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文昌路挖出商周古城 大汉遗骸身高一米八(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7-07 05:38:01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文昌路拓宽改造途经李沧区十梅庵古城顶遗址,从6月22日起,省市区三级考古工作人员再次对遗址进行了保护性挖掘,一具商周时期的骸骨出现,身高达1.80米,“山东大汉”的说法看来是有根源的。经鉴定,遗址现场为古代祭祀的广场,现场挖掘出的房址、窑穴、灰坑、祭祀坑、柱洞、墓葬等生活遗迹,对研究中原文化和当地文化的融合有重要价值。

    半月考古挖出商周骸骨

    昨日上午,记

者赶到十梅庵古城顶遗址现场,在文昌路拓宽部分已经被围栏围了起来。在围挡之内,考古人员半月挖掘了13个考古坑。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次主要是为了在文昌路道路拓宽前对遗址进行保护性挖掘。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前天下午,他们在一个长约两米的坑里,挖掘出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尸遗骸。虽然遗骸还没有完全出土,但是很容易辨别遗骸的形状,遗骸自东向西躺着,考古人员测量,这具骸骨的主人生前身高1.8米左右,是典型的“山东大汉”。根据考证,这具骸骨大约是商周时期的,距离现在有3000多年,但保存得非常不错。

    生活遗迹见证昔日辉煌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当时的房址、窑穴、灰坑、祭祀坑、柱洞、墓葬等重要生活遗迹,出土了许多诸如陶罐、陶鬲、陶簋等炊煮、饮食器皿残片,遗迹磨石、石刀等石制遗物。文化层还夹杂着大量的红烧土块、草木灰烬等火烧痕迹,看似简单的古代土层中,透露出古人当年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见证了当年的辉煌。 遗址为祭祀专用场所 这处遗址为古人祭祀场所,仅祭祀坑就发现了6处。遗址的南北曾有古代城墙和壕沟遗迹,考古人员正在根据遗址勾勒出一个商周古城址的大致轮廓。据负责这次考古的青岛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介绍,大量绳纹陶片的出土,是商周中原文化的典型特征。古城持续时间跨度可达几百年,说明当时当地人的生活已受到商周文化较大程度的同化,而在此之前居住在这一带的则是与中原文化殊异的东夷人部落。据介绍,这处古城顶遗址是青岛市内四区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文化遗存,把青岛的文化推到了3000多年前。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妻子查丈夫私房钱将受法律保护 你认为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