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万元现金大奖征集创意作品
·满汉全席年货礼盒团购热销中
·专题:抵制网络低俗之风
·2009春节旅游吹响集结号!
新闻中心>新闻中心08版>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假钞是否能从银行走出去
 

青岛新闻网 2009-01-10 13:01:57 新华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作者:毛建国

    近日,编号为HB90和HD90开头的百元人民币假钞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大量出现。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现金中心负责人称,他们已于第一时间联系了点钞机和清分机的制造商,将假币特征录入到机器中,进行升级。同时有消息称,人民银行已要求金融机构对点验钞机具进行排查,防止误收误付。(1月9日《潇湘晨报》)

    据悉,假钞“伪造手段较以往有很大改进,目前发现部分点(验)钞机无
法识别或不能准确识别此版”,而人民银行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人民银行从各地金融机构上缴的假币中陆续发现了编号为“HD90”的百元面额假人民币。这表明,部分假币确实可以“以假乱真”,而且很可能“误入”银行。由此引发一个担心,这些假币会不会从银行反流到无辜群众的手上呢?

    这种担心并非今日才有,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储户从银行取到了假币,由此发生了争执的事情。2008年某报曾报道,在东莞打工的李先生从ATM机里取了500元人民币,但在随后的使用中被告知是假钞,在打电话与银行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李先生持砖怒砸ATM机。此后,李先生被派出所拘留,而银行对此的反应是“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当然,我们应该对银行的专业技术和道德给予充分信任,然而在造假者造假手段不断翻新的情况下,银行误收假币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这首先源于点(验)钞机的技术限制。点(验)钞机本身并不具备选择性,不可能在“收入”的时候糊涂而在“发放”时清醒,也就是说,既然能误收那么也可能误发。其次是银行员工的主观性。银行对内部员工的管理向来严格,员工误收假币损失只能由自己承担,而在柜台交易过程中,其实是储户与银行工作人员之间的利益博弈。在这一背景下,谁又能保证银行员工不会把损失转嫁到储户头上呢?

    根据上面的推断,我们便不能排除假币存在从银行反流入储户的可能性。

    当然,可能并不代表必然,我们并不是想以此事来恶意揣度银行,只是想借助此事给银行提个醒,希望银行能以积极的态度,拿出修补漏洞、完善服务的方案。比如在制度上规定当储户与银行间发生假币纠纷时,应怎样合理解决;当银行员工误收假币时又该如何处理;对于新出现的假币情况,应尽快更新技术手段,堵住假币流入银行的漏洞,不给无辜储户造成损失等。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银行需要做到的就是无论造假者多么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