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省内各地网站> 威海> 威海网闻 > 正文

骗术“传票电话”惊现威海 个人信息外泄成隐患

1
2010-11-04 08:33:02 威海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市民接到此类电话,可拨打法院办公电话咨询

    昨天上午,市民王先生的手机接到一个无来电显示的语音电话,称王先生有一张传票在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要他快去领取,如有疑问,可拨“9”转人工服务。王先生确信自己未曾牵扯进任何案件中,便接通了人工服务开始质疑对方身份,最终确定这是一个骗局。近日,市中级人民法院、环翠区、高区和经区法院均收到多名市民的咨询电话,称有人用电话通知其到法院领取开庭传票或缴

纳执行款项。经调查,这些市民在法院并未涉及诉讼案件,这些电话均为骗局。

    昨天上午,王先生的手机接到了一个没有显示来电号码的语音电话,称王先生有一张传票在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要他快去领取,如有疑问,可拨“9”转人工服务。王先生确信自己未曾牵扯进任何案件中,便接通了人工服务。一个自称姓刘的女子操着南方口音说,王先生有一张传票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要快去法院领取开庭传票或缴纳执行款项。“你是法院的工作人员吗?怎么是南方口音啊?”王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该女子开始“打哈哈”,解释说自己是南方人,确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并提供给王先生一个“5242XXX”的座机号码,要王先生拨打该号码咨询。

    记者用手机拨通了王先生提供的这个号码,结果接电话的是一名本地居民。这名居民称这个号码是自家的座机号码,并非法院的咨询电话。经记者调查,王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号码除了第五位数字不同外,其他数字均相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解释说,近期该院以及环翠区、高区、经区法院经常接到市民的咨询电话,这些市民均称自己接到催领传票的电话,但经查实,这些市民在相关法院均与诉讼案件无关,且市民接到的这些电话以语音电话居多。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赵芳介绍说,法院送达诉讼文书的方式有直接送达、委托送达和邮寄送达等,而极少使用电话传唤,承办法官或司法辅助人员亲自电话传唤时,会详细告知诉讼案件相关情况和具体业务庭室。

    市公安机关一名民警说,“传票电话”是电信骗局的新手段。骗子通常先用催领传票的方式“吓唬”当事人,如果你上了钩,骗子会要求你报一下姓名和身份证号,过一会儿又说经核实是系统搞错了,同时“提醒”说你的身份信息可能被窃取,然后“帮忙”接到公安局信息科,一名“警察”称你的身份信息已经泄露,要赶紧把银行的钱转到加密账户,从而诱骗你将钱打进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账号。

    法院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语音电话催领传票均为骗局,市民切勿相信,以防上当受骗。如果接到催领传票电话想予以确认,可直接拨打法院部门的办公电话咨询: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电话为5224286,环翠区法院为5232541,高区法院为5650185,经区法院为5977161。

    谁动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各种电信诈骗手段令人防不胜防,人们不禁会问:骗子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手机或电话号码的?自己的个人信息到底是如何泄露出去的?记者昨日采访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工作之便将掌握的大量个人信息出售牟利。

    这位负责人表示,市民在买保险、买车、买房、办银行卡或手机卡时,都会被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汽车销售公司和电信等部门便掌握了市民的电话、姓名、家庭成员之类的信息,有个别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些信息出售。“现在有些行业买卖业主资料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了。”这名负责人说。

    另外,不少市民对私人电话号码的保密意识薄弱,也会造成信息外泄。如在办会员卡或购买商品时,轻易留下自己的电话信息。还有一些学生为了找工作,印制简历后大量发送并上网公布,简历上留有非常详细的联络方式,这都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名负责人建议,公民应加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尽量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首席记者 宋传波·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便衣民警巡逻遇尼姑行骗 兜售观音像记功德簿
下一篇:司机踩错刹车连撞两辆车 摩托飞出十几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