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红岛现遗留古盐井 揭胶州湾5000年制盐史(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6-09 12:38:17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早报讯 红岛村民在修建韩家民俗村挖水池时,发现了一口百年前的古盐井,当地制盐文化重见天日,红岛制盐文化也成为城阳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昨天获悉,目前,该项传统技艺已申报市级非遗。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城阳红岛韩家民俗村盐宗夙沙氏故居遗址,这口古盐井就坐落在水池边。“以前,这里是一片滩涂,到处杂草丛生。”韩家民俗村工作人员说,2004年,居民在这里挖水池时,在草丛里发现一口井,后来,经专家认证,这口井是早年用来煮盐的古井,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红岛,原名阴岛,是胶州湾第一大岛。先民自古以来以捕鱼、晒盐为生,海盐制作技艺是当地居民的民间手工艺,古盐井的出现,见证了当地制盐业的发展过程。”工作人员说,后来,当地将古井修复后保护起来,还在旁边设立煮盐用的器具,如今,这里已成为韩家民俗村的一处景点。

    据《山东盐业史》记载,公元26世纪(炎帝时代)山东胶东地区夙沙氏煮海为盐,人类就有了海盐的生产。5000年来,海盐生产经历了取海煮盐、刮碱取盐、掘井煮盐、盐田晒盐几个过程。汉代,人们在掘井取水浇田时,发现井水放在锅里煮比海水取盐多许多倍,开始掘井取卤水煮盐,一直延续了两千余年。 (王涛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青报集团携手市旅游局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图)
下一篇:市郊小化工厂爆炸 炸塌院墙工作人员却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