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时评:屡见不鲜的"重大活动"不应由民众来买单

1
青岛新闻网 2010-10-27 17:21:39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前段时间,笔者在青岛参加一个展会,出门后边打电话边往公交站台走。其间,被一个50岁左右的大妈拉住衣角。刚开始笔者还觉得奇怪,大妈等笔者通完电话后才说,“听你说‘采访’两字,应该是记者吧?你过来一下行吗?我想和你说点事。”

    原来,这位大妈是在公交站台卖报纸的摊主。近期逢青岛有一个“重大活动”,相关工作人员希望她近期不要出摊。“我凭什么不能出摊?摊位费也交了,损失谁付?”大妈对这一行

政指令置若罔闻,仍然摆她的报摊。结果谁想,那些天,每天都有人来“找麻烦”,说她这里错了需要罚款,那里也不对。

    类似的例子在中国每个城市都不难见到。08年奥运会的时候,笔者在北京采访。趁中午休息时,和三五个好友去北京一有名的小商品市场逛逛。结果一下车愣眼了。平时人潮涌动的商场里,今天一个人影都没有。看门大爷说,开奥运会啦,不能影响城市形象,关门一段时间。后来笔者在某电视台看到有记者采访那些用户,面对镜头,他们也只能说,“国家的事是大事,我们损失点也值得啊!”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为中国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与大国地位相伴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型赛事、展会、论坛等等纷纷登陆中国各个城市。为了迎接这些所谓的“重大活动”,博得来宾们欢欣一笑,相关城市可谓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因为过于谨慎而显得有些“过敏”。

    10月26日,《南方都市报》曾报道:广东省环保厅日前颁布的两项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方案规定,从2010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11个“涉亚城市”将分别实施7大项污染减排等控制措施,其中包括禁止烧烤和其他煮食类小摊小贩上街贩卖,以及禁止居民在亚运期间使用油漆、涂料等挥发性物质进行室内装修。

    是不是,以后每逢此类“重大活动”,买单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呢?

    曾有个同行去达沃斯采访达沃斯论坛,一到会场,不禁惊叹:“啊,就是这里啊,这么小啊!”不过,很多时候,事物本身的影响力是与建筑物的大小没有太大关系的。就如这些“重大活动”,它们的影响力与会场的大小、某个地方的小商品市场关没关门、路边有没有一个不起眼的报摊,到底有多大关系呢?

    所以说,饮鸩止渴一般的暂时政策,不过是被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情绪所裹挟,对事情本身并无益处,反而损伤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其实,对于要举办“重大活动”的城市来说,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毕竟,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之类的大型体育赛事,还是世博会、广交会之类的大型展会,都牵涉到大量的参与者和参观者,防患于未然、保障他们的安全是主办方的职责所在。但是,如果这种未雨绸缪式的紧张超过了一定限度,影响到民众正常的生活,则可能会激起民众的反感情绪。

    一个真正强大而且秩序井然的城市,其内生动力应该是强大的市民社会和过硬的市民素质。不必积极营造一种虚假的繁荣、干净或者秩序井然,而是能展现给世人一种自然、自信、从容的城市形象。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国内航班燃油附加税上调 加价幅度遭质疑(图)
下一篇:首届中阿投融资博览会举行 22国牵手中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