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蛤蜊玩起了“国潮”!开挖,坐标红岛

2023-04-29 16:39    青报观象山

“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青岛蛤蜊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光时刻。

今天早上,装扮一新的青岛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西南岛)人声鼎沸,以“山海潮生蛤蜊又潮”为主题的第十八届红岛蛤蜊节正式奏响“五一”小长假欢乐的乐章。

4月29日至5月7日,红岛蛤蜊节将通过gála GALA渔夫市集、gála GALA红岛特色美食市集、美得城阳非遗市集、星野屿音乐美食营地、gála GALA海鲜啤酒大棚等八大板块及“赏味红岛”海鲜厨艺大赛、亲子游乐与美育等活动,为市民和游客烹制一席以红岛渔盐文化为底色,以“潮”和生活美学为主线的文旅盛宴。

这个“五一”,以蛤蜊的名义一期一会,体验赶海的野趣,感受厚重的渔盐文化,跟着蛤蜊“潮”起来。

1

人潮、蛤蜊“潮”相会

车流从青岛的四面八方涌入胶州湾怀抱内的红岛。蛤蜊节主会场西大洋休闲渔村春意盎然,从早上九点多开始,等候入场的市民和游客就排起了长队,奔赴这场“蛤蜊盛宴”。

gála GALA渔夫市集和gála GALA红岛特色美食市集是寻味红岛的必经之地。清蒸蛤蜊冒着鲜美的热气,肥美的海蛎子透着饱满的汁水,各类小海鲜让饕客们“挪不动腿”。gála GALA渔夫市集精选了红岛街道20家本地风物特产,“gála GALA红岛特色美食市集”则汇聚了红岛本地9家传统美食,通过现场制作技艺展示,解锁海鲜美食技艺,探寻舌尖上的红岛味道。

从崂山前来游玩的市民吕女士笑称自己从摊头吃到了摊尾,“本来就爱吃海鲜,发现这里的海鲜格外新鲜好吃,走的时候想再买些打包回去。”

城阳区红岛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观象君,去年的红岛蛤蜊节吸引了近6万游客,当下文旅业态加快复苏,“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就感受到了游客的热情,预计今年蛤蜊节将迎来更多游客。

人潮涌向蛤蜊“潮”。蛤蜊节前两日,因潮汐原因最佳赶海时间持续较短,但仍有一些游客“全副武装”来赶海,拿着小桶和小铲子奔向海滩,即便雨靴上沾满了淤泥仍挥舞着小铲子四处挖蛤蜊。“本来想挖蛤蜊是小孩子的乐趣,没想到我们自己也乐此不疲。”市民周先生带着一家四口一大早驾车前来。

“前两日来的游客可能错过最佳赶海时间,入园均可免费领取一张蛤蜊节赠票,后续几天蛤蜊节期间还可以使用。”红岛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后面几天最佳赶海时间持续时间都比较长,游客们肯定能满载而归。

蛤蜊“潮”不仅赶“潮水”,更要赶“潮流”。从限定款单肩背包、扇子等周边产品到会场的视觉设计产品,这届蛤蜊节刮起了一阵“国潮”风。“前几年也来过蛤蜊节,今年感觉在会场布置和活动的设置方面都更贴近年轻人的潮流审美。”市民周先生说。

在gála GALA生活美学市集开启一场美学邂逅之旅。从DIY手工体验、创意饰品、陶土摆件、古法香品到咖啡、甜点、披萨、汉堡、煎饼果子,18家优质综合文创店铺和22家别具一格的创意美食店铺以“潮生活·新势力”为主旨,集各式生活美学于一体,向游客展示着特有的生活美学态度。

星野屿音乐美食营地是露营爱好者的小天地。听着现场演奏的音乐,在帐篷下席地而坐,感受春天的海风阳光、鸟语花香。在海边散落的空地上、树荫下,也有不少游客搭起帐篷、天幕,远眺波光粼粼的海面,胶州湾大桥长虹卧波,小渔船漂在海上,又似挂在天边。亲朋好友围坐一桌谈天说地,悠闲又惬意。

人潮邂逅蛤蜊“潮”。以蛤蜊之名,这届蛤蜊节打造了一个个潮流、多元的新型消费场景,开启了“五一”小长假的欢乐闸门。

2

舌尖上的仪式感

在青岛,蛤蜊不单是一种海鲜美食,更是一种地域文化符号。青岛人称蛤蜊为“噶啦”(gala),“哈啤酒,吃蛤蜊”是青岛人独有的仪式感,也是海洋文化在地方饮食层面留下的烙印。

蛤蜊节已成为青岛海洋美食文化的集中展示地。这届蛤蜊节首次推出了gála GALA海鲜啤酒大棚,游客可尽享海鲜、烧烤、啤酒等美食,体验“哈啤酒,吃蛤蜊”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

蛤蜊节期间,红岛蛤蜊占据当之无愧的美食“C位”。“你看,这才是正宗的红岛蛤蜊哩。”一位摊主得意地向游客们介绍,红岛特产的蛤蜊皮薄、肉厚嫩,更重要的是清蒸后会呈现乳白色的汤汁,这是红岛蛤蜊与外地蛤蜊最大的不同。

红岛地处胶州湾东北部,养殖海域水质优良,特殊的泥质滩涂中微生物丰富,成为了红岛蛤蜊独特的口感。目前,红岛蛤蜊年产量近五万吨,从事蛤蜊加工的相关企业有十多家。

在gála GALA渔夫市集上,不仅有红岛蛤蜊,还有海螺、海蛎子、海虹、海星等各类海鲜美食,让游客们大饱口福,一站式实现海鲜自由。

红岛喜盒子、传统草编艺术、刘氏木雕、刘氏泥塑、河套孟家布艺老虎、红陶榼子……10余家特色非遗集中亮相美得城阳非遗市集,在这里,游客们充分感受到城阳丰厚的历史底蕴。“红岛的地形像盛开的莲花,再结合蛤蜊的造型创作了这个作品。”红岛喜盒子制作技艺传承人郝青青向游客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

自古以来,红岛地区世代以渔盐为生,渔盐文化源远流长,成为青岛海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易经·易辞下》篇记载:“古者郎君氏之王天下也,做结绳而为网罟,东猎于海,以佃以渔。”据考证,中国渔业发源于炎黄时代的东夷部落,部落首领郎君氏被后人尊为“渔祖”。传说中,“渔祖”郎君氏曾在红岛的海滩上结出第一张渔网,而“盐宗”夙沙氏在这里煮海为盐。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成为齐国获取“渔盐之利”的主要地区之一。红岛地区的居民们一直崇尚和传承着渔盐文化,至今仍有拜祭“渔祖”和“盐宗”的习俗。

在蛤蜊节会场,游客们可以看到以石为墙、海草为顶的海草房,这是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独具特色的生态民居。本届红岛蛤蜊节还设置了“风从海上来——红岛人文摄影展”板块,向游客展现了红岛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物。

海洋美食文化融合渔盐文化,这届蛤蜊节深度挖掘地方历史人文特色,以文化赋能节会活动,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

3

“挖”出新可能

自2004年开始,红岛已经举办了18届蛤蜊节,蛤蜊节也成为青岛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从最初的赶海挖蛤蜊到现在集吃喝玩乐学赏购于一体,走过20年的红岛蛤蜊节越来越注重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和地域文化资源,将红岛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态深度融合。

透过蛤蜊节20年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见,文化越来越成为文旅融合的关键变量。文旅融合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当下文旅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站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起点上,如何将文化和旅游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文化赋能旅游,驱动旅游产业增值,仍是文旅行业亟待探索和突破的课题。

围绕蛤蜊节,城阳区不断挖掘红岛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渔盐文化融合到蛤蜊节当中,将蛤蜊节主会场与展现当地渔盐历史文化特色的韩家民俗村、青云宫、黄澜赶海园等景区联动。节会期间,游客凭蛤蜊节门票或手环可免费畅游韩家民俗村、青云宫,深入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渔盐文化历史。

IP文化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打造和强化自带流量的IP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IP本质上是一种心智认知,在某种程度上,旅游的开发与运营其实就是在经营游客的“心智资源”。“蛤蜊”作为充满青岛特色的美食自带高光和强辨识度,是天然自带流量的文化大IP。如何运营好“蛤蜊”这个IP,丰富和强化蛤蜊节的内涵也是办好蛤蜊节的一大课题。

这届蛤蜊节通过艺术衍生品开发、艺术装置植入、文旅IP形象开发等文化产业运营手段不断强化和丰富蛤蜊节IP内涵,还通过打造蛤蜊公交、蛤蜊有轨电车等多个环节塑造品牌传播场景,优化游客体验,借此形成独特的、可持续性的文旅IP效应。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去红岛体验蛤蜊“一挖一麻袋”的畅快,去感受落日归山海的渔家韵味,这个“五一”,一起挖蛤蜊去吧!

作者 |王伟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岛:北纬36度,一座公园城市正在勃发

2023-04-29    青岛日报

崂山北宅樱桃节即将启幕 20场精彩演出安排上了!

2023-04-29    青岛日报

“五一”假期,青岛机场预计吞吐旅客33.35 万人次

2023-04-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五一去哪玩?免费!人少!青岛这些新晋打卡地,趁没火赶紧去

2023-04-29    青岛新闻网

“五一”假期,青岛发布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乘用温馨提示

2023-04-29    青岛日报

当前疫苗该如何接种?“阳”过还要打吗?青岛疾控最新解答→

2023-04-29    青岛疾病控制

伏季休渔期5月1日12时起 青岛提前部署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2023-04-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公布:青岛这些集体和个人上榜

2023-04-29    全国总工会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