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国内社会新闻 > 正文  
 
聚焦千奇百怪的减肥实验

青岛新闻网  2006-08-16 18:50:59 新民周刊

 

  脂肪到底是被泻出来的、甩出来的还是吸出来的?如果你正在被千奇百怪的减肥方法所吸引,你最好先冷静一下。

  撰稿/黄 祺(记者)

  神奇药水与疯狂淋巴

  电视荧屏上又在播放减肥药的广告,黄先生皱了一下眉头,有些疑惑。

  这是他前段时间准备购买
的一种减肥药,广告里的宣传词实在诱人:不需要控制饮食,只要每天在耳朵后面涂一点药水,就可以瘦身,减掉腹部多余脂肪。黄先生曾经很动心,他才30出头,但将军肚已经很是“壮观”,平常几乎不运动,胃口又好,眼看着肥胖之势愈演愈烈,心里很着急。身边的几个朋友声称在使用了这种神奇的药水后,肚子小了不少,黄先生将信将疑,但还是打算买来试一试。

  一周以前,国家广电总局和工商总局发布联合通知规定,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从8月1日起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五类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通知称,“禁播”原因之一是,“一些电视购物公司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夸大产品功能,特别是一些丰胸、减肥产品,以消费者使用产品前后形象做对比,使用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保证使用效果。这些问题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看到“禁播令”,黄先生本来已经打消了购买这种药水的念头,但如今禁播期限已到,那些前后对比的腰肢依然在荧屏上扭动,这让他再次疑惑起来:究竟应该信还是不信呢?

  电视购物广告似乎已经“疯狂”,8月1日“禁播”首日,12家省级卫视顶风作案,仍然播放被明令禁止的广告,“禁播令”变成了耳边风。电视台违规的巨大驱动力尽人皆知——五类广告占了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半壁江山,广告产品生产销售商支付了电视购物栏目高昂的广告费用。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广告产品利润丰厚,消费者大把钞票落进生产销售商的腰包,他们自然掏得起昂贵的广告费。

  打动黄先生的“两点激瘦神奇液”的减肥产品,广告中的市场价是320元一瓶,不管你想减“20、40、60、80斤”,只要在耳后抹上点药水,不爱运动和大吃大喝都不是问题,照样可以达到目标。和很多电视购物广告的宣传方式一样,“神奇液”广告里有很多“消费者”现身说法,一位魔鬼身材的外国女郎,被介绍2个月减去60斤,如今是著名时装品牌阿玛尼的模特。“女性最高纪录:30天减48斤”,“所有使用者100%有效,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这些振奋人心的口号,让观众难抵诱惑。

  和当年的减肥茶、减肥药一样,这种升级后的“神奇药水”成为近年风靡一时的新型减肥产品,电视购物广告中常见它的轮番轰炸。记者查询了多家专营减肥、美容类保健品的网站,“两点激瘦神奇液”都被放在首页显著位置介绍,记者致电销售人员,销售人员都声称“卖得很好”。

  但是,如果留意“神奇药水”宣称的减肥原理,药水的“奇效”就应该大打问号。“美国研制的尖端高科技利脂素透皮技术联通人体淋巴液,加速将脂肪转化为热量和游离脂肪酸,并通过淋巴系统排出体外,达到快速减肥瘦身的目的。”上海市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的顾卫琼医生,看着“神奇药水”的广告资料直摇头,“我们这样的专业医生,也很难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但顾医生可以肯定的是,淋巴不可能在减肥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淋巴是人体的免疫屏障,它也是人体内循环的组成部分,脂肪分解物进入血液后,与淋巴系统有一些物质交换,淋巴的确能运载脂肪的分解物,但数量却是微乎其微的,就算药物能加速淋巴内脂肪分解物的代谢,对于减肥的作用也几乎可以忽略。

  体表排脂的玩笑

  相比之下,历史更加悠久的内服减肥药品更符合人体生理原理,但广告的夸大宣传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常常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医院的肥胖门诊,医生常用减肥药物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通过作用中枢神经,抑制食欲,兴奋交感神经,增加能量消耗;另一是使脂肪酶失去活性,使它不能将食物中的脂肪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以减少人体热量的摄入。

  顾卫琼医生告诉记者,这两种药物控制肥胖的原理都是控制脂肪堆积的路径:防止过多的能量来源、加速脂肪分解和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在加速脂肪分解的阶段,除了药物,唯一的途径就是运动。

  一般减肥茶里都含有利尿剂,它的作用是脱水,使用者能够明显看到体重的下降,但殊不知体重减轻的原因是失水,却不是消耗了脂肪。这种失水减肥的方法,常被用在运动员参加比赛前,急需减轻体重的情况。有利尿和腹泻作用的减肥产品,不良反应包括脱水导致的昏眩,甚至影响肾脏功能。其他的食欲抑制剂和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也被证明有副作用。

  在减肥药物有不利健康的副作用人尽皆知后,减肥商再次展开强大的广告攻势,试图引导消费者追逐宣称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外用药和减肥器械。但外用药物和器械,真的能够减肥吗?

  和“神奇药水”相比,“足下抽脂贴”的功效好像更加直观,只要把两块膏药一样的贴布贴在脚心,几个小时以后取下,贴布就会变成深褐色。广告的解释是:“使用初期,植物精华粉末会凝固变黑灰色,出现的油状分泌物为体内毒素,属正常现象。”这种“高科技体外抽脂排毒产品”,能够“让脂肪细胞真正做到分解、转化、循环溶脂,阻止脂肪生成,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韩国足下抽脂达到快速瘦身的效果。”

  不得不佩服这些减肥产品发明者的想象力,当发明人把科学常识与“淋巴排脂”“足下抽脂”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像煮大杂烩一样混为一谈后,总有些头脑发热的消费者迫不及待地打算用自己的身体完成一个减肥试验。

  上海市一位消费者在发现使用“足下抽脂贴”无效后,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揭穿了“足下抽脂贴”的秘密。她把足下抽脂贴贴在自家的热水壶上,一段时间以后,“抽脂贴”也变成了深色,硬生生从水壶上抽出“脂”来。顾卫琼医生告诉记者,人体脂肪只能通过能量代谢,脂肪变成脂肪代谢物——水、二氧化碳、酮等物质排泄到体外,脂肪不可能直接排出体外,而“体外抽脂”的概念纯属无稽之论。

  振动的“奇效”

  减肥的世界似乎离不开联想,当人们看到被机器带动而颤抖的皮肉,广告中“加速脂肪撞击”之类的原理似乎变得可信起来,并最终接受了脂肪能被“甩”出来的概念。

  减肥产品开发商们当然熟稔多数消费者既想减肥又不愿意运动的心理,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自然不会用运动来招徕顾客。“甩脂机”近乎“完美”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这种号称能够让人体“被动运动”的机器,通过带动全身振动,“让全身的脂肪运动起来,消耗热量,消除体内围积多余的脂肪”。让人心动的是,“甩脂机”不仅能够减肥,“每天只需要使用5-10分钟,相当于慢跑1个小时消耗的热量”,而且“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家甩脂机专营店里,促销小姐指着正在试用机器的女士的腰部,给记者介绍说,高频的振动让脂肪细胞相互碰撞,加速脂肪燃烧,加快脂肪代谢。刚走下甩脂机的女士说自己有点头晕,促销小姐急忙解释,这是由于还没有习惯,经常使用甩脂机后,不仅能够减肥瘦身,还可以放松关节、脊椎,有益身体健康。

  就在甩脂机广告在电视购物等媒体上播得如火如荼时,北京市消协近日指出,甩脂减肥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还有可能损害骨骼、神经,影响内脏器官功能,消费者应慎用。从事运动减肥技术指导工作的运动医学硕士于长江认为,甩脂机能够达到锻炼肌肉的作用,让松散的肌肉变得紧实,但其减少脂肪的作用没有理论依据,而且高频的振动可能影响脊椎健康。“除了抽脂手术,任何声称局部减肥的方法都是假的。”于长江说,正因为脂肪消耗只能靠能量代谢的方法,所以,没有一种减肥方法可以让某个身体局部加速代谢,而让其他地方保持原状。

  怎能不“肥”?

  在人人减肥的今天,脂肪仿佛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被“妖魔化”的脂肪,究竟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关系如何?

  “不用运动!不用节食!”减肥保健品广告里的口号如此诱人。躺着可以减肥吗?今年再次举办的减肥夏令营里的故事会给你答案。

  胖墩里的冠军

  室外的温度是37.9摄氏度,篮球馆里,凉快不了多少,金新抱着篮球歇下来,体恤衫已经湿了一半,脸上挂着的汗也懒得去管。要是在家,他一定钻进空调房间,灌一瓶冰镇的可乐再说,但在减肥夏令营里,他最多只能喝点白水,歇一会。老师刚给金新测了心率,很正常,虽然已经活动了快2个小时,但金新看上去还是精力十足。

  “累吗?”记者问。金新摇摇头:“还可以。”20多天以前,金新每次回家爬楼梯,到三楼时就要歇一会,大口喘气,要一口气爬到四楼的家,简直是一种煎熬。金新自己也能感觉到体重带来的不便,主动要求父母把他送到减肥夏令营来。

  乍看金新,记者很难猜出他的年龄,胸膛又宽又厚,只是一张脸还稚气未脱,说话时左右脚频繁交换重心,那也是孩子的动作。金新实际上只有11岁,身高1.49米。7月8日,金新的体重是77.5公斤,看上去并不是过分臃肿,他说自己“肥得匀称”。但一串指标表明,他已经过于肥胖。

  医生测得金新的体重指数(BMI)是34,这个数据是参照个体的身高来评价其体重是否合理的简便易行的指标。对大多数成人来说,BMI指数的过度增高或降低与不良健康后果之间的联系十分明显。根据WHO建议,BMI指数的正常范围在19~25之间。若个人的BMI指数处于25~27之间时,一般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体重过高,心血管疾患的发病危险比正常人有所增加。当BMI的值超过27时,个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幅度增加。金新的体重显然大大超出了正常体重的范畴。

  事实上,体重指数还不是唯一判断金新是否肥胖的指标,另两个数据是,金新7月8日测得脂肪含量是51.40%,脂肪重量是39.8公斤。前一个指标是指脂肪重量占体重的比例,金新严重超出了参考值,男性脂肪含量应该在20%以内才算正常。

  “第一次做体检时,试管里的血液上飘浮着一层油脂,护士说,从没见过这样的血液。”这次夏令营的技术总监于长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上海衡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夏令营的主办方之一,进入减肥夏令营时,40多名像金新一样体重和脂肪含量超标的小胖墩,接受了全面体检。

  7月24日,夏令营开展了第二次中期体检,金新的体重比半个月以前下降了6.5公斤,而且脂肪含量也减到了41.8%,脂肪重量减少了13.1公斤。后两个指标的变化,才是减肥的真正目的。

  现在,他是减肥夏令营中的“冠军”,20天里,他的体重下降了将近10公斤。“你自己觉得瘦了吗?”金新显然还不大会与陌生人交谈,表情有些紧张和茫然,他点点头,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一件事一样,大声说:“衣服都大了,裤子也大了。”接着很得意地笑笑。

  只靠能量代谢

  金新在夏令营中每天的生活是这样安排的:早上6点起床,6点到7:15晨练,7:30早餐,8:15到9:15是学习时间,9:45到11点是游泳课,中饭以后午休,下午3点到5点是乒乓球、篮球或者有氧操。

  7月17日这天的菜谱是,早餐:豆浆、花卷半个、鸡蛋一个、咸菜、生番茄一个;中餐:米饭、醋溜白菜、白切鸡、西瓜、绿豆汤;晚餐:米饭、凉皮、青椒肉丝、西瓜和绿豆汤。

  “刚来的时候吃不饱,现在习惯了。”金新介绍自己的经验。突然,一个小朋友窜到我们身边“举报”说:“他偷吃零食!”金新马上反驳:“我现在已经不偷吃了!”每天,营养师按照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三餐计划,每个人盘中的食物数量不一,“一个孩子每天运动消耗的能量可以计算,食物提供的能量可以计算,根据摄入量和消耗量之间的差值,就可以估算出每天应该减少的脂肪量。”

  减肥夏令营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增加运动量,减少进食量。这个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是目前减少人体多余脂肪最安全有效的办法,无论如何,躺着不动,是不可能减肥的。管住嘴巴,是巩固胖墩们减肥成果的关键。“管住他们吃零食是最头痛的任务。”负责减肥夏令营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洪洁介绍说,目前,大多数肥胖的原因是不明确的,除了少数可以追查到基因上的明显缺陷外,临床上观察的结果是,多数人的肥胖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胖人们最需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急着盲目地吃减肥药。

  在瑞金医院减肥门诊里,气氛与其他诊室不同,就诊者乐乐呵呵,大多“富态”。医生询问就诊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很多病人,特别是青少年肥胖者都有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肥胖十有八九是吃出来的。”门诊顾卫琼医生说。

  运动减肥也有学问

  “很简单,吃太多、消耗太少,脂肪自然就堆积起来。”根据医学上对减肥的定义,减肥就是增加肌肉活动量、减少脂肪、增进人体脏器功能。让人烦恼的是,储存堆积着的多余脂肪,只有在代谢超过摄入的脂肪时,我们的身体才会去动用那些储备的脂肪。当然,很少有人会让自己处于饥寒交迫中减肥,所以,要想动用“存货”,只能增加运动量,加速脂肪的代谢。

  这大概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并非任何运动都能收到减少脂肪的效果。

  减肥夏令营的负责人刘智彪曾经在一个健身俱乐部里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正在练蛙跳,一头汗,边跳边哭,指导教练在一旁督促,不许孩子停下来。一打听,才知道小孩正在减肥,指导教练过去是专业运动员。但在刘智彪看来,这样的训练不但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而且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这样的运动,是训练运动员的方法,会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小孩子还在发育,高强度的肌肉训练,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出身运动医学专业的刘智彪说。

  有氧运动达到一定的时间以后,能量由氧气燃烧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生产热能物质ATP提供,而像短跑、举重之类的运动项目,所需的能量是由血糖在无氧状态下,迅速合成新的热能物质ATP来提供的。所以,一般认为,只有像游泳、篮球、慢跑等等有氧运动持续不断达到一定时间后,才能消耗脂肪,达到瘦身的效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大的障碍是不能坚持运动。”减肥夏令营负责心理指导的工作人员说,只有持续的有氧运动,才能消耗多余脂肪。她每天的工作是了解小胖墩们的心理变化,鼓励叫苦叫累的营员们坚持锻炼。“一个孩子刚来时非常抵触,每天摸着自己的肚子说:我亲爱的小肉肉,等回家我就把你们补回来。”这位工作人员说,现在,这个小营员已经习惯了每天的运动量,也慢慢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开始很配合地参加运动。

  被“妖魔化”的脂肪

  在金新的减肥夏令营中,唯一的成人“插班生”是20多岁的梅女士。进营体检时,身高1.55米的她体重54公斤,看上去这位女士并不胖,但目前的体重,离她自己的期望值超出很远,她总觉得自己比周边的苗条女同事胖很多。

  梅女士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几乎尝试过市场上所有减肥方法,不要说吃减肥药、用甩脂机,就连抽脂手术也做过,只要一有空闲,她就跑到健身房,在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跑步、骑单车,受尽“磨难”,却还是没有让自己满意。

  到夏令营时,医生检测出梅女士的脂肪含量不高,在正常范围,脂肪重量也与正常人无异,不过她的四肢由于长期锻炼,肌肉紧实,看上去稍微粗壮一些。离开夏令营时,虽然体重下降了一些,但梅女士还是有些不满意,她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她不可以再瘦了。

  “人体必须维持一定的脂肪量,如果再减下去,她的身体健康就要受到损害,如果要想把已经生成的肌肉减去,那是非常困难的。”于长江说,如果减肥产品广告里“想瘦多少瘦多少”真能实现,也许就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在减肥广告中,脂肪仿佛是十恶不赦的“魔鬼”,被“妖魔化”的脂肪,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程度常常被我们忘记。脂肪是人体热能的重要来源,除了提供生理代谢和人体活动所需热量外,多余的部分可转化为组织脂肪,贮存于体内各组织之间,在必要时为身体提供热量。脂肪导热性差,所以有保持内脏温度和保护脏器、肌肉、关节的作用。脂肪还为细胞提供磷脂、胆固醇等“建筑材料”。

  只有在肥胖超过正常范围以后,那些过多的脂肪才会对健康带来威胁。顾卫琼医生介绍说,早期单纯的肥胖,只表现在体内脂肪含量增加,没有引起内分泌混乱。只有在肥胖加重以后,很多内分泌疾病就可能会来找你的麻烦,比如糖尿病。胖还是不胖,不光是关乎美观,减还是不减,需要多想想健康前提。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女子在校聊天被校警打断腿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 《疯狂的石头》2VCD仅售8.8元(图)
· 青岛华侨学校 国际化双语热招中
· 半年英语免费学 外教老师带回家
· 成就月薪5000元的白领精英
· 06年中国百盛服装设计师邀请赛
· 对外经贸大学MBA班9月16日开学
· 新托福 New Toefl iBT登陆青岛
· 北交大MBA学历学位班招生
· 青岛啤酒“我是冠军”大赛启动
· 五色土-投资收益7% 借款仅需三五天
· 俊男靓女快点来-齐鲁情缘交友网
· 成功创业在青岛高级技校
青青岛短信中心
>>点击进入短信频道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