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日报版面图 > 16 > 正文  
 
教会学校的教育启蒙

青岛新闻网  2006-04-11 02:43:19 

现有新闻评论
 

10件倾城旧事的抚今追昔(三)

    教会学校的

    教育启蒙刘淼/文图

    触摸青岛教育的心脉,足以见识教会学校曾有的活
跃。早在一个世纪前,教会学校为尚处懵懂的青岛现代教育带来多个第一,第一所中学、第一所女中、第一所小学……

    鸦片战争期间,外国殖民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开设教堂、学校、医院,开始文化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取得了可以在其居住地自由设立学校的权利。教会学校兴办之初,多以传播宗教为目的,即以学传教,后又以培养留学生为目的。进入20世纪后,教会学校为了获得“认可”,不得不在学制和课程的设置上向中国的学校靠拢,开始淡化宗教色彩。

    1873年起,西方各国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相继进入青岛境内传教,特别是1898年德国强占青岛后,宗教势力日益膨胀。《即墨教育志》载,到即墨传教的有天主教、基督教,基督教内部又分长老会、信义会、浸信会,他们各设教堂,同时分别建立一些教会小学。基督教信义会就先后在即墨建有教会小学11处,长老会建有3所教会小学,浸信会1处,天主教两处。

    青岛最早兴办的教会学校当推知务学堂。1895年,基督教南美浸信会谢万喜、张义集夫妇在平度城西关钦德堂民房开设1所小学,至1902年又先后建立了知务学堂和义集女校。上世纪初期是教会学校发展的鼎盛期,至1937年抗战前夕,仅青岛市区的教会中学就有德华、礼贤、文德、圣功等8所。

    德华中学是德国基督教路德教会传教士昆祚于1898年在鲍岛山(今阳信路)创办德华书院,是青岛市区最早的教会中学。当时学校招收学生30人,分中学、小学两级,1908年增设师范班。该校主要培养传教士、洋行买办、教师和翻译人员,故课程设置偏重德文和宗教等学科,1914年停办。初名礼贤书院的礼贤中学,是青岛历史最长的一所教会中学,是德国基督教同善会传教士尉礼贤于1901年自荐开办的师范学堂。1905年添设女学,名淑范女学,又名美懿书院,是青岛第一所招收女生的中学。

    教会学校为青岛现代教育带来什么?《平度教育志》记载,1896年狄考文在中华教育会第二届大会上作了关于《什么是中国教会学校最好的课程》的报告,把课程分为语言、地理、历史、数学、自然科学和宗教。当时的教会学校多重外文,轻中文,重古文,轻白话。以1933年礼贤中学高中普通科为例,学校每周授课35课时,英语5课时,德语3课时,外语合计8课时,而国文仅6课时。且礼贤中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初期,国文教材中四书五经占很大比重,大多聘请举人、贡生出身的人担任国文教员。

    淑女教育是当时教会开设的女校的主要课程。圣功、文德两所女子中学均设有家政、缝纫、美术、烹饪4个学科,圣功女中家政课由美籍修女担任,讲授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家事知识。缝纫课低年级由中国教师担任,高年级由外国修女兼任,如何选择衣料,制织衣服均被列入教学内容。烹饪课在设备齐全的厨房里实地操作,教学生做西点西餐以及中国糕点名菜。教学内容为食物的营养、菜料的搭配、烹饪与应酬宴请等等。美术科以配色和设计为基本要求,并进一步要求运用美术布置房间、装饰客厅。此外,许多教会学校重视音乐教育。圣功女中、文德女中和崇德中学除每周两节音乐课外,还在课外活动时开设音乐选修科。校方挑选乐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参加,聘请音乐造诣较高的中国教师任课,并请外籍传教士担任指导,教材多是宗教诗歌,潜移默化中渗透宗教教义。

    当年青岛教会学校的经费来源有所属教会拨款、校董事会筹集、主管教育部门拨款补助、学费收入4个渠道。据史料记载,教会学校创办之初,建造校舍和各项设施所需款项,均由教会拨款,而日常经费开支,除教会拨款一部分外,教育局也拨款补助,还有一部分靠学费收入。《青岛市教育志》记载,礼贤中学一期经费开支为3.49万元,上项经费中由当时教育局补助1.02万元,学费收入1.10万元,其余1.3万余元系所属教会拨款。1934年每学期圣功女中收学费20元;礼贤中学收学费初中15元,高中普通科20元,工程科15元;文德女中收学费15元;崇德中学收学费12元。上世纪30年代,美国基督教北美长老青岛差会还给过崇德中学一笔“特别费”,专门补助出身于信教家庭的贫困学生。

    作为教会学校,宗教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文德女中、崇德中学、圣功女中三校都把宗教科目列为必修课。上世纪20年代初每天1节,1928年以后就改为每周两至4节。教会学校每天早晨做“早礼拜”,全校师生按规定都要参加这一仪式,先读经,再祈祷,然后由学校领导人讲当天的重要事项。每周三晚上教职员要参加宗教集会,名为查经班或祈祷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通知教会学校一律不得把宗教科目列入课程表内,各教会仍把宗教活动放在课外进行。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逐渐加强了对教会学校的管理,此后教会学校有了更浓的中国味,“校长为中国人”、“不得以传教为宗旨”、“使用中国的统一课本”。

    

页面功能   评论 】【 小字】【 推荐】【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下一篇:
 
看NBA,看姚明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 6个月无限量免费英语课程!
· 青岛国际车展网上订票处
· 法国国家级音乐学院再次来华招生
· 五色土-打造国内不动产抵押第一品牌
· 备战2007MBA免费咨询会
· 青岛香港东路建飞广场网点出售
· 环亚西文“现代英语”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4月8日开学
· 成人夜校 经典英语课程
· 英国大使馆签证、工作、奖学金讲座
· 澳洲留学专本硕连读热招中
· 青岛银星院线最新影讯
青青岛短信中心
>>点击进入短信频道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