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接受该报记者专访时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对医改的总体评价是:既不公平,效率又低下。 这个来自权威研究部门的评价与公众的日常感受是完全吻合的。何以如此?笔者认
为,一个重要原因,正如上述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卫生效率和公平问题根源主要不在于缺少公共资金,而在于缺少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和有效的政府管理”。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医疗领域的改革为什么缺少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和有效的政府管理?借用中国国情问题研究专家王绍光教授200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观点,这与政府对经济增长和市场的迷信有极大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它一切都可以让步,甚至可以牺牲,这自然包括公共卫生;另一方面,我们在很多时候很多领域都存在着对市场的迷信(卫生领域也不例外)。在医疗领域的特征则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即使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个领域也充满了“市场失灵”。 总之,前一种迷信导致了政府失职,即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政府没有承担起来;后一种迷信导致了市场失灵,即市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既违反公平原则,也效率低下。 十多年医改的教训表明,要想建立一套保证所有公众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必须破除横亘于公共卫生领域的上述两个迷信,否则,医改势必还会是“夹生饭”状态。邓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