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青岛建设蓝图绘就 快速交通路网渐成

1
青岛新闻网 2010-01-27 07:57:14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三步走” 建设海湾生态文明城 ——访市城乡建设委主任汤吉庆

    “五点并进、全面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汤吉庆以此八字高度概括了“环湾”战略下,市城乡建设委工作的着力点。他称,“环湾”战略为青岛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机遇与挑战接踵而至。

    加快建设环湾快速交通路网

    汤吉庆告诉记者,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城市框架”的要求,市城建委正大力推进城市路网建设,为拥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建成东西快速路一、二期工程,杭鞍快速路、山东路、辽阳路等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投入愈100亿元,用于环湾大道拓宽改造、隧道接线、快速路三期、大桥接线等工程建设,并逐步启动新疆路快速路、金水路改造工程及重庆路快速路的拆迁工作。

    目前,环湾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0月底完工,实现全线通车;隧道接线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将配合海底隧道施工工期同步完工投入使用;快速路三期工程已完成市南区域拆迁,并启动了局部节点建设……

    另外,市城乡建设委将加快实施超期服役道路改造,结合道路建设及设施改造,建设行人过街设施及智能交通系统,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缓解“行车难、出行难、停车难”紧张状况,为“拥湾”战略做好配套服务。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2009年,《青岛市地铁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目前,地铁建设地质勘测工作已全面展开,地铁试验段已开工建设。

    “目前,铁路青岛北站的区域市政配套建设等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地铁北站的建成,将成为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连同周边的环湾大道、跨海大桥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设施,将有效带动‘环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滨海城市组群一体化发展。”汤吉庆说。

    瞄准“海湾生态文明城市”

    国内外许多城市凭借海湾优势资源的利用,实现了城市科学和谐发展,达到了整合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目的。汤吉庆认为,在基本建成现代都市型海湾城市的基础上,下一步,青岛将向“海湾生态文明城市”迈进。而建设“海湾生态文明城市”,青岛将分“三步走”——

    第一,要建立一套先进的生态文明城(镇)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达到海陆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各地区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资源有效利用的努力程度和单位GDP能耗、清洁能源使用率等。

    第二,要采用新技术,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抓紧启动地下管网、城市绿色照明、中水回用、雨水利用、湿地保护、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低能耗和绿色建筑、新型可再生能源资源应用,鼓励开发应用节能、节水、节材的技术和产品。争取将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列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年终考核内容。

    第三,建立数字化城市。加快建立覆盖环湾区域的数字化城市建设管理网络,最终实现信息共享、实时监控、快速处理的数字化城市平台。

    深化城建投融资改革

    为充分发挥国有投资类企业的投融资能力,提高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水平,构建拥湾发展投融资新平台,我市成立了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以优质资产作为银行贷款抵押或本金等形式,筹措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2009年,由城投集团融资筹措的建设资金约35亿元。“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采取BOT、BT、TOT等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经营,努力放大财政投资和国有资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强度,为‘环湾’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汤吉庆表示。

    提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语境之下,青岛的城市部分职能将进一步向外围城镇扩散,从而建立优化互补、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大青岛。

    放眼长远。汤吉庆表示,市城乡建设委将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加快城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城镇供水网络,加快城镇燃气、供热工程建设,提高覆盖率和供应保障率,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共享水平。同时,集中建设农民经济适用房,按照“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新社区建设型、村庄整合型”等方式有序推进村庄改造,集中新建、主体加固、空闲房安置等方式解决农村危房。 “五点并进、全面发展” “五点并进、全面发展”就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为 “切入点”,以房地产大开发为“着力点”、以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为“制高点”、以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立足点”、以城市管理为“支撑点”,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奠定建设基础,构建滨海城市组群一体化格局,实现“环湾保护”可持续发展,打造现代都市型海湾城市,最终把我市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城市。

    拆除城乡之间的“篱笆墙” ——访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

    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将面临着“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及“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多个重大战略任务。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刘文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有必要将上述重大战略和任务的关系整合并明确为“十二五”期间青岛的“两湾两区”,即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建设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战略发展思路。两者关系可以定位为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青岛建设成为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前者是战略举措,后者是战略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理清了一个重大战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与两大战略任务(建设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关系,能够把中央、省委的要求与市委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三者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吃透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刘文俭说,“环湾保护”是“拥湾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对这一点,要有充分认识。如果不强调“环湾保护”先行,伴随着“拥湾发展”的实施,经济体量的增加,胶州湾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破坏。即使通过实施“拥湾发展”战略,胶州湾变成了青岛的内湖,其战略意义和社会效益也将大大降低。因为,一旦胶州湾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被破坏掉,“生活岸线、经济岸线”将注定无从谈起。只有真正做到了“环湾保护”,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高品位、高效益的“环湾发展”。同时,要以严格的“环湾保护”促科学的“拥湾发展”,通过“环湾发展”改变胶州湾沿岸脏乱差的现状,改善胶州湾的生态环境。

    将高新区建成生态型“样板”

    “胶州湾北岸高新区的区域位置极其重要、开发条件极为优越、开发意义极为重大。 ”刘文俭说,其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构筑现代化国际城市框架;二是有利于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三是为青岛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和宝贵土地资源;四是有利于“缩小南北差距、协调东西发展”;五是可以形成青岛新的增长极,极大提高青岛的辐射与集聚功能。因此,高新区建设是影响青岛新世纪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可以使青岛在未来逐步形成以黄岛区、崂山区为两翼,以高新区为龙头的环胶州湾发展、腾飞格局,还可为未来青岛市行政中心与经济重心北移打下基础。

    “生态型、花园式”是21世纪新城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刘文俭认为,高新区建设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要指标。一是努力建设低碳高新区。要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要使用绿色能源、建设绿色建筑、倡导绿色交通,使高新区的水更清、天更蓝;二是率先建设蓝色高新区。具体包括优化蓝色产业、发展海洋文化、倡导蓝色文明,努力做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的先导区。三是全力建成绿色高新区。要保护和利用好高新区的湿地、水系资源,建设好湿地公园、水系景观;科学设计、精细打造形态多样、绵延起伏、景观效果优美的人工岸线,搞好高新区的绿化美化、公共节点与空间景观建设,把高新区建设为以人为本的国际化生态型绿色花园。

    注重改革财税体制与考核体系

    现行财税和考核体制充分调动了各区市发展的积极性,但是带来了各区市竞争意识浓厚,合作与融合发展意识缺乏、设施重复建设、工业园区投资密度过低、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刘文俭认为,要革除这些弊端,就要通过财税及考核体系的调整,合理调整项目引建方和落户方利益关系,建立和完善鼓励各种要素在城乡、县区之间的自由流动机制。利用“飞地经济”的概念,拆除城乡之间的“篱笆墙”,促进资金、劳动力、土地、项目、企业等在城乡和区市之间、乡镇之间自由流动。尤其要鼓励市内产业项目向县域转移,鼓励多个乡镇共建工业园区,以此促进青岛城乡协调、要素集约发展,从整体上提升青岛的发展水平和实力。

    刘文俭就此建议,我市在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要注意把县域和中心镇作为促进青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大力实施县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内容的“五化”战略工程,壮大县城规模和实力,以此推进青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在大青岛背景下运作“大市政” ——市市政公用局局长单强炜谈城市生命线建设

    ●按照“环湾”战略要求,近两年来,市市政公用局以胶州湾生态保护、促进环湾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完善了重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必须做到有序开发与合理保护相结合,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把环胶州湾区域打造成我市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探索出一个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

    ●在“拥湾”视野下,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市政公用事业要及早跳出原来的 “条块分割”。

    “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一方面,市政公用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转方式、调结构压力大,缩小南北差距任务越来越迫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市市政公用局局长单强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两年来,市政公用事业牢牢抓住机遇,从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以及提高城市承载力的高度,加强供水、供气、供热保障,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先行保障。

    借力“环湾”战略转方式调结构

    据介绍,按照“环湾”战略要求,近两年来,市市政公用局以胶州湾生态保护、促进环湾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完善了重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

    围绕重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单强炜向记者一一盘点——

    总投资63亿元,建设完成30多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无论是工程数量,还是投资规模,均创历年之最,排水建设投资更是超过近10年的总和。其中,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走在全国前列,切实改善了胶州湾生态环境;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

    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实施了市内水资源合理输配,形成“三纵三横”的市区供水管网;加快中石油天然气引进,建设入市区第二条输气干管和环胶州湾次高压天然气管道,实现“双气源”、“双路”供应;建设垃圾焚烧、沼气发电、生化处理等工程,垃圾处理由单一处理转为综合处理,我市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水平大大提高;建立完善“数字市政公用”管理体系,对市政公用管网进行实时监控,切实保障了城市的平稳运行。

    把环湾区域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单强炜认为,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必须把“环湾保护”作为“拥湾发展”的首要条件,做到有序开发与合理保护相结合,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把环胶州湾区域打造成我市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探索出一个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

    基于此考虑,在国际化、生态化、花园式新城区建设中,市市政公用局将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充分发挥市政公用设施的辐射作用,使市政公用设施与新城区建设相适应,区内将实现全市统一供水水源、管输天然气、集中供热、污水零排放、雨水回用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生态目标。

    市政公用事业要打破 “条块分割”

    “在‘拥湾’视野下,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单强炜说,在此背景下,市政公用事业要及早跳出原来的“条块分割”,打破传统发展思路,用更高的标准、更长远的眼光来度量、指导青岛未来的市政公用事业发展。

    市政公用事业不仅要考虑到青岛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还要考虑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单强炜表示,在规划层面,要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作指导,区域统筹规划、超前规划、高标准规划,避免条块分割、区域失衡、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市政公用设施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特别是在胶州湾北部等新开发建设区域,要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设计理念,诸如“市政综合管沟”等,在为高新区建设奠定基础的同时,打造未来新城区建设的“标杆”。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