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信访办”变成了“信打办”?

1
青岛新闻网 2010-07-30 14:55:06 中国青年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藏宝国际大酒店”拖欠装修工人工资,工人拉横幅讨薪,两工人被殴打。28日东城区政府信访办举行协调会,信访办主任叶柱权称工人挨打“活该”,称工人拿不到工资是“交学费”。(《南方都市报》7月29日)

    众所周知,信访办是信访者的“娘家”,更是政府为百姓提供的一个说事讲理平台。作为信访办主任,应该对每个信访者以诚相待,哪怕碰到极个别蛮不讲理的上访者,也不能以蛮制蛮,而应

既坚持原则,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宣传法制、政策,为来访者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工人讨薪按说是理直气壮,没曾想,工资不但没讨成,反而被殴打一顿,天理何在?更让人愤怒的是,工人到信访办讨个说法,信访办主任居然称工人挨打是“活该”,这不是变相在说打人有理,干脆这“信访办”改叫“信打办”得了!

    堂堂“信访办”为何变成了“信打办”?一是有人喜欢戴有色眼镜,把信访者误当成了惹是生非的角色;二是一味为了息访,有人把信访者错当成了“专政”对象;三是有人事不关己,只图自己清闲快活,权不为民所用,心不为民所系,利不为民所谋;四是有人工作作风低劣、服务态度生硬、责任意识缺失。

    对于信访者,新疆乌鲁木齐原市委书记栗智曾发表过著名的“二八定律”,他认为80%以上的上访者是有道理的。著名反腐学者、中央党校教授林 也建议,对于群众信访的基本态度就是:有理推定,即认定群众信访是有道理的。唯独没有人说信访等于“信打”。“打错门”刚走,“说错门”又来。相信迟早叶主任会这样辩解,否则,这“活该”雷语如何收场?

    照说,一扇“打错门”应该呼唤起“善待上访者”的社会良知,可仍有人麻木不仁,对信访者冷若冰霜恶语相加,这显然不是粗口不粗口那么简单。倘若说工人讨薪被殴“活该”,那么,这种名不副实的信访办主任更活该回家卖红薯。相信没有人会反对。(陈文祥)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公款玩游戏,公务员子女真幸福
下一篇:官员乘公交啥时才不算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