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商家涨价玩孙子兵法 空调成暗度陈仓典型代表

来源:青岛晚报-- 2010-11-21 15:16:00 字号:TT

    2010年最热门汉字评选中,“涨”字当之无愧坐上头把交椅。大街上市民闲聊,口中最常说的也是“什么都涨”。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不涨的。既想多赚钱,又想留住原有的消费群,精明的商家可谓费尽心机。有些商家明目张胆地“带头涨”,有些行业商量好似的 “集体涨”,有的则偷偷摸摸地变相涨价,《孙子兵法》中的暗渡陈仓、浑水摸鱼等计谋,在这些商家身上得到了最好体现。

    暗度陈仓 典型代表:空调

    2010年初,国内铜等金属价格不断上涨,国家空调能效等级不断提高,业界分析空调为代表的白色家电将迎来一轮涨价潮。然而,一些家电厂家“适时”表态“不涨价”,打消了部分消费者抢购空调之心。然而,10个月过去了,市民突然发现,商场内已找不到低于2000元的空调了,原来1600元就能买到的1匹空调已踪迹全无,稍微好一点的品牌价格多在2500元以上。厂家也不算食言:“原来的型号确实没涨价,只是停产了,新型号科技含量高,自然贵一些。 ”中了暗度陈仓之计的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后发先至 典型代表:白酒

    2010年,茅台、五粮液、郎酒等高端白酒轮番涨价,其涨价过程与众不同,透露着营销的诡异。一般的品牌涨价前都要封锁消息,突然提价。白酒却是个另类,提前两三个月就透过一些渠道散布涨价消息,媒体不断挖掘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基层经销商纷纷抢先囤货赚取差价。于是,每一次涨价消息传播的过程,就是白酒厂家销售大增的时间段。把涨价搞成促销,只有高端白酒才有这个实力。不说从今年以来白酒涨了多少,就拿本月来说,53度飞天茅台酒,价格都已从658元、668元,涨到了688元。原价138元的泸州老窖“特曲”现价为148元,高档的 “国窖”售价已从698元涨至788元。此次白酒涨价潮中,中档酒的涨幅为 5%至 10%,高档酒则达 20%至30%。看来,“飞天”的不是酒,而是价格。

    擒贼擒王 典型代表:奶粉

    惠氏、多美滋、美赞臣、雅培、雀巢等婴幼儿奶粉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涨价10%。国外奶基粉价格微涨,就以成本为由提价;国外奶基粉价格跌了,就默不作声,以改良配方、换包装升级为名义再涨10%。雅培一年就涨了三次,如此轮番不休,实在是令国内 “奶爸奶妈”们招架不住。

    涨得如此不亦乐乎,洋奶粉怎么如此大胆?这是因为他们把握住了“擒贼擒王”的真谛,抓住了中国消费者视宝贝为“小皇帝、小公主”的心理,不怕你不乖乖掏钱出来。因此,医院里争抢婴儿第一口奶的战斗才是洋奶粉的主战场。就连明星李湘都抱怨奶粉贵了,可见,真的是贵得有点离谱了。

    瞒天过海 典型代表:方便面

    所谓姜还是老的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们都涨,我不涨,但是我玩“瘦身”。现在不是流行减肥吗?心细的市民都发现了,不少食品尽管价格没有变,却不约而同悄悄玩起了瞒天过海的障眼法。记者走访沃尔玛等超市发现,康师傅系列的方便面已难觅90克以上的面饼,大部分面饼净重为70克、80克和85克。减量不加价,在原材料涨价的前提下,这也实属无奈之举。

    不仅方便面减了量,馒头、矿泉水、饮料、食盐、袋装糖等都纷纷开始瘦身,就连饭店里的盘子,和过去相比,也都变成了大盘换小盘、满盘换浅盘。

    浑水摸鱼 典型代表:葱姜蒜

    在全民涨价背景下,一些不该涨的商品也浑水摸鱼。问及理由时,商贩们都理所应当地质问:“为啥涨?现在什么不涨?”葱、姜、蒜这三大调味类蔬菜的价格如同连续剧般一直居高不下,害得不少市民买蒜时论头、买葱时论棵。还有土豆、苹果,越是丰收季节价格反而翻番。曾经0.5元一斤的土豆,只能活在记忆里了吗?

    李代桃僵 典型代表:盐、酱油

    一些商品因国家限价或自身定位等原因,价格难以随意上涨,如食盐和酱油等产品。但即便如此,它们也要想点办法涨涨价。因此,加硒盐、铁强化酱油等“科学配方”就出炉了,价格自然是翻了几番,弄得消费者吃了一辈子酱油,到老了不会打酱油了。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