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租赁行疏忽中圈套 被骗走21辆轿车3000元贱卖

1
青岛新闻网 2010-06-14 06:25:18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扮财神“套”走车行21辆车 黄岛的薛某谎称自己是某大型工程负责人将租来的轿车贱卖 涉案金额122万元 获刑14年

    为谋取不义钱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间,家住黄岛扒山社区的薛某多次谎称自己是某大型工程的负责人,以单位需要租车为由,许诺给租赁行高额回报。待租赁行放松警惕后,薛某一连将开发区、胶南等地多家租赁行的21辆轿车骗走,涉案金额高达122余万元。却仅以每辆轿车3000元的低价出售给他人。其中,仅开发区一家租赁行就被骗取10辆车。昨日,记者从黄岛法院获悉,薛某犯诈骗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租赁行疏忽中了“圈套”

    “出了这种事后,我曾仔细地反思过,不得不承认,我们租赁行在管理中存在着漏洞。之所以受骗,主要是对租车人身份审查不严。”胶南一租赁行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薛某自称是某大型工程负责人,先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租赁车子,大约20天左右,迅速地将款项结清,并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又以单位需要长期包车为名,要求长期租赁使用。“我们一看来了这么大的 ‘财神爷’,哪还顾得去怀疑他的真实身份。”该负责人说,由于竞争的关系,汽车租赁行之间互相对租车人的资料予以保密,由于缺少沟通和联系,直接导致众多汽车租赁行接连掉进薛某的“圈套”。

    应严审租车人身份

    “薛某多是凭假身份证到汽车租赁行去办理租车手续,然后以低价销赃等方式变现供自己挥霍。”黄岛法院工作人员提醒,如果租赁行的工作人员在租赁汽车时仔细核对租车人的身份证、驾驶证,应该不难发现骗子的相貌与证照上的照片不符,从而识破骗子的真面目,使企业避免损失。

    近年来,针对此类租车诈骗案件频发现象。黄岛法院法官提醒,汽车租赁行要加强对员工识别真假证件能力的培训,可邀请当地派出所、车管所民警上课;企业在租赁汽车或抵押的业务中,要格外注意核对租车人身份证与驾驶证上照片与其本人相貌是否相符,若有怀疑,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广大市民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驾驶证等,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刘海龙 通讯员 宋善成)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雨夜撞死大学生司机落网 此前曾5次劳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