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50多名全国“最牛”村官聚首重庆

1
青岛新闻网 2010-05-20 14:20:25 重庆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江苏省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昨日(19日),全国“村长”论坛第六次执委会议在重庆召开,50多位全国“最牛”村官齐聚山城,共同探讨“城中村”的改造与发展,谋划今年10月即将在华西村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村长”论坛的相关事宜,解读西部市场第一村———重庆沙坪坝区覃家岗镇新立村发展模式。

    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创办的全国“村长”论坛,是目前惟一

的全国“村官”交流学习的平台。执委会是组委会下的执行机构,委员们均来自全国有名的村庄。“有的村产值比一个乡镇甚至一个区县还多。其中百亿元产值的村就有7个。”论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虽来自我国最小的行政单元“村”,“村官”们却有着非常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执委会的51人中,95%为全国劳模,绝大部分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党代表、政协委员。

    “华西村一年的产业增加值就达400亿元!生命力为何这么强?因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齐头并进。”市农委副主任张洪松说,“这些村庄的经验让我们很受鼓舞,说明农业搞好了,新农村建设好了,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昨日的执委会议上,沙坪坝区新立村村委会主任、“百名优秀村官”之一郭正富成为新增执委。此前,我市已有两名村官成为执委,包括巴南民族村杨岱南、北部新桥兰花村范安富。

    寿光启示

    重庆蔬菜向寿光学什么?

    一是经营观念,二是品牌打造,三是生产技术

    昨日,趁着全国鼎鼎有名的蔬菜明星———山东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来重庆开会的机会,分管蔬菜的市农委主任张洪松与他进行了交流。张洪松说,重庆正在建设蔬菜专业村和标准园,以此带动整个蔬菜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向寿光学习先进的经营观念、品牌打造和生产技术。

    过去,北方市民在冬季往往吃不到新鲜蔬菜,寿光三元朱村把露地菜变为地膜菜,后来又发展冬暖式大棚蔬菜,通过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这一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张洪松说,近年来,重庆等地都在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面临严重考验,蔬菜生产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但三元朱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观念值得学习,他们在推进蔬菜标准化、集约化经营这方面做得不错。

    寿光蔬菜注重营销,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比如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优质蔬菜新闻发布会,建起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等等,“蔬菜看寿光”的口号已经叫响,三元朱村村支书的名字“王乐义”也成了著名的蔬菜品牌。相比而言,我市蔬菜品牌“潼南绿”、“石柱红”等正在培育之中,在地方上虽已有一定影响力,但还需要在全国推广。

    此外,蔬菜是商品化程度最高的农产品,品种丰富,价格也随季节的变化而波动。如何根据季节安排生产,如何提高每亩地的产值而不仅仅是产量?一方面要紧盯市场,另一方面就得依靠科技的力量。三元朱村的农民几乎个个都是熟练工,而我市留在土地上耕作的大多属于“386199”(妇女儿童老人),搞城市资本下乡,老板又大多不熟悉农业。因此,生产技术的提高还需要下大工夫。

    张洪松表示,要向寿光学习,不断做大重庆蔬菜产业。今后,叶类菜等不能长途运输的要实现均衡供应,其它蔬菜产品参与全国流通,在全国市场的竞争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优势。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山东试点差额选拔厅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