被孩子吃光了,更让她感到害怕的是,她给玉玉洗澡时发现孩子的乳晕黑黑的。考虑可能是吃避孕药造成的,陈女士赶紧带孩子到儿童医院检查。接诊的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张立琴介绍,经过检查玉玉的性激素很正常,乳晕发黑是受避孕药影响造成的假性性早熟,幸亏发现及时,否则对孩子的身体会有远期伤害。

    最小“性早熟”仅1岁半

    “青岛医院使用的判定性早熟年龄标准与此次发布相同,都是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接诊过的年龄最小性早熟患者仅有1岁半。”张立琴介绍,性早熟有三种,包括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真性性早熟、外部环境和摄入雌激素引起的假性性早熟,以及脑肿瘤病变引起的性早熟。1岁半的女孩出现乳房发育的症状,让家长十分惊慌,于是赶紧到儿童医院检查,体检后并未发现严重后果,而是由 “下丘脑-脑垂体-性腺”组成的发育轴处于生理活跃期,造成小女孩进入了“小青春期”,一般在两岁前就会结束,并非内分泌紊乱造成的性早熟,是十分典型的假性性早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

    青医附院儿科主任李堂分析,性早熟的患儿中女孩占了绝大多数,男孩的例子相对较少。“5-8岁的女孩出现性早熟比较集中,而且有不少是真性性早熟,低龄段的女孩出现的多数是假性性早熟。”由于小男孩的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往往性早熟会被忽视,一些到了15岁左右便不长个的男孩很可能曾经历过性早熟的阶段。

    青春期发育10年提前1岁

    相比于10年前,岛城孩子的青春期发育起始年龄提前了1岁,海慈医院儿科主任刘晓萍介绍,从现在的临床统计来看,男孩在12-14岁就逐渐出现变声等变化,女孩则从10-12岁就开始出现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的改变,这比以往提前了1岁,个别孩子甚至会提前两年,但从发育上来说也算正常。

    “青春期发育的提前,一方面是饮食水平提高,各类营养的丰富利于孩子发育,但外部环境改变和类似于性激素物质的摄入,也是提前发育的重要原因。”刘主任介绍,现在孩子吃的油炸食品、袋装食品以及加入各类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是促使性早熟、青春期发育的原因。李堂主任还分析,现在的催熟水果和反季节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激素物质。另外,孩子们接触的影视、文字作品也会在视觉、心理上起到一些作用,导致过早发育。 (记者 陈珂 摄影报道)

    七成性早熟都是“假熟”

    记者从儿童医院和青医、市立、海慈、八医了解到,我市每年能接诊500余例性早熟患儿,这个数据比10年前增加了5倍。“前几年一周能遇到几个性早熟患儿,现在一天就能接诊好多个,尤其在寒暑假的高峰期,每天都有不少早熟患者。”李堂告诉记者,很多家长没有必要那么着急,因为在这些病号中,有70%以上是假性性早熟,也就是“假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和治疗,会很容易恢复到正常情况。

    假熟的原因,多位专家都将其归结到日常饮食的激素类添加剂上,“食物中含有激素,是患儿引发性早熟的一大原因,比如洋快餐、油炸类膨化食品,都含有过高的热量。不仅会出现肥胖,还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容易引发性早熟。”专家建议说,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进食人参、蜂王浆、燕窝、花粉、冬虫夏草、阿胶、鹿茸等补品,这些营养品或补品可能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