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政府辟谣一要及时二要权威

1
青岛新闻网 2010-02-22 14:21:09 南方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昨天凌晨,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流言引起了山西太原、晋中、长治等地人们的恐慌。对此,山西省地震局网站一大早就紧急发布公告,进行辟谣。在人心惶惶之际,这种官方声音产生的安抚作用、稳定作用,无疑不可低估。

    在震撼世界的唐山、汶川(新近又添上海地)灾难之后,地震恐怕是令任何人都会闻之色变的东西。有分析说,此次地震流言的产生很可能源自山西对全省地震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很多部门根据

预案进行了地震应急演练,导致原本正常的活动被部分市民误解。这很可能是此次事件的主因。另一方面,1月24日发生的山西河津地震,难免让那一带的人们有惊弓之鸟之感。无论如何,在得不到确切的消息之前,市民恐慌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可简单地以盲目信谣苛求之,那样的话会有一点儿粗暴的嫌疑。

    根据我国《地震预报管理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只有省政府才能发布地震预报。正是这种唯一性,同时也对政府的责任提出了很高要求。就是说,政府的声音不仅要及时出现,而且要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出现,一言九鼎。因为,希望市民不要轻信谣言,前提在于辟谣的各种发布,不可撼动。

    当然,在地震预报问题上有很大的特殊性,地震预测众所周知还是一道世界难题。专业人士说,由于地震情况复杂,有些地震能预报,有些则无法预报,现在全球预报地震的准确率只有20%多。预报了,没有震,而没有预报,却震了,都是可能发生的,也确实都曾经发生过。河津市发生4.8级有感地震之前两天,当地媒体就声称“地震专家并未作出山西境内近期将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测意见”,算是一种辟谣。面对地震预报的不可确定性,要求政府必须以确定性来衡之,也是一种苛求。但政府可以对“误辟”在事后进行检讨,把所以如此来个开诚布公。倘若如此,相信没有胡搅蛮缠的市民;倘若不如此,权威的声音可能就会不那么权威,公众“宁信其有”的本能意识则要占据上风。

    实际上,在许多问题上,权威的声音若要产生一言九鼎之效,都要首先赢得人们足够的信任感。这方面我们有太多的教训,像云南“躲猫猫”那里,像上海“钓鱼式执法”那里,像贵州“警察枪击村民”那里,有关方面无不先是言之凿凿,然后又在强大的舆论追问面前张口结舌、自我否定,这些地方和部门,再得到人们的信任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这种怪得不能再怪的现象,又显然是当下许多地方、部门的一条软肋,软得不能再软。他们对事件的把握未必不明真相,只是为了他们眼中的所谓稳定,硬要歪曲事实,硬要愚民罢了!

    纵观地震之外的诸多群体性事件,明明政府发布的是真实信息,仍然得不到公众的信任,这该是我们这个社会为诚信缺失付出的一项惨重代价。但倘若这一课我们不能有效地补上,仅仅继续凭借面上的夸夸其谈,代价肯定还将更大。(潮白)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薄熙来说需要批评也感谢批评
下一篇:三年不动有失落感是官本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