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市北发展都市型科技产业 七园区定向招商(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0-12-10 07:08:49 字号:TT

    昨天,市北区举行2010都市型科技产业定向招商会暨签约会,涉及环保检测、信息技术、广告传媒等行业领域的12个项目现场签约。同时,市北区为打造都市型科技企业聚集区,共推出“一街一区两园三基地”等载体资源共60余万平方米。

    目标>>>

    全面打造都市型科技产业集聚区

    作为老城区,土地稀少、空间有限、人员密集是市北区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最大瓶颈。为推动都市型科技产业集聚区的打造,市北区制定了《关于促进都市型科技产业聚集发展的意见》等,充分利用自身在商贸、信息、物流、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需求,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蓝色经济与低碳经济等领域,攻克一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根据市北区制定的建设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以上,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实际支出的增幅,争取将都市型科技产业聚集区建设成为青岛市都市型科技产业和人才聚集的核心区,成为城市主城区发展都市经济和创新产业的典范。

    优势>>>

    高度集约化弥补老城区空间不足

    尽管地处青岛市的老城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但由于地处主城区的中部,市北区的商贸繁荣、交通便利,人才聚集、教育水平高、港口物流业发达,尤其是“科教兴区”战略的长期实施,也为发展都市型科技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市北区科技型企业已近百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有9家,业务涉及电力载波、环保监测、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市北区已经培育出发展都市型科技产业的土壤,完全能够满足这一产业对信息、物流、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而这种高度集约化、高附加值、高产出新兴产业刚好弥补了老城区在空间上的先天不足,两者的结合可以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在市北区大力发展 “都市型科技产业”这种具有资源占用少、成长速度快、税收贡献高、产业带动强的都市型科技产业,则完全符合产业界“微笑曲线”理论,即占据了“微笑曲线”嘴型的两个高端——研发和销售,可以促使企业创造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进展>>>

    12个科研项目昨天签约

    昨天上午,市北区举行都市型科技产业定向招商会,12个科研项目现场签约,达成合作意向,涉及环保检测、信息技术、广告传媒等行业领域。其中,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青岛佳明测控签订的水质重金属在线监测仪项目,引入中科院的先进技术,有力地提升环保监测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环保实用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青岛元通电子签订的微电子与系统技术中心项目,将航空二次中频电源、电动车充电基站、动力锂电池保护技术等三项技术成果注入,将辐射带动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半岛电子工业的发展。

    布局>>>

    四大招商载体助推科技产业

    记者了解到,市北区将进一步加大对“一街一区两园三基地”各招商载体的全面升级,其中“一街”为青岛科技街,它将依托青岛华强广场、新华海等大型科技文化项目,重点发展电子类、信息类及节能环保类等高科技产业。“一区”青岛中央商务区,这里规划定位为城市商业、金融、中介服务、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核心区。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重点引进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创新设计、电子商务、认证担保、信用评估等科技及科技服务业企业。

    “两园”为中联2.5产业园、1919创意产业园。中联2.5产业园侧重发展生物制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海洋产业,重点培育和引进工业设计类、研发类、海洋生物类、创意类企业入驻,使之成为各种生产要素聚集的科技园区。1919创意产业园,将依托园区 “一馆九中心”,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海洋产业,大力推进海洋银行、海洋技术产权交易所、碳排放产权交易所的建设。

    “三基地”包括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青岛担保信息基地、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着力发展BPO (商业流程外包)、ITO (信息技术外包)和KPO (知识流程外包),吸引更多日韩、欧美等国外大企业的外包业务,打造高端科技产业及科技服务业聚集区。青岛担保信息基地,将依托现有园区资源,发展风险投资、融资担保、金融、资产评估、信息、科技中介等服务型企业。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则充分利用毗邻青岛科技街的有利条件,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的小型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动漫软件、数字智能等科技企业。

    作为青岛市国家级高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岛科技街,已经成为山东省最大的IT产品集散地,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辐射效应。而近年来打造的青岛中央商务区、中联2.5产业园、1919创意产业园、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青岛担保信息基地和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新载体,为市北区发展都市型科技产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 (于顺 马聚勇 摄影报道)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