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刘延东在纪念全国科学大会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
海奥网 2009-11-18 16:24:40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刘延东在纪念全国科学大会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3月27日)

    同志们:今天,我们聚集一堂,隆重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三十周年。在座的很多同志长期在科技战线工作,为科技事业解放思想、开拓奋进,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里,我向科技界老领导、老同志和与会同志,并通过你们转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向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刚才宋健同志和科技界的几位同

志回顾了当年的盛况,畅谈了科技改革发展三十年的历程,我感同身受。三十年前,在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党中央国务院就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全国科学大会,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我们民族历史上灿烂的科学的春天。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三十年前我们迎来科学的春天,今天已是硕果累累。我国科技事业一扫当年万马齐喑的局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三十年来,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幅提升,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三十年,是全民族创新活力极大激发的三十年,是人才辈出的三十年,是我国科技事业大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全国科学大会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论断,得益于全国科学大会打开了解放思想的先河,得益于全国科学大会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针。

    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1988年,邓小平同志重申并进一步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处于第一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位。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做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小平同志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已经变成强大的生产力,给我们国家的发展、给世界的发展、给人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贡献。

    全国科学大会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思想。在当时党的思想路线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发展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小平同志以革命家的胆略和理论勇气,敢于面对现实,坚持实事求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澄清了许多大是大非问题,使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创新。全国科学大会是改革的先声,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为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全国科学大会的历史贡献还在于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针。这为我们制定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奠定了基础。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人才问题,采取多方面政策措施,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日益强大的科技人才大军。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三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但全国科学大会以来的三十年却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光辉闪烁的一段历程。纪念全国科学大会,缅怀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科技事业的卓越贡献,我们深深地感到,科技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依靠,是我们把握和用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关键因素。当前,科技工作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敢于担起建设创新型国家重任,把科技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实施好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事关全局,责任重大。要抓紧落实规划纲要重大部署和各项任务,推动重大专项全面启动实施。

    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公益技术研究,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加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要在世界前沿领域进行超前部署,在我国已经具备基础的纳米、生物等前沿技术领域力争有所突破。要着眼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继续加大对社会公益性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服务大众的能力。

    自主创新,关键在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是企业,研发活动的载体是企业,创新成果的应用要靠企业,全社会的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上。要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科技工作要万马奔腾、生气勃勃,就必须牢牢抓住人这个根本。科技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技发展为了人、发展科技依靠人。为了人,就必须让科技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让人民分享科技进步的福祉和新的发展机会。依靠人,就必须尊重人、关心人,就要进一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社会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我们要特别尊重老同志,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要特别关心年轻同志,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像当年小平同志讲过的那样,做好人才成长的“后勤部长”,为科技人才多办实事、办好事。同时,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形成学术自由、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倡导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树立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发扬团结协作、合力攻关的团队精神。

    同志们,三十年前的全国科学大会掀开了中国科技发展这部伟大历史巨著新的一页,今天我们正在写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光辉篇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征程中,勇攀高峰,再立新功!谢谢大家!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法律保障
下一篇:李学勇: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