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2009青岛第二季十大经济事件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06 15:14:10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青岛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七。 本版摄影 傅学军

    青岛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攀升到第七位

    4月14日,由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联合完成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正式出炉。

    

在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中,青岛位列第七,比去年提升了五个位次。报告分析称,综合实力平均是青岛的优势所在,但在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和产业层次上,青岛仍需努力。

    点评: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的大幅跃升,无疑是对青岛城市实力的一种肯定。但是正如报告分析所称,以实力平均胜出的青岛,其实在每一个“单项”上还有巨大的提升的潜力。

    仔细注视位列这张榜单前十位的城市,无论是青岛之前的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还是青岛之后的天津、苏州、高雄,它们都有太多的优势、太多的经验需要青岛学习、汲取。相信在经济效率、产业层次等诸多单项上实现“突破”之后,青岛将展现出更为强悍的竞争力。

    海尔成为新西兰白电企业斐雪派克大股东

    5月27日,海尔集团对外宣布:将投资参与新西兰Fisher&Paykel(斐雪派克)公司一项股权融资计划,其中包括定向增发、股东配股和补充增发三部分。此计划完成后,海尔将获得该公司20%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新的大股东。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互补和强化双方技术优势,共享双方市场资源、供应链资源,发展高端家电产品,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Fisher&Paykel公司创建于1934年,是一家以生产高端冰箱、洗衣机、洗碗机、干衣机和灶具为主的全球性家电企业。

    点评:始终抱持着“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雄心的海尔,在放弃竞购美泰克和GE白电之后,此刻出手斐雪派克,表明面对波涛汹涌的海外市场,海尔选择了一条审慎、稳健的扩张之路。

    相较海尔的规模,斐雪派克可能要算是个“小公司”,相信正在努力推动运营模式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的海尔,此次入股看重的应该不是产能,也许通过营销渠道的共享和管理理念的交流,促进今后国际化路线的推进才是海尔最渴望的收获。

青啤并购趵突泉啤酒

    青啤2.5亿元并购趵突泉啤酒

    6月6日,青岛啤酒与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达成协议,青岛啤酒以2.5亿元取得了其旗下趵突泉啤酒的品牌、销售网络等资产,鲁商集团战略退出啤酒生产行业。

    济南是中国啤酒市场有名的“战略要地”,山东已连续10年在啤酒产量上称霸全国。此次取得趵突泉啤酒品牌之后,青岛啤酒在济南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80%,不仅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山东核心基地市场的优势,而且改变了山东啤酒市场的竞争格局。

    点评:很多人没有想到,青岛啤酒与趵突泉啤酒在济南上演的12年啤酒大战最终以这种方式落幕。其实对于集中度过低的中国啤酒业而言,这样的故事一直在上演,今后也将继续。

    而这一事件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的并购模式是以品牌、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为对象。这一开创性举动,表明中国企业对利益的权衡正变得成熟而精明。再一个,它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让人们看到,“危”中有“机”的老调,会被那些“有准备”的企业,演绎得怎样现实而生动。

青岛纺织进入“无梭时代”。

    青岛纺织进入“无梭时代”

    6月24日,在青纺联控股集团家纺面料工厂生产车间,青岛棉纺企业最后224台落后的有梭织机停止了运转。这标志着从2006年开始的我市棉纺企业调整重组取得重要成果。

    三年来,我市棉纺企业累计淘汰落后有梭织机2702台,淘汰落后纱锭10万锭。目前已形成12万纱锭、452台高档无梭织机的规模,布机无梭率达到100%,无接头纱达到100%,精梳比重比调整前提高15%。实现无梭化后,青纺联控股集团的数字化纺织装备可以通过ERP系统实现桌面实时管理监控,在技术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点评:有着辉煌过去的青岛纺织,一直试图通过技术的提升,重新崛起。如今,有梭织机退出历史舞台,无梭织机“接棒”,让人们看到这一持续的努力,已经深刻改写青岛纺织的面目。

    在全行业无梭织机占比不足40%的情况下,百分之百无梭化的青岛纺织,无疑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对于它的未来,人们有理由寄望更高。

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启动。

    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启动

    5月31日,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和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揭牌成立。

    董家口港区位于胶南市泊里镇,三面环海,常年不冻不淤,其优越的建港条件在国内稀缺深水良港的现状面前显得异常珍贵。根据国家批复的《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董家口港区定位为国家重要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区规划面积60.2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35.3公里,泊位数112个,航道水深-20米,其总投资规模可能高达千亿元。

    点评:这是这座城市首次跳出胶州湾的范围,建设大规模的专业化港区。其规划泊位总数比胶州湾内泊位总和还多21个。预计到2020年,董家口港区将初步建成具有8000万吨吞吐能力,年港口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现代化港区。

    可以想见,随着董家口“蝶变”为一座现代化新港城,青岛角逐东北亚航运中心将增添一枚重要的砝码。

QMD船用柴油机项目投产

    QMD船用柴油机项目投产

    4月16日,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简称QMD)在其生产的第一台低速发动机旁举行了投产典礼。

    QMD是海西湾船舶产业基地的核心配套企业,采用瓦锡兰和三菱专利技术,生产全系列的低速发动机,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QMD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和宜昌船舶柴油机厂、芬兰瓦锡兰集团和日本三菱重工共同组建。

    点评:产业集群释放出的聚集效应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当这座城市在海西湾布局船舶制造产业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一个由造修船、曲轴、柴油机、船舶电力推进、港口及船用机械等关键环节组成的完善的船舶产业链会如此迅速的成形。

    随着QMD的投产,羽翼渐丰的青岛海西湾船舶制造集群势必会产生更强大的“磁场”,吸引更多相关产业进驻,进而在全球市场拥有更为强势的话语权。

    青岛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启动

    6月4日,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启动仪式举行。我市将重点在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化工石化、食品饮料、汽车机车船舶、机械钢铁等六大产业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及推广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筑新型工业生产方式。

    下一步,我市将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库,收集重点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额超过80亿元;围绕重点行业,培育25个重点企业和50个重点项目作为示范;组织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三年滚动计划,引导扶持“两化”融合项目。

    点评:制造业仍然是这座城市经济大厦中最为坚实的基石。长久积累的比较优势,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流向和区域发展特征都决定了,制造业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如何提升“青岛制造”的水准,如何实现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的升级,将是青岛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而有效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早已被证明是推动工业化升级的必由之路。此次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启动,无疑将使“青岛制造”获得重要的升腾动力。

青岛港前湾四期投入运营。

    新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开业

    6月29日,由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与泛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N)正式开业。

    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由青岛港集团、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中远集团、马士基集团联手香港泛亚集团,即三国五方新投资共同设立的中外合资公司,负责统一开发建设、经营管理青岛港前湾四期集装箱码头,项目总投资14亿美元,初始投资4.2亿美元。

    点评:“三国五方”的这次携手向人们又一次展现出现代商业规则下竞合的魅力。

    正如记者所言,新联盟成立后,前湾四期集装箱码头的10个泊位由QQCTN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共同对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效率,而且实现了青岛港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岸线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

青岛市地下铁道一期(3号线)试验段工程开工。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试验段开工

    6月26日,青岛市地下铁道一期工程(3号线)试验段工程正式开工。

    此次试验段工程总投资2.1亿元,建设周期2年。工程范围为河西站车站1座,总建筑面积约8968.5平方米;河西站至长沙路站区间段,总长1158米。其中,车站为明挖法施工,区间段为暗挖法施工。

    实验段的开工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青岛地铁建设,为一期工程全线开工积累施工组织、技术及管理经验。

    点评:人们用“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热切语言描述地铁试验段的开工。这样的情绪很容易理解。青岛的地铁如果从最初的酝酿算起,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对每一个青岛市民而言,这无疑都是一段不能算短的期盼。

    纠结了20年的地铁之梦在这一刻转换为现实。漫长的准备过程其实也是这座城市不断成长、不断强大的过程。强大到足以应对让地铁上马的犹疑、彷徨。前期的巨大投入、后期运营的财政补贴、人流量的支撑能力……那些曾经迟滞青岛地铁开工的客观制约,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都迎刃而解。也许,很多时候,时间和发展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武器。

    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选定高新区

    6月16日,青岛高新区与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签订了《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共建协议》,计划年内开工建设一期工程4万平方米。

    按照协议,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选址定在高新区北部胶州湾园区,与建设中的中央智力岛隔水相望,属中央科技岛群核心位置、科技研发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域。规划面积约500亩,其中综合孵化区规划200亩左右,主要用于建设科研孵化、中试试验、人才培训、交流协作等配套设施;产业开发区规划 300亩左右,主要用于引进建设国内外大学科研开发和生产兼容类项目,实行整体规划,分期分批开发建设。

    点评:历史形成的分散布局,一直掣肘青岛高校科研资源整合,使得产学研的集聚效应很难充分发挥。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下,胶州湾北部高新区的开发建设,给改变这一状况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的开工建设,就是青岛利用高新区这一平台重新配置产学研发展要素的最新进展。随着时光的推移,这样的整合将进行的更加深入、更加广阔。青岛的产学研链条将更加有机的联系。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