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订货单曝药品惊人差价 出厂1.2元零售18(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3-15 06:20:47 京华时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本报记者张沫摄

本报记者张沫摄

    网友在网络上曝光了一张药品订货单,上面相差数倍的两栏数字让他心寒:“可能出厂价一块两块,甚至几角钱的药品,到我们病人的手中就是几块几十块。”记者由此调查发现,出厂价仅为1块多的药品,在不同的药店能以7元至十多元不等的价格出售。

    业内人士称,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果真如此吗?同款药的零售价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去年公布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对它是否适用?一种普药(指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常规药品)的身价究竟如何在出厂后翻了数番,摆上了药店的货架?

    网友

    订货单曝光惊人差价

    该网友贴出的订货单题为“‘中智药业集团’系列产品订货单”,上面列了23种药品及其规格,并标有供应价和零售价,两者相差2-6倍不等。一盒20粒装的银黄胶囊供应价为3.8元,而零售价标到24.8元;24粒装的腹可安片,供应价为2.1元,建议零售价为11.8元,高出近5倍的价格;订货单上零售价最贵的是24粒装的调经止痛胶囊,为32.5元,而它的供应价仅6.5元——是售价的五分之一。

    23种药品的生产厂家为恒生药业和中智制药两家,它们都是中智药业集团的下属单位,该集团是广东省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

    涉及药厂

    出厂价可以更低

    一位药厂的销售代表看过该订货单后告诉记者,这里的供货价并不是出厂价格,而是药厂给医药公司的价格,后者已经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往上加了。药品流通最粗略的线条是:厂家——医药公司(获得GSP认证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药店/医院,有时也会跳过医药公司的环节。而这张订货单,应该是发生在厂家和医药公司之间,上面所写的供应价是指厂家给医药公司的价格,零售价应为“建议零售价”,很可能与实际销售价格不符。

    随后,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二十余家药店,仅在两家店内发现有售中智集团的“银黄胶囊”和“腹可安片”。在杏林春药店,中智的银黄胶囊售价15.8元,腹可安片是18元;在盛仁堂药店,只有前者在售,定价为7.1元。该药在两家店的实际销售价格均未超过订货单上的“零售价”。

    记者又以药店的身份,向中智咨询银黄胶囊和腹可安片的出厂价格。营销部的工作人员回答,对北京的老客户,银黄胶囊发货价是1.8元,腹可安片1.2元,调经止痛胶囊2.8元——零售指导价都在出厂价的10倍左右。工作人员还解释说,由于销售模式的变化,厂家只对以前的客户以此价格发货,其他地区并不是这一价格。

    中智的销售人员李先生称:“我们的货,价格都很低。随便一个品种,卖两件货就能赚个千把块钱,普药品种能赚那么多是很厉害的。”一件货是指上百件的产品,数量从100至600不等,从厂家拿货最低要一件起拿。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日记门局长韩峰被双开 正调查女当事人(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