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大包不敌汉堡包 筷子发霉店员邋遢倒胃口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08 14:29:49 齐鲁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正是中午时分,小红楼牛肉灌汤包店却门可罗雀。 张潇元 摄

正是中午时分,小红楼牛肉灌汤包店却门可罗雀。(张潇元 摄)

    早在十几年前,岛城市民想要在就餐高峰买上1个青岛大包,需要排队1个小时以上。如今,青岛大包、小红楼牛肉灌汤包、谷香村排骨面这些当年红极一时的青岛特色小吃,在很多年轻人眼里已经远远不及必胜客的披萨、肯德基的原味鸡这些“洋快餐”。当“洋快餐”餐饮连锁在青岛节节开花的时候,不少市民感慨,培育一个地方特色小吃需要数十年时间,忘却它不

该这么容易。

    年轻人对“本土小吃”没啥印象

    7日,记者在对青岛本土特色小吃为何难敌“洋快餐”的问题进行采访时,了解到很多市民都在为“本土牌”没落惋惜。“小红楼的灌汤包味道一直很好,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得无人问津了。”家住市北区的郭老先生告诉记者,他退休之前是名小学教师,那时很多中、小学校门前都开着青岛大包、小红楼牛肉灌汤包等一些青岛本地的特色小吃。老师们有时为了改善一下伙食,中午就会到外面吃顿包子,或者吃上一碗排骨面,可那时这些小吃太红火了,要是没早到,常常要排上一个多小时的队。“那时,如果我的学生考试成绩优异或是取得较大进步,我都会带着他们去吃上一顿特色小吃,这也给了我一段特别美好的回忆啊。”郭老先生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部分“老青岛”确实对青岛本土的特色小吃念念不忘,可在年轻人中“本土牌”却很难叫响。“排骨米饭?我更喜欢吃必胜客的披萨。”“吃面我一般去札幌拉面,谷香村排骨面?不太清楚。”“确实听说过青岛大包,但是现在没有卖的了吧,汉堡包买起来多方便啊,我还是比较喜欢吃肯德基的奥尔良鸡翅。”记者在采访中,时常听到年轻人这样的话。

    包子有名,卫生和服务却跟不上

    7日中午时分,记者走进了位于标山路上的小红楼店,一根绿菜叶醒目地沾在供顾客自取的碟子上、泛着点点白毛的发霉筷子、破了口的碗勺、油腻腻的桌子、挂得歪歪斜斜的营业执照……而店里仅有的几名顾客也正开展着“自助”行动,对餐具挑了又挑,把桌子拿纸巾擦了再擦。“记得青岛大包服务员的衣服,全是油!而且收银还是按照老式方法,现写单子,特别浪费时间!”谈起已经开始销声匿迹的特色小吃青岛大包,市民李先生说,“我还看见过小红楼的服务员穿着拖鞋呢!”

    据了解,曾经名震一时的青岛本地小吃由于服务员多是未经培训的下岗职工、经营者不注重服务质量等原因,如今早已威名不再。“现在很多本地特色小吃环境都远不如‘洋快餐’。”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外就餐,除了口味儿以外,更加注重餐厅的环境和卫生情况。“可有些挂着‘青岛十大特色小吃’、‘青岛名吃’牌子的店里,那牌子都生锈了,真是给青岛的形象抹黑啊!”赵先生惋惜地说,青岛的老牌小吃脏乱差的环境却让无形的品牌资产“生了锈”,而“洋快餐”优良的环境成了很多人选择的原因。

    特色小吃难扩张,“洋快餐”抢位

    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店在本地特色小吃停滞不前的时候却已经在岛城扎根发展,遍地开花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特色小吃一直遇到规模和扩张的难题,加盟连锁不放心,自营扩张实力受到限制,一直难以大规模在市区扩展,特别是市区南部的巨额投资也让不少特色小吃望而却步。相反,一些“洋快餐”却携资金实力和连锁加盟不断在青岛攻城略地。

    “老企业改制,许多老职工需要我们照顾,我可以冒风险大干一番,可一旦不慎翻船,后果就是全军覆没,对老职工没法交代。稳扎稳打经营这一个店,至少可以保证职工吃喝,老企业的顾虑太多,改革谈何容易。”如今萎缩到只剩一个自营门店的小红楼的负责人这样说。(本报记者 张潇元)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潍一体化结硕果 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揭牌
下一篇:《寻找微尘》成青岛城市名片 黄晓明黄渤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