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高考加分政策调整 青岛:以后保送大学生很难

来源:青岛晚报-- 2010-11-20 15:14:08 字号:TT

    今年,整个青岛市共有31名高三毕业生没参加高考就被保送进了国内顶尖大学,他们之所以可以走捷径而不必经历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考验,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获得了保送资格。

    昨日,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奥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部分科技竞赛和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也将调整,加分认定程序将更加严格。

    政策调整 科技竞赛限制加分

    在奥赛加分政策调整方面,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保送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

    此次政策调整还涉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有关获奖学生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学校看法 学科奥赛越来越功利

    “从2011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我们学校将不再搞奥赛,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优势智能的培养上来。”作为集中了整个青岛地区九成以上保送生的名校,出于对教育部调整高考加分及保送政策调整的应对方案,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对记者说。

    每年市内四区几乎所有尖子生都进入了青岛二中,二中也是我市各学科奥赛搞得最成功和最红火的学校。针对高考加分和保送政策的调整,孙先亮表示,奥林匹克竞赛曾经是件好事,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科特长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现在的竞赛功利性太强了,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获得保送资格才去竞赛。”孙先亮说。正因为此,他认为政策调整后,可以让奥赛完全回归到学生的兴趣选择。

    后续影响 免试上大学越来越难了

    在前不久市教育局召开的高中教学工作会上,记者了解到,虽说我市今年有31名学生获得保送上名校的资格,但比起2009年我市的保送生人数,这个数字减少了4/5以上。据市招办提供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市保送上大学的考生有180多人。

    近年来我市每年获得保送资格的考生中,通过各科奥赛获奖获得保送资格的最多有20多个,而更多的保送生则是通过走小语种保送这条捷径。 2009年下半年,国家教育部全面叫停各高校的小语种保送。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市今年保送生人数急剧减少。

    “小语种保送已经没了,现在又要取消奥赛保送,今后咱青岛就很难有学生能保送上大学。 ”市招办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市招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按照教育部最新规定“只有进入国家集训队的考生才能获得保送资格”这一标准,近几年来青岛只有两名学生可以被保送进大学,分别是青岛二中2008届学生冉晨和2009届学生黄榕,他们两人分别代表中国夺得了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相关链接 明年新生执行新办法

    按照“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原则,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一的学生将开始适用调整后的新办法。2011年之前已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仍执行调整前的办法。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