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脱口秀的那座灯塔正在渐渐熄灭

1
青岛新闻网 2009-11-24 11:09:46 中国青年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几天之前,很多中国媒体人还在津津乐道一位女人与一本杂志。胡舒立出走《财经》在中国媒体界掀起了波澜。一则“我走了,再见”的博客声明后,胡舒立在财经网的博客内容也全部清空。这番情形如果套用诗人“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以化解恐怕并不合适,似水柔情远远不是胡舒立留给公众的精神气质,空空如也的博客似乎只能映衬她的决绝与坚定。最新的消息是,胡舒立已出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前景并非如她

在博客中所说的“并不清晰”,她应该能感受到拥趸们对她的祝福。

    几天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告别演说。不夸张地说,这场告别演说的悲壮程度和它所激起的涟漪要远远胜过“我走了,再见”。

    “我爱这个节目,它是我的生命。正因为我爱它,我知道什么时候应说再见。”美国当地时间11月20日下午,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在节目中声明,《奥普拉脱口秀》将于2011年9月9日停播。

    一档脱口秀节目能够存活25年,拥有7000万家庭收看,连续16年排在全球同类节目之首,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奇迹。《时代》杂志曾经这样评价奥普拉,“脱口秀并不是她独创的,但是她用无与伦比的热情和亲切感,将脱口秀带到了一个新高度。她像一座灯塔,不仅带给传媒领域光亮,还延伸到了其他很多公共事业上。”

    确实如此。奥普拉的影响不仅在传媒和娱乐领域,舆论一致认为,奥普拉这个名字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品牌和力量,她吸引着各个阶层、各种肤色、各个国别和各种年龄的男女。老人喜欢和崇拜她,中小学生也迷恋她;她是那些三十多岁的困扰于肥胖和婚姻问题的妇女们的开导老师;丈夫和父亲们也打开电视机,向她寻求家庭和单位中人际关系处理的答案;遭受过强奸凌辱的少女视奥普拉为知音,她是她们的偶像和榜样;二十多岁的妇女欣赏她那种沉着冷静地处置困境的风度;她也是寻求成功的黑人少年的榜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甚至开设了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她,称为“美国文化现象”。

    对于奥普拉的告别,除了收看她节目的那7000万个家庭外,受震动最大的应该算是电视传媒人士了。在那些做着人物访谈节目的主持人的心里,奥普拉无疑是他们的标杆,虽然他们始终无法接近这座灯塔。

    央视火爆了十多年的《实话实说》停播了,有人感叹如果当年小崔能够一直坚挺下来,他会不会成为中国的男版奥普拉?屏幕里永远都顶着“火柴头”发型的陈鲁豫一直被“娱论”赞为中国的奥普拉,可惜她主持的这档曾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越来越被观众诟病——鲁豫的笑声、鲁豫的发问,就像她暴瘦的身材一样成为超越节目本身的最大谈资。在体型上接近奥普拉的央视主持人张越,她对底层群众的访问节目曾经吸引了不少观众,遗憾的是各种原因将其边缘化乃至下线了。或许杨澜的整体状况最接近于奥普拉,《杨澜访谈录》访问着高端的政要人士,《天下女人》讲述着俗世的生活琐事,这和奥普拉“不问出身”的受访对象有些类似,而且在事业发展上她和奥普拉一样拥有着自己的公司。但最大的不同是,你别指望杨澜女士会像奥普拉那样在节目中暴露隐私。

    为启发嘉宾“实话实说”,奥普拉常常不惜将自己的一些秘密也告诉对方。当嘉宾的故事令人感动时,她会和嘉宾一起抱头痛哭。这种直接、坦诚和个性化,在当下的中国电视屏幕里是寻找不到的。这么多年以来,除了崔永元和张越,中国电视屏幕上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基本上都长着一副“精英”脸,观众难以感受到那种天然的泥土般的亲切感。当然,这并不全是主持人的错,深层次的病灶恐怕还是发生在中国电视整体生态上。以至有网民笑谈要想打造中国的奥普拉,必须是“崔永元+倪萍+陈鲁豫+杨澜”的复合体生物才行。要是能有这样的“合金弹头”,不要说称雄华语脱口秀,估计连奥普拉本人也会将“脱口秀女皇”的桂冠拱手相让。

    不知从何时起,但凡一位有影响的人物离去或者告别,国人总喜欢以“XX的时代已经过去”来表达惋惜和遗憾,习惯性表达的背后不免有对当事人夸大拔高的成分。而奥普拉却无愧于她所创下的脱口秀时代,她的告别,是否映照出脱口秀这个节目形态日薄西山的宿命呢?

    很难用激流勇退来感慨奥普拉的离去。研究美国电视节目的权威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则分析说,奥普拉引退,源于奥普拉自己的疲劳。“每周五期,一年 260期,做了20多年——奥普拉为自己的节目可以说是用尽心力。她年纪越来越大,再加上她自己有公司,有新事业需要发展,她停下来是早晚的事。”

    脱口秀的那座灯塔正在渐渐熄灭。对于那些喜欢脱口秀的观众和媒体从业者而言,奥普拉的离去总免不了让人心有戚戚。不过,人们感念的,恐怕远远不是奥普拉单纯的那档脱口秀节目以及节目中的智慧与真诚。人们最深的留恋,还集结在奥普拉从一名“草根”成长为“精英”所焕发出来的力量——对很多人而言,这早已凝聚成一种深深的情愫。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他们为何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