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山东各地 > 正文

淄博山王村兵马俑惊艳面世 墓主身份显贵(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4-20 15:06:29 济南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淄博山王村兵马俑惊艳面世

    俑坑显露非凡气度,车强马壮,人物形态各异,各种牲畜形态逼真,整个就是一座汉代城市生活场景再现

    这座俑坑及其中的陶俑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魏成敏介绍,此俑坑南北长15.45米、东西宽3.5米、距地表深约5.4米。俑坑内排列着陶阙、陶楼房、陶车马、陶俑等多种陶制品。俑坑内的陶楼房、车马、陶俑等制作精良,色彩艳丽,保存较好。而陶阙、门房、

楼房等则形成一个完整的庄园式布局,属于前有阙楼、后有三进庭院的大型住宅院落,气势宏大,令人震撼。

    魏成敏告诉记者,当时在清理过程中,考古人员便开始注意研究俑坑内陶车马的排列。从车马出行主体内容看,大体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从阙门到院落大门前为第一部分,主要由骑俑及车马组成的护卫方阵,在前端两侧的阙楼中间向后有5辆独辕车和7组护卫骑俑组成。从前院大门内到后院大门前为第二部分,为步俑护卫方阵,主要步兵俑组成,可分为东西两组,西侧为站立步兵俑,手持盾牌;东侧主要为坐俑或蹲俑,中间有建鼓和击鼓手,并有个别的骑俑、文吏俑、侍从俑等。在大门内西侧站立步兵俑前还有2辆双辕牛车。院落中的后院为第三部分,为主人出行方阵,有4辆车和武士护卫俑、侍从俑组成。东侧3辆车前后排列,前面2辆独辕轺车为主车,后面1辆为双辕车,驾3马,主车西侧还有1辆独辕侍从车。这样的排列形式在国内的俑坑中也是不多见的,表现的应该是当时的达官显贵的出行仪仗。

    魏成敏描述,俑坑中的“宅院建筑”也很特殊,属于三进式的“日”字形前庭后室结构。前大门偏于俑坑西侧,顶为悬山顶,东西有庇顶,两侧有门房,大门内为宽阔的庭院。后院大门与前大门前后相对,结构基本相同。院内西侧前为戏楼,楼上还有正在表演的戏俑、鼓乐俑等,观赏演出的主人一边享用桌上餐具中精美的食物,一边观看表演,侍从则侍立其旁。再后面的庑顶式正堂,是院内的主要建筑,堂前有台阶,显示出其形制高大。院东侧有1座粮仓和1间庖厨,粮仓为庑殿顶,庖厨为悬山顶,厨前还有一口水井,仓厨房后有排列整齐的一群羊。院北侧为4座平房居室,悬山顶,最西端的1座有东西庇顶,房后东西两侧设有两个猪圈,东圈有两头猪、西圈有1头猪,圈前还有饲养人员。另外,在俑坑的四周排列有64个武士俑,手持盾牌,面向外,武士俑之间大体间距相近,整体呈保卫俑坑的护卫状。“这样的汉代陶俑很少见,人物形态多,身份多,而且牲畜、器具也是种类繁多,在类似出土俑坑中可以说是唯一的,也显示此陪葬坑主人身份的高贵。”

    从魏成敏提供的照片看,此俑坑确实显露出一种非凡气韵。车强马壮,人物形态各异,各种牲畜形态逼真,如同一座汉代城市生活场景再现。

    陶俑的彩绘保护和修复工作繁杂琐碎。一件俑从清理去土、彩绘加固到封护要有好几道工序,然后是拼对和粘接,一件俑修复完毕,至少要几天或几十天

    一张1938年侵华日军拍摄的航空照片显示,这一带在靠近胶济铁路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出有1座圆形土堆,大概就是墓葬的封土,俑坑应是主墓的陪葬坑。但因为客观原因,现在无法也不能对主墓室进行考古发掘,但有关文物部门密切关注这个区域,一旦具备条件,立即进行考古发掘。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蔡有振参与了俑坑的后期发掘,主要负责出土俑的修复和取运。他告诉记者,俑坑中大多数俑塑造得都比较精细,而且有彩绘,以红色为主,间或白色和黄色,多集中在俑身的衣服上,这是这些陶俑最珍贵的地方之一。因这样的彩绘在土中埋藏了上千年,出土后极易被氧化,加之空气干燥处理不好,彩绘很容易脱落,所以第一项工作就是彩绘加固。要把俑身上的彩绘用特殊材料进行封护,然后再取出运走。

    蔡有振说,陶俑的彩绘保护和修复工作非常繁杂与琐碎。陶俑需要清理去土、彩绘加固、封护、拼对和粘接。很多俑历经千年已经破碎成许多块,修复一件陶俑,至少要几天或几十天的时间。所以直到现在,大多数陶俑仍没有修复。

    那俑坑中出土的各类俑现在哪里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王守功说,其中大部分整体取出后已运回济南,另一部分则留在了淄博的齐国历史博物馆。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山东50个县区实行军人乘出租车免起步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