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另类邮局由正慢递走红 提笔给未来写封信(图)

1
青岛新闻网 2009-11-18 14:31:54 中国青年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当然,人们有时会不敢提笔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因为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未来究竟将身处何方”。

    可还是有些故事留了下来,留在了店里那总是三四天就会被写满的,名为“记忆与未来”的留言本上。

    一个叫Amanda的年轻人,在店里摆放的无数明信片中,发现了一张以教室为背景,两个穿校服的男孩和女孩正在黑板前演算的卡片,他便在留言本上写道:“想寄一张给你,却发现没有地

址,这是命运的捉弄吗?”

    自称“发简历无数,却如桃花般凋零”的刘海静来到这里,这个自称“桃花岛主”的大学毕业生,在本子上画下自己面朝大海、狂发简历的情景,只为纪念那灰头土脸的一刻。

    每次去798都必去“由正慢递”报到的张震华,从没有在这里寄过信,但“它能让我对未来充满想象,能让我更加相信我的未来是美好的”。于是这个搞摄影的男孩在留言本上写下“谢谢邮政(由正)慢递”。

    不过有时,在某一页纸上,也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比如,“Clytze虚度了某个午后,和她爱的人。”

    然而,那些在几个月后接受采访的留言者,仍能清晰地记得当时写下的句子,甚至画下的每一个图案。仿佛,在这只懂得魔法的熊猫的庇护下,他们能够放慢时光,封存记忆,留住过往,刻下梦想。

    将熊猫的头放大、肚子变胖、手脚缩短,一个憨憨的、看起来不太擅长运动的“胖墩儿”慢递员就这样问世了

    这只象征着梦想和希望的熊猫,起源于一封在2008年8月寄出的明信片。

    在北京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的李轶娜并没有想到,自己去丽江旅游时,从四方街的一间“特别破的小邮电所”中寄出的明信片,同事们竟然在一个多月后才收到。

    当时,几个同事反复地看这张独特的东巴草纸明信片。直到今天,他们还偶尔会找出这张卡片,跟着如画一般的东巴象形文字,念出这个古老民族的一首名为“幸福”的诗歌:“小鹤爱白云,小鹰爱白风,小野鸭爱湖泊……纳西儿女呀,爱幸福的生活。”

    李轶娜说,突然看到同事们收到“已经被自己抛在脑后”的明信片,她感觉到了“一阵惊喜”,就好像“重新找回了一段失去的时光”。

    回忆之余,大家也不免调侃一下中国邮政的速度,“这哪是快递,分明是慢递嘛”。可是他们同时又感叹:“没有慢递,哪来的惊喜呢?”

    聊着聊着,这几名平常只能给别人的项目出谋划策的“咨询专才”,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不然,我们就来开一个慢递公司?”

    这个创意,被这群人中的“老大”刘伟迅速抓住了。2008年的整个10月,他们经历了“疯狂的头脑风暴”,无论是在办公室、后海的酒吧、出差的飞机上,还是在红绿灯下的汽车里,这个创意都会被拎出来反复讨论。

    在选址时,他们曾考虑过北京的几个著名的旅游区,南锣鼓巷、什刹海、烟袋斜街。但因为慢递就像“一种行为艺术”,他们最终圈定了798艺术区。

    恰巧金融风暴带来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寒冬,798的画廊、书吧纷纷倒闭,展览变得屈指可数。那些曾经被视为涂鸦板的深棕色墙壁上,满满地张贴着“画廊转让”、“空间出租”的小广告。就连由正慢递的前身,也是一家因无法维持经营而关闭的画廊。

    经过一个多月的装修布置,2009年1月1日,当时命名为“邮政慢递”的小店,居然进入了试营业期。那时刘伟最好的打算,就是能“守住798这一家店,毕竟慢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136万人感染超级流感:死者肺部黑如焦炭(图)
下一篇:中国50%白领或在未来两年破产 负债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