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奥运频道 > 奥运图片 > 正文  
 
青岛国际帆船赛摄影展 人文奥运的激情画卷

青岛新闻网  2006-11-20 05:45:35 青岛日报

 

  为全面展现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的盛况和精彩瞬间,今年8月31日至9月15日,奥帆委、市政府新闻办和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了以“心随帆动 驶向成功”为主题的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图片摄影评选活动。大赛由市摄影家协会协办,设立了媒体专业组和普通组,吸引了岛城众多专业摄影家和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800余幅(组),经过评委会评选、网上公开评选,2006青岛国际帆船摄影大赛产生了普通组、媒体组两个组别的金、银、铜奖作品23件,优秀奖作品30件,入选作品奖200件。本次图片摄影展是对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的展示和记录。展览将持续至本周五,期间免费向市民开放。

  一个动感的帆船赛

  “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都将成为一座城市历史上的永恒”。

  如果将一个个精彩而美好的瞬间串联起来,那么这些瞬间就会变成一幅更为恢弘大气的人文画卷。对于已经悄然走过的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而言,图片摄影展其实就承载了表达这种恢弘与大气、传承永恒与历史的人文功能。

  从11月17日开始,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图片展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的阳光大厅内展出。124位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精心拍摄的276件作品,分解成“启航”、“扬帆”、“心动”、“成功”四个板块,静静地陈列于阳光大厅里,这一个个凝固了的瞬间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与感动。

  这四个“单元”有着不同的蕴涵:“启航”是开幕式盛况、城市热烈迎接氛围、举全市之力办帆船赛的影像记录;“扬帆”则是比赛组织、赛时动感精彩瞬间、运动员工作人员活动细节的集纳;“心动”展示给我们的是城市志愿者、市民、工作人员温馨、快乐、感人的瞬间;“成功”传达的则是闭幕式盛况、比赛盛大场面、奥帆中心景色等。

  整个展厅的设计亦是特色独具,别有风情:一走进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由青岛风之帆国际航海俱乐部提供的两艘长4.23米、宽1.42米、帆的面积达7.06平方米的激光级帆船,40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国旗高高飘扬在大厅上方,由奥帆委和青岛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心随帆动 驶向成功》帆船赛宣传片在大厅内循环播放。而陈列在大厅一隅的沙滩、石子、贝壳和帆船模型等元素又让我们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属于帆船的季节,回到了那片蔚蓝色的大海,回到了那段有海有风有帆有激情的日子。

  开展以来,前来参观的市民就络绎不绝,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儿童。市民们或是在某一幅画前静静驻足,或是三五人“扎堆”在一幅画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还有的参观者将手机、数码相机的镜头对准照片,“咔嚓”声不时在大厅里响起,还有的参观者高举着DV机,将所有的照片都DV了个遍……

  一个个激情澎湃的瞬间交织在一起,绘制成了一幅精美的“帆都”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徜徉,每个人都能看到独特的风景。

  “这两幅照片选景独特,拍得极富动感。看了这两幅画,我都忍不住得想自己也能驾着帆船在海面上迎风破浪”。在由本报摄影记者周光辉拍摄的《向前!向前》和《激流勇进》两幅画面前,今年已85岁高龄的市财政局退休干部宋正停住了脚。“今年帆船赛,我没能到现场观看,这次图片摄影展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看完图片展,老人陡然间多了一个心愿:“我希望还能活到2008,到那时候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到奥帆中心去看一下奥帆赛,为咱们中国加油,为青岛鼓掌!”

  在一幅题为《紧张有序》的画面前,中国海洋大学麦岛校区的大三学生刘明群感慨万千。画面中,五六个身着浅蓝色服装的志愿者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每个人的额头上都渗出了小小的汗珠,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这幅画让我重温起了作志愿者那段虽然很累但很快乐很幸福的日子。”在今年8月,刘明群与全市1200多名志愿者一起,用他们真诚的微笑和无私的奉献感染着八方来宾,成为城市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家住市南区东平路3号的吕正士也是一大早就赶到了展厅,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用数码相机翻拍。“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视角,真实记录了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的盛况和一个个精彩瞬间,影像风格平实质朴,自然而生动,让人记忆深刻。明年我也要多拍些这样的照片,为咱们城市留下一些记忆”,指着刚买了三天的数码相机,吕正士对记者说道。

  就读于青岛江苏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孙磊磊是个小“帆船迷”,家里的玩具很多是帆船。周六一早,他就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展厅。因为个子矮,他踮起脚尖才能看到一幅完整的照片,但他却坚持将现场的所有照片全部都看完了。“我喜欢大海,我热爱帆船运动,我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早日驾驶着帆船在大海中自由地飞翔。”

  就让我们扬起心动的帆,踏着成功的浪,驶向精彩纷呈的下一站,让五彩的风帆跃动起更加辉煌的诗篇……

  “人文奥运”成果的展示

  李奉利(奥帆委副秘书长):一座城市是需要故事的。青岛就因为奥运而变得很有故事,因为帆船,我们的蔚蓝色海面变得与众不同,别有一番韵味。这次图片展就是将与帆船有关的一个个动人故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对帆船赛的美好回忆,让广大市民再一次感受到了帆船赛的氛围。

  这次国际帆船赛图片摄影展是青岛市民全程全面全力参与和支持帆船赛,积极推进“人文奥运”实现“市民参与最广泛”目标的一扇直观窗口,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青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帆船赛迎办奥运会的浓郁氛围。这些或专业或业余的摄影爱好者们冒着八月的酷暑,奔波于奥帆中心的各个角落,用心来捕捉着一个个精彩而美丽的瞬间,用他们特殊的视角向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动感的帆船赛,传达着市民对城市的热爱和对帆船的激情,张扬着我们青岛浓厚的“人文奥运”氛围和气息。

  明年我们计划在奥帆中心运动员场馆和运动员住宿的宾馆做一些小型展览,将这些运动员在赛场中的花絮和生活细节展示给广大中外友人。设想一下,明年,同一个运动员在同一片蓝天下看到被摄入镜头的去年的自己时,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惊喜之情。相信,这些精彩的瞬间将会让这些中外友人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增加我们这座奥运城市的魅力和影响力。

  每幅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郝国英(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是今年我们这座城市里让人怦然心动的一个片段。虽然帆船赛已经远去,但帆船赛期间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青岛市民高昂的参与热情让我们这些摄影人时时铭记在心。于是,我们拿起了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次帆船赛中的一些精彩瞬间,定格下了帆船作为一项航海运动所蕴含的速度、激情与力量之美。从物理意义来看,这一幅幅图片都是静态的,但透过这些静态的照片,我们也会洞见出照片背后的动感意义,因为每幅照片背后都蕴含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折射出我们青岛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所付出的努力。

  通过本次摄影大赛,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大部分摄影者对于奥帆赛的运动比赛项目还比较陌生,特别是在风浪较大的海上拍摄,熟练运用器材、抓拍技艺、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我们相信,通过“好运北京”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摄影大赛这样一次真刀真枪的大练兵,我市的摄影人一定会继续以“心随帆动,驶向成功”为主题,拍摄出更多更好的摄影作品,为“帆船之都”做出新的贡献。

  在摄影中感受帆船魅力

  蒋树忠(参赛市民):摄影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体现自己理念的创作过程,更重要的是摄影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镜头会给我们带来无限遐想和喜悦的享受,带来感动与美的震撼。在这次帆船赛摄影,我们更是深深地感受到了摄影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了帆船这项富有激情的海上运动对于我们摄影人内心情感的陶冶。

  应该讲,本次摄影展是2008奥帆赛宣传的序幕,同时也是展示青岛城市魅力和锻炼队伍的大好机会。相信,今后还将有更多的场景和比赛要靠我们去挖掘、去记录、去宣传。无论是作为专业摄影者,还是摄影的业余爱好者,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地拿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呈现给青岛,奉献给社会,从而共同推动我们所喜欢、所热爱的奥林匹克和帆船运动。

  我自豪,因为我参与过

  周光辉是青岛日报摄影部的记者。国际帆船赛期间,从运动员报到直到帆船赛结束,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奥帆中心,为广大读者捕捉着来自赛场和运动员身上的精彩瞬间与细节。可是读者们可能不知道,为了拍张好照片,周光辉付出了多少汗水!

  整个帆船赛期间,周光辉每天的生活就是简单而枯燥的“三点一线”:上船、下船、回报社发稿。当时正值八月酷暑,周光辉每天八点不到,就赶到奥帆中心,然后背上他那套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带上几根火腿肠和面包,就登上了媒体船,在船上一呆就是一天。登船之后,既要选好角度,掌握好拍摄时机,还要克服小船因为风浪引起的颠簸和晕船等因素,可以说,每幅照片都是冒着极大风险,都是“含金量”极高的。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周光辉坚持了20多天,拍摄了上千幅照片,其中被报纸选用的几百幅照片广受读者好评,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中外媒体也争相采用。然而,连日的海上漂泊,却让周光辉的肤色发生了很大改变,以至于帆船赛一结束,同事们就戏称周光辉由一个“浪里白板”变成 “浪里黑板”了!

  一个志愿者的影与诗

  家住浮山后六小区的袁福夏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今年已经64岁了。他是一名帆船赛志愿者,主要工作是为组委会提供志愿者服务的照片。10多天的时间里,他拍摄了3000多张数码照片,其中包括志愿者服务的照片,也包括一些运动员生活和比赛的细节。

  今年9月初,帆船赛一结束,袁老就开始了一项“浩大”的“选美”工程:他先是从3000多幅照片中精心挑选出100多幅自己满意的照片,然后再从100幅照片中挑选出37幅更为满意的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冲洗,再将其精心装裱在影集中。这项“工程”大约用了袁老三五天时间。

  在作志愿者期间,袁老几乎每天都被志愿者这个朝气蓬勃的团队和帆船赛的近乎完美的运行所感动着,于是他将这分感悟和感动写成了《青岛,我们的骄傲》、《我是一个兵》、《这里汇集一群优秀分子》等十多首诗,并将其张贴在这套影集的背后,随后将这套影集送给奥帆委留作纪念。袁老给影集起了个通俗但很有意义的名字:《一个志愿者的影与诗》。

  一家四口齐上阵

  家住太平角路的原机械工业部青岛疗养院职工于立先自小就是摄影爱好者。在于立先的带动下,妻子梁桂芬、从事室内设计的儿子于青、在人民医院工作的女儿于蓝等都喜欢上了摄影,而且都发展成为摄影界的“行家里手”。“啤酒节”、“时装周”、“海洋节”等大型的节庆活动,都少不了他们一家人的身影。这次国际帆船赛,他们当然不能错过,一家四口“齐上阵”,拍摄了上千张照片。

  帆船赛一开始,他们一家人就约定谁有时间谁去奥帆中心拍照。拍完之后,晚上一家人就围聚在一起进行点评,有时还要在电脑中进行编辑,最后挑选出满意的作品存档,以记录下这次国际帆船赛的精彩瞬间。于立先告诉记者,本来拍照片是出于一个市民对于帆船赛事的热情,就想着给青岛留下一下关于奥运和帆船的图片资料,后来看到这次图片摄影比赛征集活动后,就精心挑选出十几幅照片送到组委会,没想到其中的三幅作品还获得了优秀奖。(周建亮)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三千来宾汇聚京城 中非峰会将预演奥运接待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 海底世界邀公交司机免费游览
· 85901717《尚可美食热线》将开通
· 奥普浴霸大型团购火热报名中
· 走近大师,俄罗斯当代油画展开幕
· 特别新闻:27家IT名企急招309人
· 北京交大MBA学历学位班12.6开学
· 海尔&英特尔 创新产品研发中心成立
· 美国童乐儿童英语免费学(送教材)
· 麦凯乐盛恩回馈10日 商品促销
· 岛城最大的外语培训基地—赛思
· 对外经贸大学MBA十班12.16开学
· 岛城最高级别英语培训学校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