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灯塔酿造:80年代打醋拿批条 如今照亮岛城餐桌

1
青岛新闻网 2010-08-30 07:49:27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百年青岛有着十多个中华老字号,不过,真正有着百年历史的,只有青岛啤酒和灯塔酿造。灯塔酱油几乎与青岛同岁,陪伴了几代青岛人。虽然比不上青啤名震中外,灯塔酱油经历百年浮沉,自然有它的经营之道。更难得的是,106岁的灯塔固守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在经营中并不保守,计划抓住老城区企业搬迁的机会实现跨越。近日,记者走进这家老字号,探寻它的“不衰”秘诀。

    百年浮沉:改制赢生

    走进利津路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浓郁的酱油味道迎面而来。灯塔的历史和这种醇厚味道一样浓厚。1897年,德国强占青岛,筑港建埠大兴土木,大批民夫涌进青岛。他们收入微薄,生活极其艰苦,瓜干饼子之外,唯靠咸菜佐食,于是,加工咸菜的家庭作坊便应运而生。1904年,章丘人沙裕福来到青岛,在芝罘路上创办了颇具规模的“裕长酱园”,这正是灯塔的前身。建国后,包括裕长酱园在内的一批作坊被公私合营、改造合并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酿造厂——青岛市酿造总公司。灯塔牌酱油、食醋开始走出青岛,享誉山东,在上世纪80年代,每到过年前,酿造公司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人们拿着酒瓶、攥着商业局批的条子来打酱油、打醋。

    然而到了1994年粮食放开,灯塔无法适应市场的风风雨雨,不由自主开始走下坡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人才流失。在南方企业和本地小作坊低价产品的冲击下,灯塔越走越累。到2002年改制前,1000人的小厂竟背上了上亿元的债务,品牌影响力大打折扣。

    “改制带来了灯塔的新生。”灯塔酿造公司销售经理高孟骏说,从2002年改为股份制至今,灯塔营收翻番,产量翻番,目前3个生产基地,10个下设企业,年生产酱油、食醋4万余吨,成为山东省内第三大畅销调味品品牌。

    固守传统:做本分酱油

    “百年品牌和传统酿造工艺是企业立足的根本。”灯塔酿造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蔡可忠说,灯塔改制后的抓手就是实施品牌战略,固守传统纯粮酿造工艺,用品质赢得消费者口碑。

    据介绍,近年来酱油原材料连年增加,大豆价格涨了几倍,麸皮价格涨了几十倍。一些调味品酿造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使用替代品,甚至用上了 “头发酱油”(用毛发制成电解质水解液),但灯塔一直坚持纯粮酿造,就用最基本的大豆和麸皮。“酿造地道酱油是灯塔品牌的基础。”销售经理高孟骏说,其实用替代品做出的酱油比纯粮酱油更鲜,不但能调色,还具备了味精的功能。以代表酱油鲜度的氨基酸含量为例,最高水平的纯粮酿造工艺,也只能使每100毫升氨基酸含量达到1.2豪克,而加入添加剂,使用替代品后却能达到2豪克。

    高孟骏说,灯塔公司其实也很困惑:为什么好质量的产品要被低质产品挤兑?“我们的香油可以说是最真材实料的,却在对手的低价面前束手无策,只能也拼着赔本打低价促销保市场!”高孟骏说,1斤芝麻只能炼4两香油,灯塔用传统方法酿造把成本压到极致也比不过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很被动。不过他相信,随着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提高,货真价实的“本分油”最终会被大多数人认可。

    升级改造:借搬迁上台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灯塔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在省内市场赢得了广泛赞誉。特别在青岛餐饮界,灯塔食醋的占有率高居榜首,“因为只有青岛的醋调制海鲜最爽口”。不过,这些年发展一直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内部自然增长,发展速度并不快。

    “有大批忠实消费者支持,我们必须要发展。”灯塔酿造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蔡可忠告诉记者,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将给灯塔带来再次腾飞的机会。目前,灯塔在市北、李沧的3个制造基地都已列入老企业搬迁计划,将出让零散的市区厂房获得资金,在黄岛建设新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据介绍,新基地占地近百亩,灯塔计划引进现代化设备实现设备升级、技术升级,百年品牌再战市场。(记者 刘文剑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青岛商家备战最零碎中秋假日 促销季长达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