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2009民生在线> 网谈回音 > 正文

胶州市副市长孙永红网谈实录 满意度

1
青岛新闻网 2010-03-30 16:41:00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胶州市副市长孙永红(中)与网民交流

    介城 胶州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青岛开埠以前的经济、文化中心。胶州如何发掘、传承这些历史和文化?继修缮了唯一幸存的城隍庙以后,还有没有其他的恢复、还原古迹的计划?

    孙永红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主要抓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一是建章立制,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扶持力度。成立了胶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鼓励民间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见》、《关于印发〈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分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与保护扶持。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保护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是整合全市“非遗”资源,进一步完善我市国家级(秧歌和茂腔)、省级(秧歌、茂腔、剪纸、八角鼓)、青岛市级(秧歌、茂腔、剪纸、八角鼓、民歌)、胶州市级(秧歌、茂腔、剪纸、八角鼓、民歌、民间传说)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

    三是不断加大“非遗”普及推广力度,联合教体局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挂牌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启动仪式”,将《胶州大秧歌》纳入到中小学生教学计划,通过培育专门教师教授秧歌、定期组织展演和比赛等形式,推进秧歌进校园,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继有人。

    四是积极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深入挖掘整理“非遗”项目,共收集普查线索500多条,完成普查项目300多个,出版印制了《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一书,并完成了非遗档案室、陈列厅、数据库的建设。

    二、抓好物质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一是加快推进我市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18个镇(办)和800多个村居的走访调查,普查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发现并已确定的不可移动文物109处,复查文物保护单位21处,采集到不同时期的文物标本200余件,我市“三普”工作走在了青岛市各区市的前列。

    二是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项目建设,2009年,投资1000万元的城隍庙修复工程已完成并将正式对外开放,投资300万元的胶北玉皇庙已经对外开放,投资800万元的海神庙已完成主体工程部分,投资2300万元的镇海塔预计今年“十·一”竣工。

    三是不断加强对已列入胶州市级以上保护单位定期巡查和现存馆藏文物的定期维护,坚持做到“五纳入”,配合上级文物部门,重点抓好了对九龙镇大闹埠汉墓群、板桥镇部分遗址等的抢救挖掘以及保护利用,并在重点文物点聘请了文物保护员,并签订了《文物安全责任书》。

    四是联合公安局等部门,开展春、冬季文物安全大检查,对破坏文物的事件进行立案侦查,打击田野文物盗窃犯罪。并利用文化遗产日、世界博物馆日、农村大集等有利时机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营造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五是积极做好各级重点文物保护的申报工作,先后整理袚国都城遗址及墓群、赵家庄遗址、西皇姑庵遗址、板桥镇遗址等4处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理胶州城隍庙、罗家村遗址、马店转塔、胶州胶莱运河、瑞华学校旧址等5处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按照我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2007年以来,我们已完成了“法若真故居”纪念刻石、冷枚故居”纪念刻石、“匡源故居”文化墙建设、王元浩故居立碑、“嘉树园遗址”原八角亭维修立石、胶州城隍庙修复工程以及胶北镇玉皇庙等项目建设,而少海古码头博览区海神庙和镇海塔两个项目,正由少海发展管理处负责建设,目前海神庙已完成主体工程部分,镇海塔业已开工建设。另外,作为少海新城建设之一的板桥镇建设,还将重建胶州市舶司、榷场、高丽亭馆以及胶州市历史文化公园等项目。胶北镇还将新建洪福寺。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胶南市市长姜军建4月1日网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